一种压缩机用弹性连接装置以及压缩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638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8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机用弹性连接装置以及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用弹性连接装置用于连接压缩机主体以及储液器,其包括第一连接件以及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外周面;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储液器的外周面;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固定端对应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式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端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端以及所述第二固定端抵接,或者分别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外周面以及所述储液器的外周面抵接,在压缩机工作时能够有效吸收振动,防止压缩机主体与储液器产生的振动相互传递,从而减少振动及产生的噪音辐射。少振动及产生的噪音辐射。少振动及产生的噪音辐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机用弹性连接装置以及压缩机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压缩机用弹性连接装置以及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压缩机包括压缩机主体以及储液器,压缩机主体由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用于提供旋转动力的马达、用于实现制冷剂压缩的泵体构成;储液器固定设置于外壳外的一侧,是实现制冷剂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制冷主体以及压缩机本体连通;储液器用于实现气液分离,并将液相制冷剂储存其底部,待其转化为气态后通入至压缩机本体内,制冷剂气体在泵体中进行压缩,由低温低压的气体转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进一步通过排气管输送至制冷主体以进行热交换,最后经管道重新输送至储液器,完成制冷剂的循环。
[0003]在现行设计中,压缩机主体1与储液器2之间多为通过托架3进行连接,请参照图1

2,图1为现有技术中压缩机主体与储液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压缩机主体与储液器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如图所示,具体包括:托架3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压缩机主体1的壳体以及储液器2上,壳体与储液器2之间纯刚性连接,或者,托架3的一端焊接在壳体上,另一端通过支夹4和橡胶带5等沿周向环绕于储液器2外,最后所述支夹或橡胶带4通过螺钉固定在托架3上。上述方法中,纯刚性连接会使压缩机主体1或储液器2运行过程中的产生的振动通过托架3直接相互传递,进而增加双方振动或者双方通过噪声的方式辐射,造成压缩机工作噪声过大的问题;通过支夹4和橡胶带5等方式可以实现缓震效果,降低连接刚性,但是由于成本和可操作性的问题,支夹4和橡胶带5的大小和厚度有限,导致缓震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用弹性连接装置,其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机储液器与压缩机主体之间刚性连接的方式存在振动或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
[0005]一种压缩机用弹性连接装置,其用于连接压缩机主体以及储液器,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
[0006]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一固定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外周面;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端以及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储液器的外周面;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端对应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式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端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端以及所述第二固定端抵接,或者分别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外周面以及所述储液器的外周面抵接。
[0007]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压缩机用弹性连接装置,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设置,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端分别连接安装于压
缩机主体的外周面与储液器的外周面,并使用紧固件使第一连接件的第一固定端与第二连接件的第二固定端可拆卸式连接,实现压缩机主体与储液器之间的固定连接,并进一步在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之间设置弹性件,通过其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或与压缩机主体、储液器之间的抵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刚性的托架连接压缩机主体与储液器的方案,本技术中,弹性件在压缩机工作时能够有效吸收振动,防止压缩机主体自身产生的振动通过连接装置传递至储液器,或储液器自身产生的振动通过连接装置传递至压缩机主体,从而减少振动及其产生的噪音辐射,并可改变压缩机整机的固有频率或模态,避开压缩机的共振频率,从而有效改善噪音;另外通过调整弹性件的大小以及材料,能够调整其振动吸收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在储液器外套设缓震橡胶带的方式,缓震效果更佳。
[0008]进一步地,所述紧固件包括紧固螺栓以及紧固螺母,所述第一固定端以及所述第二固定端均贯穿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紧固螺栓穿设于所述固定孔,所述紧固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紧固螺栓。利用紧固螺栓与紧固螺母相配合,实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的可拆卸式固定,拆装操作简便,且可直接使用现有部件,无需额外定制或改造,改造成本较低。
[0009]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机主体以及所述储液器并排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压缩机主体与所述储液器轴心连线的两侧,自两侧对压缩机主体以及储液器进行连接固定,加强结构稳定性。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数目至少为2,其分别设置于所述压缩机主体与所述储液器的轴心连线的两侧,所述压缩机主体限位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端之间;
[0011]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数目至少为2,其分别设置于所述压缩机主体与所述储液器的轴线连线的两侧,所述储液器限位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端之间。
[0012]通过上述限定,能够更好地对压缩机主体以及储液器进行固定,结构稳定性更佳,同时亦能够更好地吸收振动。
[0013]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直型段以及第一弯型段,所述第一固定端位于所述第一直型段,所述第一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一弯型段,所述第一弯型段至少部分呈圆弧状结构,其沿背离所述压缩机主体的方向弯曲设置,且其外周抵接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外周面;
[0014]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直型段以及第二弯型段,所述第二固定端位于所述第二直型段,所述第二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二弯型段,所述第二弯型段至少部分呈圆弧状结构,其沿背离所述储液器的方向弯曲设置,且其外周抵接于所述储液器的外周面。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直型段以及第一仿形段,所述第一固定端位于所述第一直型段,所述第一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一仿形段,所述第一仿形段具有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外周面相匹配的弧形结构,并对应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外周面贴合设置;
[0016]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直型段以及第二仿形段,所述第二固定端位于所述第二直型段,所述第二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二仿形段,所述第二仿形段具有与所述储液器的外周面相匹配的弧形结构,并对应与所述储液器的外周面贴合设置。
[0017]以上所述第一弯型段、所述第二弯型段或所述第一仿形段、所述第二仿形段的设
置,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更好地与所述压缩机主体连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更好地与所述储液器连接固定,提高结构稳定性,同时便于固定操作。
[0018]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紧固螺栓外,且其两端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固定端以及所述第二固定端抵接,或者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外周面以及所述储液器的外周面抵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高阻尼橡胶制件或高弹性橡胶制件或高弹性发泡材料制件,其弹性较高,能够有效吸收振动。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一体式结构的金属制件,便于加工成型,且机械强度较高,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
[0021]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包括压缩机主体、储液器以及以上所述的压缩机用弹性连接装置。
[0022]本技术实施例通过使用所述压缩机用弹性连接装置实现压缩机主体与储液器之间的弹性连接,在实现稳定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用弹性连接装置,其用于连接压缩机主体以及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以及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端以及第一固定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外周面;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端以及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所述储液器的外周面;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端对应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式连接,且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端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端以及所述第二固定端抵接,或者分别与所述压缩机主体的外周面以及所述储液器的外周面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用弹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紧固螺栓以及紧固螺母,所述第一固定端以及所述第二固定端均贯穿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紧固螺栓穿设于所述固定孔,所述紧固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紧固螺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用弹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主体以及所述储液器并排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压缩机主体与所述储液器轴心连线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用弹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数目至少为2,其分别设置于所述压缩机主体与所述储液器的轴心连线的两侧,所述压缩机主体限位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的数目至少为2,其分别设置于所述压缩机主体与所述储液器的轴线连线的两侧,所述储液器限位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端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压缩机用弹性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直型段以及第一弯型段,所述第一固定端位于所述第一直型段,所述第一连接端位于所述第一弯型段,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梁骏健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万宝广州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