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91411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子控制装置(E1)的第一基板(50)和第二基板(60)通过连接部件(801,802)连接。因此,通过该连接部件(801,802),能够在不牺牲第一基板(50)和第二基板(60)上的电子部件的安装面积的情况下,固定第一基板(50)和第二基板(60)。因而,能够确保第一基板(50)和第二基板(60)的足够的安装面积,有利于电子控制装置(E1)的小型化。装置(E1)的小型化。装置(E1)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子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目前的电子控制装置的一个例子,例如,在如下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内容已被公开。
[0003]即,通过在收纳马达元件的马达壳体的端部连接收纳驱动控制马达的电路基板的基板壳体,将该电子控制装置与作为控制对象的电动马达构成为一体。基板壳体形成为有底的圆筒状,在其内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配置为在马达的转轴方向上对置并相互重叠。
[0004]通过将周缘部螺纹固定于突出形成于基板壳体底部的多个突出部,将第一基板固定于基板壳体。另一方面,第二基板被设置缺口以避开所述的各突出部,配置于第一基板和基板壳体的底部的间隙,通过螺纹固定固定于基板壳体的底部。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特开2016-636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9]然而,所述目前的电子控制装置在固定第二基板时,由于需要避开所述的各突出部,第二基板的一部分形成为缺口结构。因此,形成缺口的这部分使第二基板的安装面积减少。由此,为了确保第二基板的足够的安装面积,导致第二基板的大型化,因而,电子控制装置可能会大型化。
[0010]因此,本专利技术是借鉴所述目前的电子控制装置的技术的课题而提出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电路基板的安装面积并抑制大型化的电子控制装置。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一个实施例,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电路基板通过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间隙的连接部件连接。
[0013]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确保电路基板的安装面积并抑制电子控制装置的大型化。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电子控制装置的立体图。
[0016]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子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从壳体部件一侧观察该电子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17]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子控制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从马达一侧观察该电子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18]图4是沿图2的轴线Z剖切的电子控制装置的纵向剖面图。
[0019]图5是表示图2示出的连接部件,(a)是立体图,(b)是平面图。
[0020]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子控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从壳体部件一侧观察该电子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21]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子控制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从马达一侧观察该电子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22]图8是沿图6的轴线Z剖切的电子控制装置的纵向剖面图。
[0023]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子控制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从壳体部件一侧观察该电子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24]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子控制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从马达一侧观察该电子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0025]图11是沿图9的轴线Z剖切的电子控制装置的纵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电子控制装置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电子控制装置与以往同样地适用于汽车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例子。另外,在以下,将沿着马达的旋转轴线Z的方向设为轴向,将与旋转轴线Z正交的方向设为径向,将围绕旋转轴线Z的方向设为周向。
[0027](电子控制装置的结构)
[0028]第一实施方式
[0029]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装置E1的外观的电子控制装置E1的立体图。
[0030]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子控制装置E串联地配置于作为控制对象的马达的轴向端部,所谓的机电一体地,与马达1一体构成。并且,由该电子控制装置E和马达1形成的马达单元MU,通过搭载未图示的动力转向装置,生成与自未图示的方向盘输入的输入扭矩对应的辅助扭矩,辅助驾驶员的转向操作。
[0031]马达1的马达转轴11的第一端部111通过未图示的任意的减速结构与未图示的动力转向装置的转向轴、齿条轴连接。由此,通过马达1生成的辅助扭矩通过所述的减速结构传递到所述转向轴、所述齿条轴。通过该辅助扭矩辅助所述转向轴的旋转、所述齿条轴的移动。
[0032]图2表示从壳体部件40一侧观察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装置E1的马达单元MU的分解立体图。图3表示从马达1一侧观察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电子控制装置E1的马达单元MU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沿图2的轴线Z剖切的马达单元MU的纵向剖面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至图4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在轴向上,将配置有马达1的一侧设为第一端部侧Z1,将配置有电子控制装置E1的一侧设为第二端部侧Z2。
[0033]如图2至图4所示,马达1大致形成为圆筒状,包括作为第二端部侧Z2形成为开口的马达壳体的第一壳体10和收纳于第一壳体10的内部的马达元件(定子13和转子14)和通过该马达元件旋转驱动的马达转轴11。也就是说,该马达1为三相马达,例如三相交流型无刷马达,由于马达转轴11通过所述马达元件被旋转驱动,通过与马达转轴11的第一端部111联
系的所述未图示的减速结构,向所述未图示的动力转向装置的转向轴、齿条轴等付与辅助扭矩。
[0034]第一壳体10是散热性比较高的金属材料,例如利用铝合金材料形成有底的圆筒状,将所述马达元件收纳于内部的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第一壳体筒状部101和封堵该第一壳体筒状部101的第一端部侧Z1的第一壳体端壁部102一体形成。该第一壳体10在第一壳体筒状部101的第二端部侧Z2的开口部外周侧的周向的预定位置,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第一壳体凸缘部103设置为向径向外侧突出,并通过该第一壳体凸缘部103与第二壳体20连结。并且,在第一壳体端壁部102的中央部,供马达转轴11的第一端部111贯通的第一轴贯通孔104形成为在轴向贯通。在第一轴贯通孔104设置有可旋转地支撑马达转轴11的第一端部111的第一轴承(轴承)B1。
[0035]所述马达元件具有嵌合于第一壳体筒状部101,将线圈(U相、V相、W相的三相绕组)缠绕于铁芯而形成的定子13和圆筒状的转子14,转子14通过预定的间隙可旋转地收纳于该定子13的内周侧,在转子14的外周侧设置有多个在周向磁极交互变化的永久磁铁140。在转子14的内周部,马达转轴11通过压入固定,能够与转子14和马达转轴11一体地旋转。马达转轴11的第一端部111向转子14的第一端部侧Z1延伸,通过与第一端部111联系的未图示的减速结构,作为输出辅助扭矩的输出部而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马达转轴11的第二端部112向第二端部侧Z2延伸,通过设置于第二端部112的磁体MG,作为用于马达转轴11的旋转位置(旋转角)的检测的旋转检测部发挥作用。
[0036]另外,在第一壳体10的第二端部侧Z2的开口端部嵌合有,将可旋转地支撑马达转轴11的第二端部112的第二轴承(轴承)保持于内周的轴承支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子控制装置,其驱动控制具有三相绕组的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基板,安装有驱动控制所述马达的电子部件,包括相互对置配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与所述第二基板对置的面,供与所述第二基板连接;第二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的与所述第一基板对置的面,供与所述第一基板连接;连接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间隙,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连接,能够保持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间隙的距离恒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包括马达转轴,所述马达转轴包括传递所述马达的驱动力的一侧的端部即第一端部和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反一侧的第二端部,所述电子控制装置配置于所述第二端部的一侧,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与所述三相绕组连接的端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将所述第一端子及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控制装置还包括:收纳所述马达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设置有与所述马达转轴的所述第二端部对置的分隔壁,将所述第一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以及所述连接部件收纳于比所述分隔壁更靠近所述马达一侧的内部空间,所述第二基板的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反一侧的面与所述分隔壁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间隙,具有沿所述马达转轴的轴向延伸,嵌合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轴承支架,在所述轴承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博椎野高太郎柳泽有一金子进藤本政男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安斯泰莫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