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RTO吹扫风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5484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0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RTO吹扫风控制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运行稳定,转化效率较高的改进的RTO吹扫风控制方法,提升阀阀门的控制控制逻辑分别为第一蓄热室进第二蓄热室出第三蓄热室吹扫、第一蓄热室进第三蓄热室出第二蓄热室吹扫、第二蓄热室进第三蓄热室出第一蓄热室吹扫、第二蓄热室进第一蓄热室出第三蓄热室吹扫、第三蓄热室进第一蓄热室出第二蓄热室吹扫、第三蓄热室进第二蓄热室出第一蓄热室吹扫,依次周期性切换。本发明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提升阀周期状态增加,蓄热室进出气时间缩短;多个塔间进出气风量平衡,陶瓷温度均匀性提高;避免来气和烟气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衍生物,改善堵塞情况,提高设备稳定性;RTO炉内废气转化效率提高。提高。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RTO吹扫风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RTO吹扫风控制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运行稳定,转化效率较高的改进的RTO吹扫风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化工项目中,三塔式或多塔式RTO一般采用回风方式对蓄热室下部腔体进行清扫置换,蓄热室通过进气

回风

出气进行周期性的变换。对于经常出现的铵盐堵塞问题,通过增加吹扫风机将回风改为吹扫新风方式来处理,以提高设备的废气处理效率。相邻蓄热室进出口阀门通过周期性切换来实现RTO陶瓷的蓄热、放热和吹扫状态变化,从而使设备运行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0003]中国专利CN216557160U公开了一种用于解决蓄热式氧化炉铵盐堵塞问题的结构,通过加装入口换热器,使得燃烧室传递过来的高温气体在入口换热器中与系统风机送来的RTO低温干净气体发生热交换。但这也只是稍微减少一点铵盐堵塞的时间,而不能有效解决,同时,在一个运行周期三个阀门状态切换下,因陶瓷摆放、管道阻力、实时变化的进气浓度,容易造成陶瓷温度偏差增大、能耗增加及排放数据异常的不利情况,因此,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对吹扫风的控制方法进行改进。
[0004]常规RTO设备,进出口阀门在一个运行周期有三个状态,分别是A进B出C回风(吹扫)、B进C出A回风(吹扫)、C进A出B回风(吹扫)。废气只能是从A蓄热室进,经过燃烧室处理后从蓄热室B出;然后到从B蓄热室进,经过燃烧室处理后从蓄热室C出,再到从C蓄热室进,经过燃烧室处理后从蓄热室A出的状态。因炉体结构设计、蓄热材料摆放、来气浓度变化等因素影响,会造成一个周期三个状态下进气量和进气浓度的不同,从而容易造成温度的偏差。同时,对于化工项目,铵盐堵塞问题一直是困扰RTO设备的最大问题,目前只能采用停机水洗方式来清理堵塞物,不但会降低陶瓷使用寿命,更主要是设备被动停机,直接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其主要原因是三状态切换时,存在上一个状态蓄热室是出气的状态,切换到下一个状态这个蓄热室就是进气状态。在出气时,蓄热室底部空间内充满着RTO处理后的烟气;当切换到进气状态时,待处理的废气也会进入这个腔体。待处理废气中含有的MH3和燃烧后生产的HCL或H2S在这个腔体就能产生化学反应,进而生产铵盐堵塞陶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陶瓷温度均匀,设备运行稳定,废气转化效率较高的改进的RTO吹扫风控制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改进的RTO吹扫风控制方法,包括设置于燃烧室内的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系统风机,系统风机分别通过管路和进气阀门连接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底部腔体;吹扫风机,吹扫风机出口端分别通过管路和吹扫风门连接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底部腔体;烟囱,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底部腔体的出口端分别通过管路和出气阀门连接至所述烟囱,控制方
