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阻式触摸屏中牛顿环的返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72379 阅读:3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阻式触摸屏中牛顿环的返修方法,包括开口、组合和线性测试步骤:所述开口步骤是,在所述电阻式触摸屏的第一电极层或第二电极层上进行开口,接着将电阻式触摸屏进行除泡,然后检查牛顿环是否消失;所述组合步骤是,将牛顿环消失的电阻式触摸屏重新进行组合,组合时先将凹膜放置在组合机的吸风平台上,然后将电阻式触摸屏放置在凹膜内,最后放下组合机的上基板进行组合;所述线性测试步骤是,在牛顿环消失将组合后的电阻式触摸屏的第一电极层的两端和第二电极层的两端分时加电压,分别测试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实际电压等势线与理想电压等势线的偏离值,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电阻式触摸屏中的牛顿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触摸屏
,尤其涉及一种电阻式触摸屏中牛顿环返修的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电阻式触摸屏的结构主要包括第一基板,其表面内框印刷有第一导电薄膜(通常为ITO导电层),第一基板的四 周边缘未被印刷ITO导电层;第一电极层,薄状的印刷方式,印刷于第一基板的四周边缘(即未被印刷ITO导电 层的部分),所述第一电极层的材料通常为银浆,所述第一电极层被分为两段,每段电极均 设有一个电极输入端;第一绝缘层,被印刷于第一电极层上;一网点层,分布于第一导电薄膜的表面上,以上结构形成下电极板;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的表面印刷有第二导电薄膜(通常为ITO导电层),第 二基板的四周边缘未被印刷ITO导电层;第二电极层,印刷于第二基板的四周边缘(即未被印刷ITO导电层的部分),所述 第二电极层的材料通常为银浆,所述第二电极层也被分为两段,每段电极也都设有一个电 极输入端;第二绝缘层,被印刷于第二电极层上,以上结构形成上电极板。其中,所述第一基板的材料通常为薄膜(Film)或玻璃(Glass),第二基板的材料 通常为薄膜(Film)。进一步,该电阻式触摸屏还可包括用于连接触摸屏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排 线(通常为柔性印刷线路板FPC),所述排线包含有四个导电端,其中有两个导电端设置在 排线的一个表面,另外两个导电端设置在排线的另一个表面,两个表面的导电端上都填充 有导电胶,两个表面的导电端通过所述导电胶分别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电极输入 端连接。牛顿环作为物理学上的光学现象,一般分为接触式牛顿环和非接触式牛顿环。牛 顿环是由光源的干涉情况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两个光滑的物体表面,无法完全贴紧,他们之 间的距离虽然十分接近,但仍然有极小的间隙(空气层)存在。当光线穿透时,在不同层的 交界处发生折射及反射,这样会产生出多个反射波,同时发生相位移。光的干涉现象导致投 射出一圈圈明暗相间的纹路,明亮处是建设性干涉造成的结果,阴暗处则是破坏性干涉造 成的。电阻式触摸屏中出现牛顿环的因素很多,比如基板边缘的电极层、绝缘层和触摸 屏中间的网点层即将上下两层基板隔开的印刷层的厚度、产品上下基板的组合条件、产品 上下基板的材料配合等因素,影响到上下两层基板组合在一起的间隙,都会造成牛顿环的 产生,很容易出现牛顿环。因此,电阻式触摸屏的这种结构决定了产品出现牛顿环的机率比 较大,提高了产品的报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解决 现有电阻式触摸屏中的牛顿环、降低产品报废率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开口、组合和线性测试步骤所述开口步骤是,在所述电阻式触摸屏的第一电极层或第二电极层上进行开口, 接着将电阻式触摸屏进行除泡,然后检查牛顿环是否消失;所述组合步骤是,将牛顿环消失的电阻式触摸屏重新进行组合,组合时先将凹膜 放置在组合机的吸风平台上,然后将电阻式触摸屏放置在凹膜内,最后放下组合机的上基 板进行组合;所述线性测试步骤是,在牛顿环消失将组合后的电阻式触摸屏的第一电极层的两 端和第二电极层的两端分时加电压,分别测试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实际电压等势线 与理想电压等势线的偏离值。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具有牛顿环的电阻式触摸屏的第一电极层或第二电极层上进行开 口,使电阻式触摸屏的内部进入空气,便于再次组合,使产品内部空气分布均勻。组合时,先 将凹膜放置在组合机的吸风平台上,然后将电阻式触摸屏放置在凹膜内,最后放下组合机 的上基板进行组合。通过凹膜使组合机上的吸风将第一基板向下拉伸,当第二基板与第一 基板组合时,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之间的距离被拉大,使第二基板在组合时处于上鼓状态, 加大电阻式触摸屏产品内部的空气量,有效解决了现有电阻式触摸屏中的牛顿环,降低了 产品报废率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电阻式触摸屏中第一基板内陷示意图。