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0673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21
本技术公开一种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包括:外壳体,具有横向、纵向和高度方向;多个端子,安装在所述外壳体中;和内壳体,被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中。所述内壳体被所述多个端子悬浮地支撑在所述外壳体中,使得所述内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体在所述横向、纵向和高度方向上浮动;所述端子的一部分伸入所述内壳体中,以与插入所述内壳体中的对配连接器的对配端子电接触。在本技术中,连接器能够在其横向、纵向和高度方向上浮动,从而能够应用于振动环境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和包括该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1、在现有技术中,板到板连接器通常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中的端子。现有的板到板连接器无法实现浮动,仅能够实现直插对配。但是,在一些振动环境中,例如,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会因为振动需要连接器能够产生一定量的浮动,否则会导致对配的两个连接器之间的电连接瞬断或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外壳体,具有横向、纵向和高度方向;多个端子,安装在所述外壳体中;和内壳体,被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中。所述内壳体被所述多个端子悬浮地支撑在所述外壳体中,使得所述内壳体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体在所述横向、纵向和高度方向上浮动;所述端子的一部分伸入所述内壳体中,以与插入所述内壳体中的对配连接器的对配端子电接触。

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外壳体的底壁上形成有底部开口,在所述内壳体的底部壁上形成有底部凸起;所述底部凸起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所述底部开口中,且在所述底部凸起与所述底部开口的内侧面之间具有间隙,以允许所述内壳体相对于所述外壳体在所述横向和所述纵向上浮动。

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底部凸起与所述底部开口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隙在所述横向上的尺寸等于第一间距,使得所述内壳体在所述横向上的浮动量等于所述第一间距。

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底部凸起与所述底部开口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隙在所述纵向上的尺寸等于第二间距,使得所述内壳体在所述纵向上的浮动量等于所述第二间距。

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外壳体的底壁与所述内壳体的底部壁之间具有间隙,以允许所述内壳体相对于所述外壳体在所述高度方向上朝下浮动。

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外壳体的底壁与所述内壳体的底部壁之间的间隙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等于第三间距,以允许所述内壳体在所述高度方向上朝下的浮动量等于所述第三间距。

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连接器还包括:两个限位件,分别固定到所述外壳体的在所述纵向上相对的两个端壁上,在所述内壳体的外周壁的顶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限位件具有伸入所述凹槽中的限位指,在所述限位指和所述凹槽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以允许所述外壳体在所述高度方向上朝上浮动。

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限位指和所述凹槽的底面之间的间隙在所述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等于第四间距,以允许所述内壳体在所述高度方向上朝上的浮动量等于所述第四间距。

1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间距、所述第二间距、所述第三间距和所述第四间距彼此相同;或者所述第一间距、所述第二间距、所述第三间距和所述第四间距中的至少两个不同。

1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限位件还具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被固定到所述外壳体的端壁中,所述限位指与所述固定部相连并沿所述纵向延伸。

1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包括:第一端子部,被保持在所述外壳体上;第二端子部,被保持在所述内壳体上;和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端子部和所述第二端子部之间,所述第二端子部具有位于其末端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伸入所述内壳体中,以与所述对配端子的第二接触部电接触。

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端子部具有位于其末端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从所述外壳体的底部外露出,用于焊接到第一电路板上。

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外壳体包括在其横向上相对的一对侧壁,在所述一对侧壁的内侧面上分别形成有一排第一保持槽;所述多个端子被布置成两排,两排端子的第一端子部被分别保持到所述外壳体的两排第一保持槽中。

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内壳体上形成有两排第二保持槽,所述两排端子的第二端子部被分别保持到所述内壳体的两排第二保持槽中。

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内壳体包括内周壁和环绕所述内周壁的外周壁;所述第二保持槽形成在所述内壳体的外周壁、内周壁和底部壁的外侧面上。

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前述连接器;和对配连接器,对配到所述连接器的内壳体中。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内壳体的内腔的开口的内侧形成有倒角,以引导所述对配连接器插入所述内壳体的内腔中。

1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对配连接器包括:对配壳体,用于与所述连接器的内壳体对配;和对配端子,设置在所述对配壳体中,用于与所述连接器的端子电接触。

2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包括位于其一端的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伸入所述内壳体中;所述对配端子包括位于其一端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插入所述内壳体中并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电接触。

2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子具有位于其另一端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从所述外壳体的底部外露出,用于焊接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对配端子具有位于其另一端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从所述对配壳体的顶部外露出,用于焊接到第二电路板上。

22、在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连接器能够在其横向、纵向和高度方向上浮动,从而能够应用于振动环境中。

23、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所作的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技术有全面的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16.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芹周春燕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