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控制机构及血压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4179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40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出一种气体控制机构及血压计,气体控制机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塔形活塞件以及进排气机构,在进气状态下,第一气室内的气体依次流经流通槽并抵压弹性薄板结构使得气体流至台阶孔并经导引槽流至排气道;在排气状态下,气体依次流经流通气道、排气道至导引槽。通过上述方式,取消了伞丁、电磁阀、充气阀等结构,简化了血压计的内部结构,有利于血压计的小型化设计,且减少了电流的使用,满足节能环保的需求;此外,充放气过程避免采用软管传输气体,而是利用开槽和开孔的方式进气,避免了软管造成的容易漏气、打折堵死、脱落等不良情况的发生。脱落等不良情况的发生。脱落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控制机构及血压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气体控制机构及血压仪,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血压计内部一般装配有充气泵、电磁阀、漏气阀等结构组成整个气道,电子血压计在使用过程中,一般通过电磁阀通电关闭气道,再通过充气泵对袖带进行充气,当袖带充气至一定压力后,充气泵停止充气,漏气阀缓慢泄气让血压计在慢速泄气过程中检测血压脉搏信号,记录血压值,最后通过断电打开电磁阀,对袖带内的气体进行快速放弃,完成一次血压测量。
[0003]血压计内部安装的电磁阀和充气泵阀以及漏气阀再加上气管,使得整个装置非常大,不利于血压计小型化设计,且阀的控制避免不了电能的使用,无法满足节能环保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控制机构及血压仪,可以简化血压计的结构且无需设置电磁阀,满足了节能环保的需求。
[0005]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提供第一个方案为:一种气体控制机构,包括:
[0006]第一壳体,具有流通气道,所述流通气道与袖带连接;
[0007]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接,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面设有流通槽,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面上设有导引槽;
[0008]塔形活塞件,所述塔形活塞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气室,所述第一气室与所述流通槽相连通,所述塔形活塞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塔形活塞件轴向开设有与所述流通气道连通的排气道,所述塔形活塞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一侧还开设有至少一个台阶孔,所述台阶孔一端与所述导引槽连通,所述台阶孔另一端与所述流通槽间隔设置,所述塔形活塞件在所述台阶孔周侧设置为弹性薄板结构;
[0009]进排气机构,用于朝向所述流通气道进气或者沿所述流通气道至所述排气道进行排气;在进气状态下,所述第一气室内的气体依次流经所述流通槽并抵压所述弹性薄板结构使得气体流至所述台阶孔并经所述导引槽流至所述排气道;在排气状态下,气体依次流经所述流通气道、所述排气道至所述导引槽。
[0010]进一步地,作为本技术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导引槽包括多个导引单元和位于所述导引单元中部的导引孔,所述导引孔一端与所述排气道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排气机构侧连通;
[0011]所述导引单元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气室和所述流通槽的数量一致。
[0012]进一步地,作为本技术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进排气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密封调节机构,所述驱动电机具有输出轴;
[0013]所述密封调节机构包括偏心转子和弹性密封调节机构,所述偏心转子一端与所述
输出轴相连接,另一端开设有环形安装槽,所述环形安装槽沿所述偏心转子的轴向螺旋延伸;所述偏心转子和所述弹性密封调节机构之间设有传动翼片,所述传动翼片一端嵌设于所述环形安装槽并与所述环形安装槽滑动配合,另一端朝向所述弹性密封调节机构,所述弹性密封调节机构背离所述传动翼片一端朝向所述导引孔,所述传动翼片适于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弹性密封调节机构一端密封或者远离所述导引孔。
[0014]进一步地,作为本技术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传动翼片包括外壳和与所述外壳相连接的转动柱;
[0015]所述转动柱一端插设于所述环形安装槽内,所述驱动电机适于带动所述偏心转子转动进而在所述转动柱抵压下使得所述外壳上升或者下降,以驱动所述弹性密封调节机构密封或者远离所述导引孔。
[0016]进一步地,作为本技术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外壳背离所述转动柱的一端面上设有抵压凸起;
[0017]所述弹性密封调节机构包括主体和位于所述主体中部的抵压片,所述主体背离所述抵压片的一端朝向所述导引孔;
[0018]所述弹性密封调节机构具有压缩状态和舒张状态,在所述压缩状态,所述抵压凸起抵压所述抵压片并使所述主体背离所述抵压片的一端产生弹性形变以密封所述导引孔;在所述舒张状态,所述抵压凸起取消对所述抵压片的施力,并在所述主体远离所述抵压片的一端与所述导引孔间隔设置。
[0019]进一步地,作为本技术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主体背离所述抵压片的一端中部具有弹性部,所述弹性部朝向所述流通气道设置;
[0020]所述主体周侧部至所述弹性部的方向上内凹设置,所述周侧部开设有卡接槽,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卡接槽适配的卡接柱。
[0021]进一步地,作为本技术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还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通过螺纹连接件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接,所述第三壳体具有第二气室,所述第二气室与所述第三壳体外连通;
