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797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包括相互对接固定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两者中的一个用于与外部电路相连而另一个用于与功率模块的内部电路相连,所述第一电极片的对接端设有在对接端一个侧面形成插口的插槽,所述第二电极片的对接端形成有厚度与所述插槽的宽度相适配的插接片,所述插接片对应从所述插口插入所述插槽内并由所述插槽的相对两侧槽侧壁夹紧固定。本实施例中能有效减小接触电阻,降低电路损耗。降低电路损耗。降低电路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功率模块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功率模块为实现与外部电路连接,通常功率模块上设有第一电极片,而外部电路则采用第二电极片与第一电极片对接实现电路的连通;其中,在具体组装时,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通常是仅以一侧面相贴合,然后,借助螺栓配合螺母锁紧固定。但是,上述组装方式中,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的接触面积较小,导致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之间产生的接触电阻较大,而功率模块的实际工作电流通常相对较大,导致接触部位会产生较大电路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能有效减小接触电阻,降低电路损耗。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包括相互对接固定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两者中的一个用于与外部电路相连而另一个用于与功率模块的内部电路相连,所述第一电极片的对接端设有在对接端一个侧面形成插口的插槽,所述第二电极片的对接端形成有厚度与所述插槽的宽度相适配的插接片,所述插接片对应从所述插口插入所述插槽内并由所述插槽的相对两侧槽侧壁夹紧固定。
[0005]进一步的,所述插接片的末端端面还抵接于所述插槽的底壁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插槽的厚度从所述插口向插槽内部逐渐减小,所述插接片与所述插槽适配。
[0007]所述插口设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对接端端面,所述插槽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还分别贯通至所述第一电极片的相对两侧面而形成三向开口的槽体。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片对接端的宽度与所述第二电极片对接端的宽度相适配。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片还在所述插槽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两侧的槽侧壁上分别设有穿孔和螺孔,所述穿孔和螺孔共轴设置,所述插接片上对应设有固定孔,另由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穿孔和固定孔后锁固于所述螺孔内。
[0010]进一步的,所述插槽的宽度方向上相对两侧的槽侧壁上均匀凸出有若干微型尖锥,所述微型尖锥刺入所述插接片对应侧表面而使所述插槽的槽侧壁与所述插接片对应侧表面紧密结合定位。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片的对接端形成有厚度大于第一电极片其他部位厚度的加厚部,所述插槽设于所述加厚部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极片的对接端也设置有插槽,且分设于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上的每个所述插槽有一个槽侧壁具有与相对应的另一个所述插槽的槽宽相适配的厚度而构成所述插接片并对应插入相对应的另一个所述插槽内。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极片呈L型;所述第二电极片呈Z型。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第一电极片的对接端设置插槽,且对应形成插口,在具体组装时,由于第二电极片对接端形成的插接片的厚度与所述插槽的宽度相适配,因此,当第二电极片的插接片从插口插接于所述插槽内时,由所述插槽的两侧槽壁上夹紧固定插接片,同时插接片的末端端面抵接于所述插槽的底壁上,从而第二电极片的插接片至少三个侧面与插槽的内壁紧密接触,有效的增大了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接触电阻,降低电路损耗。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一个可选实施例插接片与插槽结合部位放大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又一个可选实施例拆分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而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0021]如图1

图5所示,本技术一个可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功率模块1的电路外接结构,包括相互对接固定的第一电极片3和第二电极片5,所述第一电极片3和第二电极片5两者中的一个用于与外部电路相连而另一个用于与功率模块1的内部电路10相连,所述第一电极片3的对接端设有在对接端一个侧面形成插口301的插槽30,所述第二电极片5的对接端形成有厚度与所述插槽30的宽度相适配的插接片50,所述插接片50对应从所述插口301插入所述插槽30内并由所述插槽30的相对两侧槽侧壁夹紧固定。
[0022]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第一电极片3的对接端设置插槽30,且对应形成插口301,在具体组装时,由于第二电极片5对接端形成的插接片50的厚度与所述插槽30的宽度相适配,因此,当第二电极片5的插接片50从插口301插接于所述插槽30内时,由所述插槽30的两侧槽壁上夹紧固定插接片50,同时插接片50的末端端面抵接于所述插槽30的底壁上,从而第二电极片5的插接片50至少三个侧面与插槽30的内壁紧密接触,有效的增大了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接触电阻,降低电路损耗。
[0023]在具体实施时,明显地,第一电极片3和第二电极片5的位置是可以相互交换的,在如图1

图3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片3与外部电路相连,第二电极片5与功率模块1的内部电路相连。
[0024]在本技术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插接片50的末端端面还抵接于所述插槽30的底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接片50的末端端面还抵接于所述插槽30的底壁上,进一步增加第二电极片5与第一电极片3的接触面积,减小接触电阻。
[0025]在本技术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插槽30的厚度从所述插口301向插槽30内部逐渐减小,所述插接片50与所述插槽30适配。本实施例中,插槽30的厚度从所述插口301向插槽30内部逐渐减小,使得插接片50插入插槽30时两侧面会逐渐与插槽30内壁抵紧,实现定位。
[0026]在本技术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插口32设于所述第一电极片3的对接端端面,所述插槽30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还分别贯通至所述第一电极片3的相对两侧面而形成三向开口的槽体。本实施例中,将插口32设于所述第一电极片3的对接端端面,同时插槽30为三向开口,插槽30加工成型更加的简单。
[0027]在本技术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片3对接端的宽度与所述第二电极片5对接端的宽度相适配。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电极片3对接端的宽度与所述第二电极片5对接端的宽度相适配,当第二电极片5插入插槽30内时,第二电极片5宽度方向两侧恰好与侧开口边缘平齐,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包括相互对接固定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两者中的一个用于与外部电路相连而另一个用于与功率模块的内部电路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对接端设有在对接端一个侧面形成插口的插槽,所述第二电极片的对接端形成有厚度与所述插槽的宽度相适配的插接片,所述插接片对应从所述插口插入所述插槽内并由所述插槽的相对两侧槽侧壁夹紧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片的末端端面还抵接于所述插槽的底壁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的厚度从所述插口向插槽内部逐渐减小,所述插接片与所述插槽适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设于所述第一电极片的对接端端面,所述插槽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端还分别贯通至所述第一电极片的相对两侧面而形成三向开口的槽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片对接端的宽度与所述第二电极片对接端的宽度相适配。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功率模块的电路外接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夫范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立德电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