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线控转向管柱手感模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795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线控转向管柱手感模拟器,包括:助力电机;上管柱组件,上管柱组件安装在助力电机的一侧;减速机构,减速机构安装在上管柱组件内,减速机构的减速输出端与上管柱组件的动力输入端相连接,减速机构的减速输入端与助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减速输入端的中心轴线与减速输出端的中心轴线相重合;以及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助力电机电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降低手感模拟器的功能及性能前提下,使用行星轮减速机构能够实现包络最小,为整车其他模块布置提供最大的避让空间;同时能够实现电机有效降速增扭;通过不同的齿轮减速比匹配相应电机功率,经过软件调校提供可变化的助力,实现驾驶员有效转向。实现驾驶员有效转向。实现驾驶员有效转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线控转向管柱手感模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转向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线控转向管柱手感模拟器。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转向助力是指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通过增加转向助力来帮助驾驶员更轻松地操控车辆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显著降低驾驶员在低速行驶或低抓地力情况下的转向力,提高行驶稳定性和舒适性。
[0003]现有的乘用车线控转向系统中,线控转向管柱与转向器之间缺少物理连接机构,驾驶员可以随意转动方向盘且无法直接通过转向管柱将驾驶员方向盘转向手力传递给转向器,进而无法识别驾驶员转向意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线控转向管柱手感模拟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乘用车线控转向系统中,线控转向管柱与转向器之间缺少物理连接机构,驾驶员可以随意转动方向盘且无法直接通过转向管柱将驾驶员方向盘转向手力传递给转向器,进而无法识别驾驶员转向意图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线控转向管柱手感模拟器,包括助力电机;上管柱组件,上管柱组件安装在助力电机的一侧;减速机构,减速机构安装在上管柱组件内,减速机构的减速输出端与上管柱组件的动力输入端相连接,减速机构的减速输入端与助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减速输入端的中心轴线与减速输出端的中心轴线相重合;以及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助力电机电连接,以根据转向信号控制助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的转向和转速。
[0006]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助力电机包括:安装座,安装座安装在转向管柱上;以及电机电机安装在安装座上,电机的端部对应安装在上管柱组件的一端。
[0007]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安装在与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相对立一侧的电机的端表面上。
[0008]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控制装置为手感模拟控制器。
[0009]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转向信号包括转向器识别的路感信号、以及方向盘对应的驾驶员手力变化感应信号。
[0010]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减速机构包括:内齿圈,内齿圈的一侧插装在上管柱组件的一端,内齿圈的另一侧安装在电机的端壁上,内齿圈为圆环型结构,且圆环型结构的内圈设有内齿;太阳轮,太阳轮活动安装在内齿圈的中心,太阳轮与减速输入端相对应;以及行星轮若干组行星轮设于内齿圈内,行星轮的外齿分别与内齿圈的内齿和太阳轮的外齿相啮合,行星轮与减速输出端相对应。
[0011]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行星轮的外齿的齿数量大于太阳轮的外齿的齿数量,内
齿圈的内齿的齿数量大于行星轮的外齿的齿数量。
[0012]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内齿圈的内齿、太阳轮的外齿、以及行星轮的外齿均为斜齿状结构。
[0013]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太阳轮包括:第一齿轮;以及中心轴,中心轴的一端安装第一齿轮,中心轴的另一端与助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
[0014]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行星轮包括:第二齿轮;以及销轴,销轴活动安装在第二齿轮的中心。
[0015]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管柱组件包括:上管柱壳体,上管柱壳体安装在安装座上,旋转轴,旋转轴的一端与若干组销轴相连接;以及输入轴,输入轴安装在旋转轴的另一端。
[0016]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管柱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对应插装旋转轴;以及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安装在第一壳体的一端,第二壳体对应安装内齿圈。.