法的一个控制周期如下:系统风机通过进气阀门控制第一蓄热室进风、出气阀门控制第二蓄热室出风、吹扫风机通过吹扫风门控制第三蓄热室吹扫;系统风机通过进气阀门控制第一蓄热室进风、出气阀门控制第三蓄热室出风、吹扫风机通过吹扫风门控制第二蓄热室吹扫;系统风机通过进气阀门控制第二蓄热室进风、出气阀门控制第三蓄热室出风、吹扫风机通过吹扫风门控制第一蓄热室吹扫;系统风机通过进气阀门控制第二蓄热室进风、出气阀门控制第一蓄热室出风、吹扫风机通过吹扫风门控制第三蓄热室吹扫;系统风机通过进气阀门控制第三蓄热室进风、出气阀门控制第一蓄热室出风、吹扫风机通过吹扫风门控制第二蓄热室吹扫;系统风机通过进气阀门控制第三蓄热室进风、出气阀门控制第二蓄热室出风、吹扫风机通过吹扫风门控制第一蓄热室吹扫。
[0007]优选的,燃烧室上方出风口通过管路连接吹扫风机进口端。
[0008]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0009]1、提升阀周期状态增加,蓄热室进出气时间缩短;
[0010]2、多个塔之间进气和出气风量更加平衡,提高陶瓷温度的均匀性;
[0011]3、采用新风吹扫并修改了提升阀工艺控制逻辑,避免来气和燃烧后的烟气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衍生物,改善堵塞情况,提高设备稳定性;
[0012]4、RTO炉内废气转化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RTO吹扫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系统风机;2、吹扫风机;3、烟囱;4、燃烧室;5、第一蓄热室;6、第二蓄热室;7、第三蓄热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披露了一种改进的RTO吹扫风控制方法。
[0017]RTO设备包括蓄热室、系统风机1、吹扫风机2和烟囱3。
[0018]其中第一蓄热室5、第二蓄热室6和第三蓄热室7分别设置于燃烧室4内,燃烧室4上方出风口通过管路连接吹扫风机2进口端;系统风机1分别通过管路和进气阀门连接第一蓄热室5、第二蓄热室6和第三蓄热室7底部腔体;吹扫风机2出口端分别通过管路和吹扫风门连接第一蓄热室5、第二蓄热室6和第三蓄热室7底部腔体;第一蓄热室5、第二蓄热室6和第三蓄热室7底部腔体的出口端分别通过管路和出气阀门连接至烟囱3,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方法的一个控制周期如下:
[0020]系统风机1通过进气阀门控制第一蓄热室5进风、出气阀门控制第二蓄热室6出风、吹扫风机2通过吹扫风门控制第三蓄热室7吹扫;
[0021]系统风机1通过进气阀门控制第一蓄热室5进风、出气阀门控制第三蓄热室7出风、吹扫风机2通过吹扫风门控制第二蓄热室6吹扫;
[0022]系统风机1通过进气阀门控制第二蓄热室6进风、出气阀门控制第三蓄热室7出风、
吹扫风机2通过吹扫风门控制第一蓄热室5吹扫;
[0023]系统风机1通过进气阀门控制第二蓄热室6进风、出气阀门控制第一蓄热室5出风、吹扫风机2通过吹扫风门控制第三蓄热室7吹扫;
[0024]系统风机1通过进气阀门控制第三蓄热室7进风、出气阀门控制第一蓄热室5出风、吹扫风机2通过吹扫风门控制第二蓄热室6吹扫;
[0025]系统风机1通过进气阀门控制第三蓄热室7进风、出气阀门控制第二蓄热室6出风、吹扫风机2通过吹扫风门控制第一蓄热室5吹扫。
[0026]本实施例中的工艺流程具体是:
[0027]吹扫风机2的运行频率,根据吹扫风对炉膛PT压差值来自动变频运行,从而确保新鲜风可以彻底置换出蓄热室底部腔体及陶瓷腔体内残存废气。提升阀阀门的控制控制逻辑分别为第一蓄热室5进第二蓄热室6出第三蓄热室7吹扫、第一蓄热室5进第三蓄热室7出第二蓄热室6吹扫、第二蓄热室6进第三蓄热室7出第一蓄热室5吹扫、第二蓄热室6进第一蓄热室5出第三蓄热室7吹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RTO吹扫风控制方法,包括设置于燃烧室内的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系统风机,系统风机分别通过管路和进气阀门连接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底部腔体;吹扫风机,吹扫风机出口端分别通过管路和吹扫风门连接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底部腔体;烟囱,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底部腔体的出口端分别通过管路和出气阀门连接至所述烟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的一个控制周期如下:系统风机通过进气阀门控制第一蓄热室进风、出气阀门控制第二蓄热室出风、吹扫风机通过吹扫风门控制第三蓄热室吹扫;系统风机通过进气阀门控制第一蓄热室进风、出气阀门控制第三蓄热室出风、吹扫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敬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永疆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