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配件热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85664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7 1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配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内饰配件热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平台,所述底座上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上安装有铆头,所述电动推杆上安装有加热柱,所述铆头安装在加热柱上;所述平台上均匀安装有夹具,所述夹具的上端安装有弹性块,所述平台内开设有连通腔,所述平台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连通腔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夹具固定安装在固定孔内,所述夹具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从弹性块上穿过,所述连通腔与外界的负压气源相互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对产品进行充分固定,并对铆头快速加热与冷却,从而促进铆接柱快速固化,保证铆接质量。保证铆接质量。保证铆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内饰配件热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配件加工
,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内饰配件热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塑料作为汽车零部件的应用越来越广,塑料制成的零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焊接装配,而塑料的焊接技术有很多种,其中热铆是利用热熔性铆钉末端受热变形,从而将两个物体固定在一起的连接工艺,其广泛的应用于汽车装饰配件连接中。
[0003]现有的热铆机对产品进行热铆接时,由于现有的产品进行固定是仅采用简单的夹持,在进行热铆接时产品容易发生位置偏移,影响产品铆接的精度,同时,在熔接后由于铆头的余热较高,不利于铆接柱快速固化,进而容易影响到铆接后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对产品进行充分固定,并对铆头快速加热与冷却,从而促进铆接柱快速固化,保证铆接质量,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汽车内饰配件热铆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汽车内饰配件热铆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平台,所述底座上通过安装架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上安装有铆头,所述电动推杆上安装有加热柱,所述铆头安装在加热柱上;
[0006]所述平台上均匀安装有夹具,所述夹具的上端安装有弹性块,所述平台内开设有连通腔,所述平台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连通腔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夹具固定安装在固定孔内,所述夹具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从弹性块上穿过,所述连通腔与外界的负压气源相互连通。
[0007]优选的,所述夹具包括固定筒、活动筒以及弹簧,所述固定筒安装在平台上的固定孔中,所述活动筒与固定筒之间滑动密封连接,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连在活动筒内的顶面与固定筒内的底面上,所述弹性块安装在活动筒的上端;
[0008]所述固定筒与活动筒内部中空,所述通孔贯穿固定筒的底部与活动筒的顶部。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筒的内壁上安装有弹性层,所述固定筒的侧壁上开设有气孔,所述弹性层的内壁上设置有横纹。
[0010]优选的,所述弹性块的表面上安装有过滤布,所述弹性块上的通孔位于过滤布下方。
[0011]优选的,所述弹性块内开设有安装腔,所述通孔从安装腔内穿过,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下表面上安装有弹性丝,所述挡板的上表面上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穿过通孔后接触过滤布;
[0012]所述过滤布呈向上凸出的圆弧形状。
[0013]优选的,所述电动推杆上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的下端安装有移动板,所述铆头安装在移动板上;
[0014]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加热柱,所述铆头上开设有容纳腔,所述缓冲杆受压缩短时加热柱从铆头的上端插入容纳腔内。
[0015]优选的,所述铆头内开设有冷却孔,所述冷却孔与外界的冷风气源连通,所述冷却孔位于铆头中的容纳腔下方的位置,所述冷却孔与容纳腔之间互不接触,所述冷却孔的出口斜向下。
[0016]优选的,所述铆头与移动板之间设置有隔热层。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1.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汽车内饰配件热铆装置,通过设置平台、夹具、弹性块、通孔,使得工件进行热铆时,夹具能够充分贴合工件表面的形状,进而使热铆装置能够对不同形状的工件进行加工,减少对工件夹具的更换,并且在夹具贴合工件表面后,能够提高对工件进行负压吸附固定的效果,避免工件在热铆过程中出现移动,影响到热铆的精度与质量。