[0017]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旋转轴包括:轴杆,轴杆安装在第一壳体内,轴杆的一端与输入轴相连接;以及旋转盘,旋转盘的一侧与若干组销轴相连接,旋转盘的另一侧与轴杆的另一端相连接。
[0018]如上,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线控转向管柱手感模拟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电机动力经减速机构对上管柱组件传输时,电机的动力经减速机构的减速输入端输入,并经降速增扭后经与减速输入端中心轴线相重合的减速输出端输出至上管柱组件,并经上管柱组件将动力进一步的输出至驾驶员方向盘,以实现利用减速机构的减速输入端和减速输出端的中心轴线重合设计,在实现对电机动力的降速增扭的同时,还实现整个的模拟器包络最小,为整车的其他模块的不会提供最大的避让空间。通过减速机构对上管柱组件的安装,再将上管柱组件对助力电机的安装,以实现模拟器的一体化结构设置。通过将电机动力输出至减速机构的太阳轮,并通过行星轮输出时,以实现不同的齿轮减速比匹配相应电机的功率,并经过软件调校提供可变化的助力,以实现驾驶员的有效转向。而且通过内齿圈、行星轮以及太阳轮均采用斜齿你和,能够有效的降低电机运转时的工作噪音,使减速机构空间布置紧凑,且利于其他模块的布置。所以,本专利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模拟器的爆炸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减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旋转轴与行星轮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元件标号说明
[0024]助力电机1;上管柱组件2;减速机构3;控制装置4;安装座11;电机12;上管柱壳体21;旋转轴22;输入轴23;第一壳体211;第二壳体212;轴杆221;旋转盘222;内齿圈31;太阳轮32;行星轮33;减速输入端34;减速输出端35;第一齿轮321;中心轴322;第二齿轮331;销轴332。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还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0026]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7]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线控转向管柱手感模拟器,包括:助力电机1;上管柱组件2,上管柱组件2安装在助力电机1的一侧;减速机构3,减速机构3安装在上管柱组件2内,减速机构3的减速输出端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线控转向管柱手感模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助力电机(1);上管柱组件(2),所述上管柱组件(2)安装在所述助力电机(1)的一侧;减速机构(3),所述减速机构(3)安装在所述上管柱组件(2)内,所述减速机构(3)的减速输出端(35)与所述上管柱组件(2)的动力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减速机构(3)的减速输入端(34)与所述助力电机(1)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接,所述减速输入端(34)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减速输出端(35)的中心轴线相重合;以及控制装置(4),所述控制装置(4)与所述助力电机(1)电连接,以根据转向信号控制所述助力电机(1)的动力输出端的转向和转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线控转向管柱手感模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电机(1)包括:安装座(11),所述安装座(11)安装在所述转向管柱上;以及电机(12),所述电机(12)安装在所述安装座(11)上,所述电机(12)的端部对应安装在所述上管柱组件(2)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线控转向管柱手感模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4)安装在与所述电机(12)的动力输出端相对立一侧的所述电机(12)的端表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线控转向管柱手感模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4)为手感模拟控制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线控转向管柱手感模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信号包括转向器识别的路感信号、以及方向盘对应的驾驶员手力变化感应信号。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线控转向管柱手感模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3)包括:内齿圈(31),所述内齿圈(31)的一侧插装在所述上管柱组件(2)的一端,所述内齿圈(31)的另一侧安装在所述电机(12)的端壁上,所述内齿圈(31)为圆环型结构,且所述圆环型结构的内圈设有内齿;太阳轮(32),所述太阳轮(32)活动安装在所述内齿圈(31)的中心,所述太阳轮(32)与所述减速输入端(34)相对应;以及行星轮(33),若干组所述行星轮(33)设于所述内齿圈(31)内,所述行星轮(33)的外齿分别与所述内齿圈(31)的所述内齿和所述太阳轮(32)的外齿相啮合,所述行星轮(33)与所述减速输出端(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福海丁磊卞建峰马祖国罗力心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