图2是现有电阻式触摸屏中第一基板的第一种电极层设计示意图。图3是现有电阻式触摸屏中第一基板的第二种电极层设计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组合时使用的凹膜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组合时薄膜基板上鼓示意图。图6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性测试加压时薄膜基板的电压示意图。图6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线性测试加压时玻璃基板的电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和附图, 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 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包括开口、组合和线性测试 步骤所述开口步骤是,在所述电阻式触摸屏的第一电极层或第二电极层上进行开口,接着将电阻式触摸屏进行除泡,然后检查牛顿环是否消失;所述组合步骤是,将牛顿环消失的电阻式触摸屏重新进行组合,组合时先将凹膜 放置在组合机的吸风平台上,然后将电阻式触摸屏放置在凹膜内,最后放下组合机的上基 板进行组合;所述线性测试步骤是,在牛顿环消失将组合后的电阻式触摸屏的第一电极层的两 端和第二电极层的两端分时加电压,分别测试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实际电压等势线 与理想电压等势线的偏离值。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以下将以第一基板的材料为玻璃,第二基板的材料为薄膜 进行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中基板的组合形式并不局限于此种组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 据现有的电阻式触摸屏的基板材料进行选择与配合,比如第一基板也可以是薄膜基板。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现有电阻式触摸屏的牛顿环一般是由于第二基板11即薄 膜基板的内陷,减小了与第一基板12之间的距离产生的,请参考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通过扩 大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距离,然后进行组合。其中,现有第二基板的电极层的一种 设计如图2所示,第二电极层用于在水平方向(即X轴方向)产生等梯度分布的电压等势 线,其中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上设有一个开口 21,第二电极层的材料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 银浆。当然,第二电极层的设计也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结构,同时在所述第二电极层上分别 设有开口 31和32。其中,在所述开口步骤中,为了防止开口时开得太大,一般采用小刀进行处理,作 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小刀的前端尖细,整个形状呈铅笔型,笔头最宽处的宽度为2mm, 笔头的前端较短不超过3mm。返修时用所述的小刀轻轻地插入第二基板的第二电极层开口 的位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层开口的位置进行开口操作,当然也可以在第一基板的第一电极 层上进行开口操作,注意不要进入电极层太多,大约到超过电极层位置即可,不要划伤触摸 屏的其它部分,开口之后,接着将电阻式触摸屏进行除泡,使触摸屏的内部快速充气,以加 大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距离来达到使牛顿环消失的目的,然后检查牛顿环是否 消失。优选地,所述开口的位置选择在第二基板即薄膜基板的第二电极层上进行,因为薄膜 基板有电极层开口的那一边的电极线为无效线,而且与下玻璃基板相比更柔软,小刀更容 易进入。进一步,图2或图3中所述开口的长度L为0. 6-1. 2mm,宽度W为大于等于第一电 极层或第二电极层的宽度。进一步,所述开口步骤中的除泡是在除泡机中进行的,所述除泡的温度为 40-50°C,压强为0. 4-0. 5MPa,时间为20-30分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阻式触摸屏中牛顿环的返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组合和线性测试步骤:所述开口步骤是,在所述电阻式触摸屏的第一电极层或第二电极层上进行开口,接着将电阻式触摸屏进行除泡,然后检查牛顿环是否消失;所述组合步骤是,将牛顿环消失的电阻式触摸屏重新进行组合,组合时先将凹膜放置在组合机的吸风平台上,然后将电阻式触摸屏放置在凹膜内,最后放下组合机的上基板进行组合;所述线性测试步骤是,将组合后的电阻式触摸屏的第一电极层的两端和第二电极层的两端分时加电压,分别测试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的实际电压等势线与理想电压等势线的偏离值。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彩霞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