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外壳和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54602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1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外壳和一种电连接器。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电连接器外壳(100),包括:端子承载壳体部分(130);和独立于所述端子承载壳体部分(130)的盖体部分(110、120);其中,所述端子承载壳体部分(130)限定用于接收多个连接端子(200)以及电路板(300)的接纳槽(101);其中,所述端子承载壳体部分(130)和所述盖体部分(110、120)被构造成是能够组装在一起的。一种电连接器(1000),包括如前所述的电连接器外壳(100)。括如前所述的电连接器外壳(100)。括如前所述的电连接器外壳(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外壳和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一般地涉及电连接器
,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外壳和一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柔性印刷电路板电连接器的应用场景中,连接端子被预先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上,以实现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触点与连接端子之间的物理和电性连接,并且形成柔性印刷电路板和连接端子的组合件。然后,柔性印刷电路板和连接端子的组合件整体插入到电连接器外壳的插槽中,以形成完整的柔性印刷电路板电连接器。
[0003]实践中,由于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触点与连接端子采用压接方式实现物理和电性连接,由于连接端子数量较多,且受压接位置的影响,在柔性印刷电路板和连接端子的组合件被插入到电连接器外壳的插槽的过程中,连接端子本身的弹片与塑胶外壳的插槽之间的摩擦力累计起来较大,通常需要施加一定强度的插入力才能将该组合件整体插入到电连接器外壳的插槽中。而且,电路板的柔性特性也导致该组合件不易被插入到电连接器外壳的插槽中,进一步增加了插入难度。此外,该组合件的插入方式容易造成对连接端子压接部的铜箔的破坏,插入后此部位不可视,有严重的品质隐患。而且现有技术电连接器外壳对柔性电路板的刺破压接区域点胶包容性差,对点胶厚度有严格的规格要求,一旦超规格,将很难插入。此外,现有技术中,在柔性印刷电路板和连接端子的组合件被插入到电连接器外壳的插槽时,还存在连接端子与外壳通孔对位不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外壳,包括:
[0006]端子承载壳体部分;和
[0007]独立于所述端子承载壳体部分的盖体部分;
[0008]其中,所述端子承载壳体部分限定用于接收多个连接端子以及电路板的接纳槽;
[0009]其中,所述端子承载壳体部分和所述盖体部分被构造成是能够组装在一起的。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盖体部分设置有第一接合部,所述端子承载壳体部分设置有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被配置成能够在所述盖体部分和所述端子承载壳体部分组装在一起时彼此接合。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之间采用卡扣配合,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一个是具有突出块的弹片,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另一个是能够容纳所述突出块的开口。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一个是插入件,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另一个是具有能够容纳所述插入件的插孔。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盖体部分的位于所述接纳槽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端子承载壳体部分的位于所述接纳槽的两侧分别相应地设有所述第二接合部。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盖体部分的位于所述接纳槽的两侧分别相应地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端子承载壳体部分的位于所述接纳槽的两侧分别相应地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接合部。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盖体部分一体成型;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与所述端子承载壳体部分一体成型。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盖体部分形成有伸入到所述接纳槽中的锁定挡块,所述锁定挡块被配置成用于抵接被放入所述接纳槽中的连接端子。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盖体部分形成有锁定缺口,所述锁定缺口被配置成用于供被放入所述接纳槽中的连接端子伸入并且用于抵接所述连接端子。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盖体部分进一步包括第一盖体部分和第二盖体部分;其中,所述端子承载壳体部分进一步限定用于接收多个连接端子以及电路板的第一接纳槽和第二接纳槽;其中,所述第一接纳槽和所述第二接纳槽分别定位在所述端子承载壳体部分的相反两侧。
[001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
[0020]如前述任一方面和/或示例性实施例所述的电连接器外壳;
[0021]多个连接端子;以及
[0022]电路板;
[0023]其中,所述多个连接端子和所述电路板连接在一起并且被放入到所述电连接器外壳的所述接纳槽中。
[002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每个连接端子包括压接部,所述电连接器外壳的所述盖体部分形成有伸入到所述接纳槽中的锁定挡块,其中,在所述接纳槽保持闭合时,所述压接部抵接所述锁定挡块。
[002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每个连接端子包括弹片部,所述盖体部分形成有锁定缺口,其中,在所述接纳槽保持闭合时,所述弹片部的至少一部分伸入所述锁定缺口中,并且所述弹片部的端部抵接所述锁定缺口。
[002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多个连接端子与所述电路板采用压接配合;和所述电路板是柔性印刷电路板。
[0027]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外壳和电连接器,电连接器外壳的端子承载壳体部分和盖体部分采用彼此独立以露出接纳槽的分体式设计,其中在端子承载壳体部分和盖体部分尚未组装在一起时,方便连接端子和柔性电路板的组合件在仅施加较小的外力甚至不需要施加外力的情况下被放入到电连接器外壳的接纳槽中,从根本上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组合件插入方式所带来的各种缺陷。而且,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外壳和电连接器,在端子承载壳体部分和盖体部分组装在一起之后,能够将连接端子和柔性电路板的组合件有效且准确地锁定在接纳槽中,同时能够保证连接端子与外壳通孔之间的准确对位。此外,根据本技术的前述各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连接端子和柔性电路板的组合件被放入并锁定在电连接器
外壳中,不易造成对连接端子压接部的点胶的破坏,因而提升了连接端子压接部对点胶的包容性,对厚度要求不再严格,显著提高了电连接器整体的耐压性能。
[0028]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所作的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町帮助对本技术有全面的理解。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显示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盖体部分与端子承载壳体部分组装在一起;
[0030]图2是显示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外壳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盖体部分与端子承载壳体部分彼此分离;
[0031]图3是显示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连接端子以及电路板已被锁定在电连接器外壳的接纳槽中;
[0032]图4是显示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盖体部分以展示连接端子以及电路板已被锁定在电连接器外壳的接纳槽中;以及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外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外壳(100)包括:端子承载壳体部分(130);和独立于所述端子承载壳体部分(130)的盖体部分(110、120);其中,所述端子承载壳体部分(130)限定用于接收多个连接端子(200)以及电路板(300)的接纳槽(101);其中,所述端子承载壳体部分(130)和所述盖体部分(110、120)被构造成是能够组装在一起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外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分(110、120)设置有第一接合部(111、121),所述端子承载壳体部分(130)设置有第二接合部(131);所述第一接合部(111、121)和所述第二接合部(131)被配置成能够在所述盖体部分(110、120)和所述端子承载壳体部分(130)组装在一起时彼此接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外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部(111、121)和所述第二接合部(131)之间采用卡扣配合,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111、121)和所述第二接合部(131)中的一个是具有突出块的弹片,所述第一接合部(111、121)和所述第二接合部(131)中的另一个是能够容纳所述突出块的开口。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外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部(111)和所述第二接合部(131)中的一个是插入件,所述第一接合部(111)和所述第二接合部(131)中的另一个是具有能够容纳所述插入件的插孔。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外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分(110、120)的位于所述接纳槽(101)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一接合部(111、121);和所述端子承载壳体部分(130)的位于所述接纳槽(101)的两侧分别相应地设有所述第二接合部(131)。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外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部分(110、120)的位于所述接纳槽(101)的两侧分别相应地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接合部(111、121);和所述端子承载壳体部分(130)的位于所述接纳槽(101)的两侧分别相应地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接合部(131)。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外壳(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部(111、121)与所述盖体部分(110、120)一体成型;和所述第二接合部(131)与所述端子承载壳体部分(130)一体成型。8.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康宗俊董涛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