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件和电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87102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件和电连接组件。电连接件包括:电传输体,呈中空的管状;第一连接端,与电传输体的一端相连;和第二连接端,与电传输体的另一端相连。电连接件为一体件,且第一连接端适于可拆卸地电连接至充电座的充电端子或者第二连接端适于可拆卸地电连接至连接器的连接端子。电传输体的内腔用作冷却流体流通通道。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电连接件的电传输体既用于传输电流,也用于传输冷却流体,因此,能够降低电连接件的温升。此外,电连接件的第一或第二连接端能够可拆卸地电连接至充电座的充电端子或者连接器的连接端子,使用非常方便。用非常方便。用非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件和电连接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件和包括该电连接件的电连接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与充电座可拆卸地电连接的电连接件。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充电枪和电池包之间的电连接,通常需要提供充电座、线缆和连接器。充电座包括充电座壳体和设置在充电座壳体中的充电端子。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和设置在连接器壳体中的连接端子。线缆的一端与充电座的充电端子电连接。线缆的另一端与连接器的连接端子电连接。因此,在现有技术中,需要为充电座提供单独的充电端子和为连接器提供单独的连接端子,这会导致成本较高。而且,在现有技术中,需要将线缆的端部压接或焊接到充电座的充电端子或连接器的连接端子上,这会降低制造效率。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在线缆和充电端子之间的连接部位或者在线缆或连接端子之间的连接部位存在较大的电阻,这会导致产品温升较大,严重影响充电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0003]此外,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充电速度,线缆需要承载大电流,而大电流会导致较高的温升。为了降低温升,通常采用大截面的线缆,这会导致成本上升和体积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件。所述电连接件包括:电传输体,呈中空的管状;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电传输体的一端相连;和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电传输体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电连接件为一体件,且所述第一连接端适于可拆卸地电连接至充电座的充电端子或者所述第二连接端适于可拆卸地电连接至连接器的连接端子。所述电传输体的内腔用作冷却流体流通通道,且在所述电传输体的两端的周壁上分别形成有第一流体通孔和第二流体通孔,以允许所述冷却流体经由所述第一流体通孔和所述第二流体通孔中的一个流入所述电传输体并经由所述第一流体通孔和所述第二流体通孔中的另一个从所述电传输体中流出。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端适于可拆卸地电连接至充电座的充电端子;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端用作连接器的连接端子且适于可拆卸地电连接至电池包的汇流条。
[000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作所述充电座的充电端子且所述第一连接端适于与充电枪中的对配端子对配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端适于可拆卸地电连接至连接器的连接端子。
[000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端适于可拆卸地电连接至充电座的充电端子;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端适于可拆卸地电连接至连接器的连接端子。
[000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连接件由单个管状件制成,所述管状件的一端被压扁并被弯折以形成所述第一连接端,所述管状件的另一端被压扁以形
成所述第二连接端;所述管状件的中间部分作为所述电传输体,且所述电传输体的两端分别被压扁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密闭。
[001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连接端上形成有允许第一螺纹连接件穿过的第一连接孔,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螺纹连接件被连接到所述充电端子上;和/或在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形成有允许第二螺纹连接件穿过的第二连接孔,使得所述第二连接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螺纹连接件被连接到所述汇流条上。
[001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组件。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两个电连接件;绝缘的第一管连接件,套装在两个电传输体的一端上,用于连通所述两个电传输体的一端的第一流体通孔和将所述第一流体通孔连接至冷却流体回路;和绝缘的第二管连接件,套装在两个电传输体的另一端上,用于连通所述两个电传输体的另一端的第二流体通孔和将所述第二流体通孔连接至冷却流体回路。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管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管状部,分别套装在所述两个电传输体的一端上;第一连通部,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一管状部之间并具有第一连通孔;和第一管接头,与所述第一连通部相连并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通孔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孔与所述两个电传输体的第一流体通孔连通,所述第一管接头用于连接至冷却流体回路。
[00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管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二管状部,分别套装在所述两个电传输体的另一端上;第二连通部,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二管状部之间并具有第二连通孔;和第二管接头,与所述第二连通部相连并具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通孔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孔与所述两个电传输体的第二流体通孔连通,所述第二管接头用于连接至冷却流体回路。
[00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电传输体的一端上套装有两个第一密封圈,所述两个第一密封圈分别定位在所述第一管状部的两端的内侧并被挤压在所述第一管状部和所述电传输体之间,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密封;和/或在所述电传输体的一端上套装有两个第二密封圈,所述两个第二密封圈分别定位在所述第二管状部的两端的内侧并被挤压在所述第二管状部和所述电传输体之间,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密封。
