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流轴系统及注塑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77203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成型机技术领域,公开了配流轴系统及注塑机。该配流轴系统包括配流组件和空心轴,配流组件包括第一转接板、第二转接板和柔性连接件,第二转接板和空心轴同步转动,第一管路容纳于柔性连接件,第二管路容纳于空心轴的配流通道,空心轴转动时,第二管路能够随着空心轴同步转动,第一管路由于设置于柔性连接件,在转动的过程中,第一管路相对于柔性连接件相对固定,这就使得配流轴系统的输送介质的管路均能够避免摩擦,有效避免了介质的泄露,提升配流轴系统的使用寿命,且该配流轴系统的零部件加工简单,还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检修效率;还省去了导电滑环的使用,将导电滑环连接改为管路直接连接,能够防止信号丢失导致的掉模风险。导致的掉模风险。导致的掉模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流轴系统及注塑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型机
,尤其涉及配流轴系统及注塑机。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机是常用的成型设备,在注塑机生产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配流系统对注塑机的模具进行加热以确保注塑机的成型效果。
[0003]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配流方式为360
°
配流方式,这种配流方式需要采用旋转密封方式以进行介质的传递,但是,旋转密封的使用限制过多,不仅与温度、加工进度以及装配方式有关,还受制于介质的清洁度及保养,种种原因导致配流系统的寿命较低,对产线带来停产风险,且维修困难,容易导致产线停机时间较长,影响生产效率。
[0004]因此,亟需一种配流轴系统及注塑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流轴系统及注塑机,该配流轴系统采用管路连接,能够避免零部件磨损,减少介质泄露,且减少零部件加工难度,有效降低成本。
[0006]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配流轴系统,所述配流轴系统包括:
[0008]配流组件,所述配流组件包括第一转接板、第二转接板和柔性连接件,所述第一转接板固定连接于注塑机的壳体,所述柔性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接板,所述柔性连接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板,所述柔性连接件内部设置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转接板和所述第二转接板,所述第一转接板与介质源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用于将介质从所述第一转接板传递至所述第二转接板;/>[0009]空心轴,所述空心轴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空心轴的内部形成配流通道,且所述空心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空心轴在外力的驱动下转动时,所述第二转接板带动所述柔性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空心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转接板连接有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容纳于所述配流通道,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用于将介质配流。
[0010]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柔性连接件为坦克链,所述坦克链具有容纳腔,所述第一管路容纳于所述容纳腔中。
[0011]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心轴与所述第二转接板之间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支撑架和连接柱,多个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空心轴之间,且多个所述连接柱的内部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空心轴的所述配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二转接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架。
[0012]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包括连接环和支撑柱,两个所述连接环平行且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支撑柱支撑于两个所述连接环之间,多个所述支撑柱的内部形成
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二转接板固定设置于两个所述连接环之间,且多个所述连接柱与靠近所述空心轴的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
[0013]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接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接头和多个第二接头,所述第一转接板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一流道,多个所述第一接头和多个所述第二接头通过多条所述第一流道一一对应的连通,多个所述第一接头用于连接不同的介质源;所述第二转接板设置有多个第三接头和多个第四接头,所述第二转接板内部设置有多个第二流道,多个所述第三接头和多个所述第四接头通过多条所述第二流道一一对应的连通,多个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一一对应地连接于多个所述第二接头与多个所述第三接头之间,多个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一一对应地连接于多个所述第四接头。
[0014]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多个所述第三接头设置于所述第二转接板的外侧面,多个所述第四接头设置于所述第二转接板的内侧面,所述第四接头的输出端指向所述配流通道。
[0015]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配流轴系统还包括配流板,所述配流板与所述空心轴固定连接,所述配流板内部设有多条配流道,多条所述配流道与多个所述第二管路一一对应连通。
[0016]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配流板上还设置有第五接头和第六接头,所述第五接头与所述第六接头分别位于所述配流道的两端,所述第五接头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六接头用于输出介质。
[0017]作为一种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心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
[0018]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9]注塑机,所述注塑机包括驱动电机,所述注塑机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配流轴系统,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空心轴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能够带动所述空心轴转动。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配流轴系统,该配流轴系统包括配流组件和空心轴,配流组件包括第一转接板、第二转接板和柔性连接件,第二转接板和空心轴同步转动,第一管路容纳于柔性连接件,第二管路容纳于空心轴的配流通道,空心轴转动时,第二管路能够随着空心轴同步转动,第一管路由于设置于柔性连接件,在转动的过程中,第一管路相对于柔性连接件相对固定,这就使得配流轴系统的输送介质的管路均能够避免摩擦,有效避免了介质的泄露,提升配流轴系统的使用寿命,且该配流轴系统的零部件加工简单,还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检修效率;还省去了导电滑环的使用,将导电滑环连接改为管路直接连接,能够防止信号丢失导致的掉模风险。
[0022]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注塑机,该注塑机包括驱动电机,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配流轴系统,驱动电机与空心轴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空心轴转动。这种注塑机的配流效果好,便于进行检修维护,且提升使用寿命,确保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配流轴系统的坦克链处于0
°
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配流轴系统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配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配流轴系统的坦克链处于240
°
的示意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配流轴系统的剖视图;
[0029]图7是图6中B的局部放大图。
[0030]图中:
[0031]10、配流组件;11、第一转接板;111、第一接头;112、第二接头;12、第二转接板;121、第三接头;13、坦克链;
[0032]20、空心轴;21、配流通道;22、双列圆柱滚子轴承;
[0033]31、转动盘;311、导向槽;312、挡片;32、配流板;321、第五接头;322、第六接头;33、集液块;
[0034]40、连接组件;41、支撑架;411、连接环;412、支撑柱;413、第二通道;42、连接柱;421、第一通道;
[0035]50、驱动电机;51、外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配流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流轴系统包括:配流组件(10),所述配流组件(10)包括第一转接板(11)、第二转接板(12)和柔性连接件,所述第一转接板(11)固定连接于注塑机的壳体,所述柔性连接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接板(11),所述柔性连接件的第二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接板(12),所述柔性连接件内部设置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转接板(11)和所述第二转接板(12),所述第一转接板(11)与介质源连接,所述第一管路用于将介质从所述第一转接板(11)传递至所述第二转接板(12);空心轴(20),所述空心轴(20)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空心轴(20)的内部形成配流通道(21),所述空心轴(2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接板(12)固定连接,所述空心轴(20)在外力的驱动下转动时,所述第二转接板(12)带动所述柔性连接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空心轴(20)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转接板(12)连接有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容纳于所述配流通道(21),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用于将介质配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流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为坦克链(13),所述坦克链(13)具有容纳腔,所述第一管路容纳于所述容纳腔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流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轴(20)与所述第二转接板(12)之间通过连接组件(40)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组件(40)包括支撑架(41)和连接柱(42),多个所述连接柱(42)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41)与所述空心轴(20)之间,且多个所述连接柱(42)的内部形成第一通道(421),所述第一通道(421)与所述空心轴(20)的所述配流通道(21)连通,所述第一通道(421)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管路,所述第二转接板(12)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架(4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流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1)包括连接环(411)和支撑柱(412),两个所述连接环(411)平行且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支撑柱(412)支撑于两个所述连接环(411)之间,多个所述支撑柱(412)的内部形成第二通道(413),所述第二通道(413)与所述第一通道(421)连通,所述第二通道(413)用于容纳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永平郑浩张强齐明超
申请(专利权)人:伊之密精密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