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络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8887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络纱机,具备:纱线卷绕单元(2),用于使从供纱管(3)解舒的纱线(4)一边往复动一边卷绕在卷取管(6、7)上而形成卷装(7);和用于产生负压的负压源(62)。上述纱线卷绕单元(2)具有多个用于对纱线(4)及杂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进行吸引的吸引构件(25、27、20)。上述多个吸引构件(25、27、20)的各基端(25b、27b、20c)和负压源(62)经由吸引控制单元(30)而接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自动络纱机的构成简化的技术。
技术介绍
在曰本特开2001-15903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屏蔽板的构成,该屏 蔽板使对抽吸嘴和风管道进行连接的连接管内的吸引流的流动停止,上述 抽吸嘴对巻装侧的纱头进行吸引保持。但是, 一般在构成自动络纱机的各纱线巻绕单元中,需要除去附着在 行进的纱线上的杂质或者从巻装捕捉纱头。在自动络纱机中通常具备负压 源,并在各纱线巻绕单元中搭载有利用负压源来吸引除去附着在行进的纱 线上的杂质的清洁管和利用负压源来从巻装吸引捕捉纱头的抽吸嘴等。上 述清洁管和抽吸嘴,在运转中不是必须持续吸引杂质以及纱头,而更为合 理的是仅在满足规定条件时吸引杂质和纱头。但是,为了实现上述运转,必须设置能够对清洁管和抽吸嘴的各自进 行控制的风门,自然地自动络纱机的构成就复杂化。当考虑成本方面和维 护方面时,还留有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所述各点而进行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自动络 纱机的构成简化的技术,该自动络纱机具有多个与上述负压源连接并对杂 质和纱线等进行吸引的部件。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下面对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手段和其效 果进行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观点,自动络纱机具备用于使从供纱管解舒的纱线一边往复动一边巻绕在巻取管上而形成巻装的纱线巻绕装置;和用于产生负 压的负压源;该自动络纱机如下地构成。上述纱线巻绕装置具有多个用于对纱线及杂质的至少一方进行吸引的吸引构件。上述多个吸引构件的各基端与上述负压源经由吸引控制部而接合。根据以上的构成,与通过在每个 吸引构件中设置的吸引控制部来对上述多个吸引构件的吸引进行控制的构 成相比较,实现了简化构成的自动络纱机。上述自动络纱机进一步如下地构成。上述吸引控制部包括一体形成的 屏蔽板,该屏蔽板能够转动,以便将上述多个吸引构件的上述各基端封闭 或开放。通过采用以上的构成,实现了上述吸引控制部的简化构成。上述自动络纱机进一步如下地构成。上述吸引控制部构成为,能够有 选择地控制上述多个吸引构件的吸引。根据以上的构成,实现了如下的自 由度较高的控制允许上述多个吸引构件中的任意一个吸引构件的吸引, 禁止该吸引构件以外的吸引构件的吸弓I 。上述自动络纱机进一步如下地构成。上述多个吸引构件的上述各基端, 向上述屏蔽板的转动方向相对错开。根据以上的构成,实现了如下的自由 度较高的控制允许上述多个吸引构件中的任意一个吸引构件的吸引,禁 止该吸引构件以外的吸引构件的吸引。能够将这种有选择的控制切换为上 述屏蔽板的转动角的大小而进行控制。上述自动络纱机进一步如下地构成。上述纱线巻绕装置,作为上述吸 引构件而具备第一集尘构件、第二集尘构件以及上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 中的至少2个以上;上述第一集尘构件对附着在行进的上述纱线上的杂质 进行吸引;上述第二集尘构件对在接头装置中产生的回丝进行吸引,该接 头装置对上述供纱管侧的纱线即下纱线和上述巻装侧的纱线即上纱线进行 接头;上述上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吸引捕捉上述上纱线并引导至上述接 头装置。即,在上述纱线巻绕装置具备上述各构件中的至少2个以上时, 有意义地发挥通过上述吸引控制部而实现的效果。上述自动络纱机进一步如下地构成。