[0022]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可拆卸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三壳体背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
[0023]进一步地,作为本技术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周侧设有至少一个卡接件,所述卡接件端部向内形成卡接凸起;
[0024]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外周侧开设有与所述卡接件适配的导向槽,且所述第三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卡接凸起配合的卡扣。
[0025]进一步地,作为本技术一种更为优选地实施方案,所述卡接件的数量为三个,且沿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周向均匀间隔排布。
[0026]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提供第二个方案为:一种血压计,包括:
[0027]袖带;
[0028]上述的气体控制机构,所述气体控制机构与所述袖带相连接。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取消了伞丁、电磁阀、充气阀等结构,简化了血压计的内部结构,有利于血压计的小型化设计,且减少了电流的使用,满足节能环保的需求;此外,充放气过程避免采用软管传输气体,而是利用开槽和开孔的方式进气,避
免了软管造成的容易漏气、打折堵死、脱落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血压计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图1所示的俯视图;
[0032]图3为图2在A

A处的剖视图;
[0033]图4为图1所示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图1所示的血压计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图5所示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7为图5所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37]图8是图7所示的塔形活塞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9是密封调节机构一状态的剖视图;
[0039]图10是密封调节机构另一状态的剖视图;
[0040]图11是图1所示的血压计顶部的局部剖视图。
[0041]附图标记:
[0042]10、第一壳体;110、流通气道;130、流通槽;150、卡接件;1510、卡接凸起;
[0043]20、第二壳体;210、塔形活塞件;220、第一气室;2210、上气室;2220、下气室;2230、弧形通气孔;230、卡接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0),具有流通气道(110),所述流通气道(110)与袖带连接;第二壳体(20),与所述第一壳体(10)相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0)朝向所述第二壳体(20)的端面设有流通槽(130),所述第二壳体(20)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端面上设有导引槽(250);塔形活塞件(210),所述塔形活塞件(21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气室(220),所述第一气室(220)与所述流通槽(130)相连通,所述塔形活塞件(210)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20)并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之间,所述塔形活塞件(210)轴向开设有与所述流通气道(110)连通的排气道(240),所述塔形活塞件(210)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0)一侧还开设有至少一个台阶孔(260),所述台阶孔(260)一端与所述导引槽(250)连通,所述台阶孔(260)另一端与所述流通槽(130)间隔设置,所述塔形活塞件(210)在所述台阶孔(260)周侧设置为弹性薄板结构;进排气机构(30),用于朝向所述流通气道(110)进气或者沿所述流通气道(110)至所述排气道(240)进行排气;在进气状态下,所述第一气室(220)内的气体依次流经所述流通槽(130)并抵压所述弹性薄板结构使得气体流至所述台阶孔(260)并经所述导引槽(250)流至所述排气道(240);在排气状态下,气体依次流经所述流通气道(110)、所述排气道(240)至所述导引槽(2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槽(250)包括多个导引单元(2510)和位于所述导引单元(2510)中部的导引孔(2520),所述导引孔(2520)一端与所述排气道(240)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排气机构(30)侧连通;所述导引单元(2510)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气室(220)和所述流通槽(130)的数量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排气机构(30)包括驱动电机(40)和密封调节机构(50),所述驱动电机(40)具有输出轴(410);所述密封调节机构(50)包括偏心转子(510)和弹性密封调节机构(520),所述偏心转子(510)一端与所述输出轴(410)相连接,另一端开设有环形安装槽(5110),所述环形安装槽(5110)沿所述偏心转子(510)的轴向螺旋延伸;所述偏心转子(510)和所述弹性密封调节机构(520)之间设有传动翼片(530),所述传动翼片(530)一端嵌设于所述环形安装槽(5110)并与所述环形安装槽(5110)滑动配合,另一端朝向所述弹性密封调节机构(520),所述弹性密封调节机构(520)背离所述传动翼片(530)一端朝向所述导引孔(2520),所述传动翼片(530)适于在所述驱动电机(40)的驱动下带动所述弹性密封调节机构(520)一端密封或者远离所述导引孔(25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英祥王利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捷美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