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0849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在该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10)中,配备风扇的飞轮(25)和发电部(26)的驱动轴(48)连接到发动机(21)的曲轴(31),发电部(26)由通过曲轴(31)被驱动的驱动轴(48)驱动。配备风扇的飞轮(25)布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曲轴箱(28)与所述发电部(26)之间,在配备风扇的飞轮上设有用于冷却发动机和发电部的小直径冷却风扇(52)和大直径冷却风扇(5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其使飞轮和发电部的驱动轴 与发动机的曲轴相连,并且通过经由曲轴而旋转的驱动轴产生电力。
技术介绍
在传统公知的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中,有一种发电机,其发电部的 驱动轴与发动机的曲轴同心连接,并且其中用于冷却发动机的风扇和用 于冷却发电部的风扇彼此分开设置。更具体地说,发动机冷却风扇设置 在发动机的与发电部相对的一部分上,发电部冷却风扇设置在发动机与发电部之间。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公报No.HEI-7-312846中公开了这种发 动机驱动式发电机的一个示例。对于在No.HEI-7-312846公报中公开的现有技术的发动机驱动式发 电机,外部空气可通过发动机冷却风扇的旋转而被导向缸体等以冷却缸 体等。另外,外部空气可通过发电部冷却风扇的旋转而被导向发电部的 内部以冷却发电部。然而,在现有技术的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中,由于发动机冷却风扇 和发电部冷却风扇彼此分开设置,所以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需要许多部 件来制造发动机冷却风扇和发电部冷却风扇,这会阻碍发动机驱动式发 电机的重量和尺寸的减小。另外,现有技术的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需要 多个步骤来分别将发动机冷却风扇和发电部冷却风扇附接至发电机的预 定部位。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以上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发 动机驱动式发电机,其重量和尺寸都减小,并且组装步骤数量减少。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的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 该发电机包括飞轮,该飞轮连接到发动机的曲轴;发电部,该发电部 具有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相连的驱动轴,所述发电部由通过所述曲轴而 旋转的所述驱动轴驱动而旋转,所述飞轮布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曲轴箱与所述发电部之间;以及冷却风扇,该冷却风扇设置在所述飞轮上,用于 冷却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发电部。设置在飞轮上,飞轮布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曲轴箱与所:发电部之间,所 以在现有技术中必须作为单独部件的用于冷却发动机的风扇和用于冷却 发电部的风扇可结合为单个冷却风扇,从而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驱动式发电 机可明显减小重量和尺寸。另外,因为不需要分别将单独的发动机冷却 风扇和发电部冷却风扇附接至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的预定部位,所以本 专利技术可减少组装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所需的步骤数量,因此可提高发动 机驱动式发电机的生产率。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冷却风扇布置在所述飞轮的径向内侧。从 而,不需要在飞轮的轴向外侧设置单独的发动机冷却风扇和发电部冷却 风扇,从而飞轮和冷却风扇可作为单个飞轮/冷却风扇单元设置,该飞轮/ 冷却风扇单元的小宽度大致等于飞轮的宽度。这样,可紧凑地构造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中的飞轮/冷却风扇单元。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中,所述冷却风扇包括绕 所述飞轮的轴线同心布置并靠近该轴线的小直径冷却风扇、以及布置在 所述小直径冷却风扇径向外侧的大直径冷却风扇。所述冷却风扇还包括 发电部冷却空气进入通道,该发电部冷却空气进入通道设置在所述发电 部中所述小直径冷却风扇的上游,用于将外部空气导向所述小直径冷却 风扇,以通过沿着所述发电部冷却空气进入通道流动的空气冷却所述发 电部;发动机冷却空气进入通道,该发动机冷却空气进入通道设置在所 述大直径冷却风扇的上游,用于将空气导向所述大直径冷却风扇;以及 冷却空气输送通道,该冷却空气输送通道设置在所述小直径冷却风扇和 所述大直径冷却风扇的下游,用于将空气从所述小直径冷却风扇和所述大直径冷却风扇导向所述发动机,以由此冷却该发动机。