上述纱线巻绕装置,作为上述吸 引构件而具备第一集尘构件、第二集尘构件以及上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上述第一集尘构件对附着在行进的上述纱线上的杂质进行吸引;上述第二集尘构件安装在接头装置上并对在上述接头装置中产生的回丝进行吸引, 上述接头装置对上述供纱管侧的纱线即下纱线和上述巻装侧的纱线即上纱线进行接头;上述上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吸引捕捉上述上纱线并引导至 上述接头装置。上述吸引控制部构成为包括一体形成的屏蔽板,该屏蔽板 能够转动,以便将上述多个吸引构件的上述各基端封闭或开放。在上述第一集尘构件内形成的流路即第一吸引流路、在上述第二集尘构件内形成的 流路即第二吸引流路和在上述上纱线吸引捕捉引导构件内形成的流路即第 三吸引流路,通过上述屏蔽板的转动而有选择地允许上述负压源与上述各 吸引流路的连接。仅通过上述屏蔽板的转动而实现如下的一系列动作..在 上述纱线巻绕装置的稳定运转时吸引除去附着在行进的上述纱线上的杂 质,并且随时吸引回收在上述接头装置中产生的回丝,在接头时暂时中止 这些吸引,吸引捕捉上述上纱线并引导至上述接头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要素、过程、步骤、特色和优点,将通过结合附 图对下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的纱线巻绕单元的示意 正视图及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吸引控制单元的分解图。 图3是图2的3-3'线向视截面图。 图4是图3的4-4'线向视截面图。图5是表示单元控制部和屏蔽板控制构件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与图3类似的图、是表示稳定运转时的情况的图。 图7是与图3类似的图、是表示回丝回收时的情况的图。 图8是与图3类似的图、是表示接头时的情况的图。 图9是与图3类似的图、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变形例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 自动络纱机的纱线巻绕单元的示意正视图及框图。首先根据图1说明自动纺纱机1的纱线巻绕单元2(纱线巻绕装置)。该 纱线巻绕单元2为,通过往复滚筒5使从供纱管3解舒的纱线4 一边往复 动一边巻绕在巻绕筒管6上而形成纱层,并形成锥形状的巻装7。在图1中 仅图示了 1台纱线巻绕单元2,但通过在省略图示的机体上排列设置多个这 种纱线巻绕单元2,由此构成自动络纱机1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巻绕筒管6及巻装7统称为巻取管。即,未形成有纱层的巻取管为巻绕筒管6,形成有纱层的巻取管为巻装7。纱线巻绕单元2具备摇架8,可装卸地支持上述巻绕筒管6;和往复滚筒5,在与上述巻绕筒管6的周面或者巻装7的周面接触的同时以规定的 转速旋转。上述摇架8构成为,能够夹持并自由旋转地支持上述巻绕筒管6 的两端。该摇架8构成为以转动轴IO为中心自由倾斜活动,并构成为通过 摇架8的转动能够吸收伴随纱线4向巻取管6、7巻绕的巻变大(纱层直径的 增大)。在往复滚筒5的周面上刻设有用于使纱线4相对于巻取管6、 7往复 动的往复槽9。巻取管6、 7通过与往复滚筒5转动接触而从动旋转。在每个纱线巻绕单元2中都具有负责纱线巻绕单元2的控制的单元控 制部50。接着,说明接头装置14、清纱器15(纱线监视器)、上蜡装置24以及清 洁管25(吸引构件、第一集尘构件)。g卩,上述纱线巻绕单元2构成为,在 供纱管3和往复滚筒5之间的纱线行进路径中,从供纱管3侧按顺序配设 有接头装置14、清纱器15、上蜡装置24和清洁管25。接头装置14构^K为,在清纱器5检测出纱疵而进行剪纱时、或者在来 自供纱管3的纱线4的断纱时,对供纱管3侧的纱线4即下纱线4L和巻装 7侧的纱线4即上纱线4U进行接头。在该接头装置14中设有临时收容在 接头装置14中产生的回丝的集尘器26。在集尘器26中具备回丝回收管 27(吸引构件、第二集尘构件),以便能够吸引并回收在该集尘器26中收容 的回丝,回丝回收管27的基端27b与后述的吸引控制单元30(吸引控制部) 连接。清纱器15用于检测纱线4的粗节,由适当的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络纱机,具备:用于使从供纱管解舒的纱线一边往复动一边卷绕在卷取管上而形成卷装的纱线卷绕装置;和用于产生负压的负压源,其特征在于, 上述纱线卷绕装置具有多个用于对纱线以及杂质的至少一方进行吸引的吸引构件,上述多个吸引构件的各基端 与上述负压源经由吸引控制部而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川隆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