[0019]2.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汽车内饰配件热铆装置,通过设置缓冲杆、移动板、铆头以及冷却孔,在热铆过程中完成铆接柱的融化定型后,铆头与加热柱能相互分离,使冷风从铆头内部的冷却孔中穿过,加快铆头的冷却,成立促进铆接柱的快速固化,提高铆接后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热铆装置的主视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热铆装置中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热铆装置中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热铆装置中铆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6]图6是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0027]图7是图4中C处局部放大图;
[0028]图中:底座1、安装架2、电动推杆21、平台3、固定孔31、连通腔32、夹具4、固定筒41、气孔411、活动筒42、弹簧43、通孔44、弹性层45、横纹451、安装板5、缓冲杆51、移动板52、隔热层521、加热柱53、铆头54、冷却孔541、弹性块6、过滤布61、安装腔62、挡板63、弹性丝631、连接杆632。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30]如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汽车内饰配件热铆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平台3,所述底座1上通过安装架2安装有电动推杆21,所述电动推杆21上安装有铆头54,所述电动推杆21上安装有加热柱53,所述铆头54安装在加热柱53上;
[0031]所述平台3上均匀安装有夹具4,所述夹具4的上端安装有弹性块6,所述平台3内开设有连通腔32,所述平台3上开设有固定孔31,所述固定孔31与连通腔32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夹具4固定安装在固定孔31内,所述夹具4上开设有通孔44,所述通孔44从弹性块6上穿过,所述连通腔32与外界的负压气源相互连通;
[0032]工作时,将待加工的工件放置到夹具4上,由于夹具4上的通孔44与连通腔32相互连通,在外界的负压气源作用下,工件被吸附固定到平台3上,从而保证在后续热铆过程中,工件不会出现移动,保证热铆的效果与质量;
[0033]同时,通过安装在夹具4上端的弹性块6,使得工件与夹具4之间为“软接触”,从而避免工件与夹具4之间存在磕碰,导致工件表面受损,影响到工件的后续使用,同时,通过设置的弹性块6,使得工件与夹具4之间充分接触,进而使得夹具4对工件的负压吸附效果良好,进一步保证工件在热铆过程中被充分固定,避免工件出现移动,影响到热铆的质量;
[0034]同时,在工件被充分固定后,电动推杆21启动,带动铆头54以及加热柱53向下移动,当铆头54接触到工件后,在加热柱53的作用下,使得铆头54的温度升高并对工件进行热铆,在完成铆接后,电动推杆21带动铆头54以及加热柱53向上移动,使铆头54与工件相互分离,之后,将完成热铆加工的工件从平台3上取下。
[0035]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夹具4包括固定筒41、活动筒42以及弹簧43,所述固定筒41安装在平台3上的固定孔31中,所述活动筒42与固定筒41之间滑动密封连接,所述弹簧43的两端分别固连在活动筒42内的顶面与固定筒41内的底面上,所述弹性块6安装在活动筒42的上端;
[0036]所述固定筒41与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配件热铆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平台(3),所述底座(1)上通过安装架(2)安装有电动推杆(21),所述电动推杆(21)上安装有铆头(54);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3)上均匀安装有夹具(4),所述夹具(4)的上端安装有弹性块(6),所述平台(3)内开设有连通腔(32),所述夹具(4)上开设有通孔(44),所述通孔(44)从弹性块(6)上穿过,所述连通腔(32)与外界的负压气源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内饰配件热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4)包括固定筒(41)、活动筒(42)以及弹簧(43),所述固定筒(41)安装在平台(3)上,所述活动筒(42)与固定筒(41)之间滑动密封连接,所述弹簧(43)的两端分别固连在活动筒(42)内的顶面与固定筒(41)内的底面上,所述弹性块(6)安装在活动筒(42)的上端;所述固定筒(41)与活动筒(42)内部中空,所述通孔(44)贯穿固定筒(41)的底部与活动筒(42)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汽车内饰配件热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41)的内壁上安装有弹性层(45),所述固定筒(41)的侧壁上开设有气孔(411),所述弹性层(45)的内壁上设置有横纹(45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内饰配件热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块(6)的表面上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乌力吉王兴国杨红昌王立雷马连东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环新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