[00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管状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的凸起的第一安装部,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形成有第一螺纹孔,在所述电传输体的一端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的第一定位孔;所述电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定位螺钉,所述第一定位螺钉螺纹连接到所述第一螺纹孔中并插入所述第一定位孔中,以防止所述第一管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电传输体轴向移动和周向转动。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二管状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的凸起的第二安装部,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形成有第二螺纹孔,在所述电传输体的一端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电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定位螺钉,所述第二定位螺钉螺纹连接到所述第二螺纹孔中并插入所述第二定位孔中,以防止所述第二管连接件相对于所述电传输体轴向移动和周向转动。
[00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安装部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定位螺钉的头部的第一凹部,并在所述第一凹部中设置有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被挤压在所述第一定位螺钉的头部和所述第一凹部的底面之间,以实现两者之间的
密封;和/或在所述第二安装部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定位螺钉的头部的第二凹部,并在所述第二凹部中设置有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被挤压在所述第二定位螺钉的头部和所述第二凹部的底面之间,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密封;
[001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组件还包括:热缩管,热缩在所述电连接件的电传输体的外侧上,用于构成所述电传输体的外绝缘层,所述第一管状部的两端和所述第二管状部的两端被包裹在所述热缩管中。
[001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连接组件还包括:充电座,包括充电座壳体和安装在所述充电座壳体中的充电端子,所述电连接件的第一连接端被可拆卸地电连接到所述充电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传输体(30),呈中空的管状;第一连接端(31),与所述电传输体(30)的一端相连;和第二连接端(32),与所述电传输体(30)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电连接件(3)为一体件,且所述第一连接端(31)适于可拆卸地电连接至充电座(1)的充电端子(11)或者所述第二连接端(32)适于可拆卸地电连接至连接器(2)的连接端子,所述电传输体(30)的内腔用作冷却流体流通通道,且在所述电传输体(30)的两端的周壁上分别形成有第一流体通孔(3a)和第二流体通孔(3b),以允许所述冷却流体经由所述第一流体通孔(3a)和所述第二流体通孔(3b)中的一个流入所述电传输体(30)并经由所述第一流体通孔(3a)和所述第二流体通孔(3b)中的另一个从所述电传输体(30)中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31)适于可拆卸地电连接至充电座(1)的充电端子(11);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端(32)用作连接器(2)的连接端子且适于可拆卸地电连接至电池包的汇流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31)用作所述充电座(1)的充电端子且所述第一连接端(31)适于与充电枪中的对配端子对配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端(32)适于可拆卸地电连接至连接器(2)的连接端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31)适于可拆卸地电连接至充电座(1)的充电端子(11);并且所述第二连接端(32)适于可拆卸地电连接至连接器(2)的连接端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件(3)由单个管状件制成,所述管状件的一端被压扁并被弯折以形成所述第一连接端(31),所述管状件的另一端被压扁以形成所述第二连接端(32);所述管状件的中间部分作为所述电传输体(30),且所述电传输体(30)的两端分别被压扁的所述第一连接端(3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32)密闭。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端(31)上形成有允许第一螺纹连接件(31a)穿过的第一连接孔,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端(31)能够通过所述第一螺纹连接件(31a)被连接到所述充电端子(11)上;和/或在所述第二连接端(32)上形成有允许第二螺纹连接件穿过的第二连接孔(32a),使得所述第二连接端(32)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螺纹连接件被连接到所述汇流条上。7.一种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电连接件(3),所述电连接件(3)为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件;绝缘的第一管连接件(41),套装在两个电传输体(30)的一端上,用于连通所述两个电传输体(30)的一端的第一流体通孔(3a)和将所述第一流体通孔(3a)连接至冷却流体回路;和绝缘的第二管连接件(42),套装在两个电传输体(30)的另一端上,用于连通所述两个电传输体(30)的另一端的第二流体通孔(3b)和将所述第二流体通孔(3b)连接至冷却流体
回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连接件(41)包括:两个第一管状部(411),分别套装在所述两个电传输体(30)的一端上;第一连通部(412),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一管状部(411)之间并具有第一连通孔(412a);和第一管接头(413),与所述第一连通部(412)相连并具有第一连接孔(413a),所述第一连接孔(413a)与所述第一连通孔(412a)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孔(412a)与所述两个电传输体(30)的第一流体通孔(3a)连通,所述第一管接头(413)用于连接至冷却流体回路。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连接件(42)包括:两个第二管状部(421),分别套装在所述两个电传输体(30)的另一端上;第二连通部(422),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二管状部(421)之间并具有第二连通孔(422a);和第二管接头(423),与所述第二连通部(422)相连并具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通孔(422a)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孔(422a)与所述两个电传输体(30)的第二流体通孔(3b)连通,所述第二管接头(423)用于连接至冷却流体回路。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传输体(30)的一端上套装有两个第一密封圈(411a),所述两个第一密封圈(411a)分别定位在所述第一管状部(411)的两端的内侧并被挤压在所述第一管状部(411)和所述电传输体(30)之间,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密封;和/或在所述电传输体(30)的一端上套装有两个第二密封圈(421a),所述两个第二密封圈(421a)分别定位在所述第二管状部(421)的两端的内侧并被挤压在所述第二管状部(421)和所述电传输体(30)之间,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密封。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顺朱方跃许明齐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