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7801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2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气装置及汽车,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进气装置应用于汽车的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水箱框架和冷却模块,水箱框架的顶梁上设置有通风口,冷却模块设置于水箱框架内,进气装置包括导风罩和发动机进气管,导风罩设置于保险杠的下格栅内侧,且导风罩的敞口朝后设置,以罩设于冷却模块和通风口的前端,导风罩的前侧设置有与下格栅对应的进风窗口,水箱框架以及冷却模块分别与导风罩的敞口边缘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发动机进气管设置于通风口的后端。对PHEV汽车而言,由于水箱支架上的通风口被罩住,且导风罩与水箱支架以及冷却模块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可以保证机舱热气不会入侵至通风空间。可以保证机舱热气不会入侵至通风空间。可以保证机舱热气不会入侵至通风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气装置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进气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化是汽车发展的大趋势,新能源汽车基于降低风阻和美观的需求,机舱的保险杠上格栅会设计得很小,甚至取消。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大分支,部分插电混动(以下称PHEV)汽车兼具可油可电可增程的功能。现有的PHEV汽车的发动机进气系统通常是与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发动机进气系统一样。但是,PHEV汽车冷却系统散热需求主要取决于整车热负荷(发动机/变速箱/三电系统/空调的发热量),也需同时考虑纯电、插电、燃油三种模式全工况运行,其散热需求较增程式电动汽车大20

30%,较传统燃油车大30

40%,较纯电车大100%。部分设计即使满足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散热需求,但对于PHEV汽车,在仅有的保险杠下格栅进气情况下,其发动机机舱热气回流时,机舱热气时常侵入发动机进气管及冷却模块,导致无足量的低温气流引入发动机进气管及冷却模块,最终导致发动机热效率及冷却模块散热性能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PHEV汽车的发动机热效率及冷却模块散热性能较低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进气装置,应用于汽车的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水箱框架和冷却模块,所述水箱框架的顶梁上设置有通风口,所述冷却模块设置于所述水箱框架内,所述进气装置包括导风罩和发动机进气管,所述导风罩用于设置于所述汽车的保险杠的下格栅内侧,且所述导风罩的敞口朝向后侧设置,以罩设于所述冷却模块和所述通风口的前端,所述导风罩的前侧设置有与所述下格栅对应的进风窗口,所述水箱框架以及所述冷却模块分别与所述导风罩的敞口边缘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发动机进气管设置于所述通风口的后端。
[0005]本技术提供的进气装置,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但不局限于以下有益效果:
[0006]该进风装置与汽车的冷却系统配合使用时,具体是将导风罩设置于保险杠下格栅的内侧,并使导风罩的敞口朝后以朝向后侧的冷却系统,进而通过该导风罩能够完全罩于冷却模块和水箱支架的通风口,如此,导风罩与后侧的冷却系统围合形成通风空间,在此基础上,通过水箱框架以及冷却模块分别与导风罩的敞口边缘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保证该通风空间只能与导风罩前侧的进风窗口、导风罩后侧的冷却模块以及通风口连通,如此,发动机进气时,汽车外部的低温气流依次通过保险杠下格栅、进风窗口后进入通风空间,汽车外部进入到通风空间中的低温气流的一部分只能穿过冷却模块向后运动,以对冷却模块进行散热,低温气流的另一部分则只能从水箱支架的通风口进入发动机进气管,保证进入至通风空间的低温气流完全用于发动机的进气和散热模块的散热,提高发动机热效率以及冷却模块的散热性能。尤其是对PHEV汽车而言,由于水箱支架上的通风口被罩住,且
导风罩与水箱支架以及冷却模块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可以保证机舱热气不会入侵至通风空间,进而保证PHEV汽车的发动机热效率和冷却模块的散热性能不受机舱热气回流的影响。
[0007]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罩包括导风罩主体和风口罩,所述导风罩主体前侧设置有所述进风窗口,所述风口罩设置于所述导风罩主体的顶部,所述风口罩与所述风罩主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风口罩与所述导风罩主体连通,所述风口罩罩于所述通风口的前端。
[0008]通风空间的形成,除了PHEV汽车本身就具有的水箱支架与冷却模块,仅需要一个结构件,即仅需要导风罩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导风罩敞口边缘的第一开口泡棉。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罩与所述保险杠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罩还包括主动进风格栅框架,所述主动进风格栅框架与所述导风罩主体一体成型于所述进风窗口处;
[0012]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导风板叶片和驱动件,所述导风板叶片安装于所述主动进风格栅框架处,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主动进风格栅框架处,且所述驱动件用于调节所述导风板叶片的开启角度。
[0013]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罩的内壁设置有加强筋。
[0014]进一步地,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设置于所述导风罩的内部,所述导流叶片的顶部高度不高于所述进风窗口的顶部高度,所述导流叶片的导流方向朝向所述通风口。
[00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冷却系统和如前所述的进气装置。
[0016]由于所述汽车的技术改进和有益效果与所述进气装置一样,因此不再对所述汽车进行赘述。
[0017]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系统的冷却模块与水箱框架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结构。
[0018]进一步地,所述汽车为插电混动车。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进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导风罩的后视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水箱框架;11、通风口;2、冷却模块;3、导风罩;31、导风罩主体;32、风口罩;33、主动进风格栅框架;4、发动机进气管;5、保险杠;51、下格栅;6、导流叶片;7、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而且,附图中X轴表示纵向(对应汽车的行驶方向),也就是前后方向,并且X轴的正向表示前,X轴的负向表示后;附图中Y轴表示横向,也就是左右方向,并且Y轴的正向表示左,Y轴的负向表示右;附图中Z轴表示竖向,也就是上下方向,并且Z轴的正向表示上,Z轴的负向表示下。
[0026]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X轴、Y轴和Z轴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增程式电动汽车具有发动机和电机,其工作原理是:在电池电量充足时,由电池驱动电机,提供整车驱动功率需求,此时发动机不参与工作;当电池电量消耗到一定程度时,发动机启动,发动机为电池提供能量对电池进行充电,当电池电量充足时,发动机又停止工作,由电池驱动电机,提供整车驱动。虽然增程式电动汽车具有发动机,需要对发动机散热,但是,增程式电动汽车所装载发动机通常只在规定转速区间对电池进行充电,它的负荷要比常规燃油车的发动机小很多,因此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发动机散热要求并不高。因此,汽车外部低温气流即使只能从保险杠下格栅进入,且即使发动机机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装置,应用于汽车的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包括水箱框架(1)和冷却模块(2),所述水箱框架(1)的顶梁上设置有通风口(11),所述冷却模块(2)设置于所述水箱框架(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装置包括导风罩(3)和发动机进气管(4),所述导风罩(3)用于设置于所述汽车的保险杠(5)的下格栅(51)内侧,且所述导风罩(3)的敞口朝向后侧设置,以罩设于所述冷却模块(2)和所述通风口(11)的前端,所述导风罩(3)的前侧设置有与所述下格栅(51)对应的进风窗口,所述水箱框架(1)以及所述冷却模块(2)分别与所述导风罩(3)的敞口边缘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所述发动机进气管(4)设置于所述通风口(11)的后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3)包括导风罩主体(31)和风口罩(32),所述导风罩主体(31)前侧设置有所述进风窗口,所述风口罩(32)设置于所述导风罩主体(31)的顶部,所述风口罩(32)与所述风罩主体(31)为一体成型结构,且所述风口罩(32)与所述导风罩主体(31)连通,所述风口罩(32)罩设于所述通风口(11)的前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为设置于所述导风罩(3)敞口边缘的第一开口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大旭蒋剑伟姜斌王猛王明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