艮口,在以上述方式布置的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中,空气可通过所述 小直径冷却风扇的旋转而被吸入发电部冷却空气进入通道,从而冷却发 电部。同时,通过所述小直径冷却风扇和所述大直径冷却风扇的旋转, 经由发电部冷却空气进入通道和发动机冷却空气进入通道导向冷却风扇 的空气可输送至下游的冷却空气输送通道,然后输送至发动机,从而冷 却发动机。艮P,利用包括所述小直径冷却风扇和所述大直径冷却风扇的单个飞 轮/冷却风扇单元(即,配备风扇的飞轮),本专利技术不仅可冷却发电部,而 且可冷却发动机。因此,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的重量和尺寸可明显减小。下面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应理解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 在不偏离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可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修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范 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确定。附图说明下面将参照附图仅以实施例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某些优选实施 方式,附图中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2是表示在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中采用的发动机/发电部单元的立体图3是表示发动机/发电部单元的分解立体图4是表示在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中采用的配备风扇的飞轮的立体图5是表示配备风扇的飞轮的剖面图;并且图6A和6B是说明在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中如何冷却发动机和发电 部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参照图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IO包括框架11,其由多个支柱12等构成并具有大致平行六面体形状;控制面板13,其布置在一对支柱12 之间;发动机/发电部单元15;以及燃料箱16和消音器17,它们设置在 发动禾几/发电部单元15上方。控制面板13在其中容纳有构成发动机控制 部和电力输出部的各种电子和电气部件。图2是表示发动机/发电部单元15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发动机/发 电部单元15的分解立体图。发动机/发电部单元15包括发动机21、附接至发动机21的第一风扇 罩22、附接至第一风扇罩22的第二风扇罩23、布置在第一和第二风扇 罩22和23内部的配备风扇的飞轮25、以及附接至第二风扇罩23的发电 部26。发动机21具有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曲轴箱28 (另见图5)中的曲轴 31,反冲起动器(未示出)同轴连接至曲轴31的后端部并覆盖有反冲罩 33。另夕卜,在发动机21中,曲轴31的前端部31a向前伸出超过曲轴箱 28 (另见图5)的前壁28a,第一风扇罩22与曲轴31同轴地安装在前壁 28a上,缸体35固定至曲轴箱28的侧部28b。缸体35在其中容纳有气 缸(未示出),并具有多个形成在其外表面上的冷却翼片36。第一风扇罩22具有安装在曲轴箱28的前壁28a上的后壁部22a,以 及沿着后壁部22a的外周形成在其上的周壁(下面称为"第一周壁")38。 周壁38与曲轴31平行形成。第一风扇罩22还包括从第一周壁38的一 部分沿着缸体35伸出的冷却空气输送通道41 。冷却空气输送通道41在其中面向缸体35的位置处形成有空气输送 (或吹送)开口 42。从而,空气可从通道41内部通过空气输送开口 42 输送至缸体35中。因为第一风扇罩22安装在曲轴箱28的前壁28a上, 所以冷却空气输送通道41位于发动机21附近。第二风扇罩23通过螺钉43与第一风扇罩22同轴地固定至该第一风 扇罩22。第二风扇罩23形成筒形并具有周壁(下面称为"第二周壁") 44。第二周壁44以其直径从壁44的前端部44a朝向后端部44b逐渐增加的方式形式(另见图5)。第二周壁44在后端部44b通过螺钉43固定至第一周壁38的前端部 38a。第二周壁44具有多个进气口 (或空气吸入口) 46,进气口46沿着 周向以预定间距形成在前端部44a附近。在第一和第二风扇罩22和23内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10),该发动机驱动式发电机包括: 飞轮(25),该飞轮连接到发动机(21)的曲轴(31); 发电部(26),该发电部具有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相连的驱动轴(48),所述发电部(26)由通过所述曲轴(31)而 旋转的所述驱动轴(48)驱动而旋转,所述飞轮(25)布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曲轴箱(28)与所述发电部(26)之间;以及 冷却风扇(52,53),该冷却风扇设置在所述飞轮(25)上,用于冷却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发电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初谷勉山田诚笹嶋刚小野寺泰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