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距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方法及绕组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3858648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扁线电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短距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方法及绕组结构,其中绕组结构的扁线电机的定子槽数量Z=54,电机的极对数P=3,扁线电机的线圈层数为6,扁线电机设置有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以定子槽最内侧为起点,第二支路以同一个定子槽最外侧为起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绕组结构提出了一种6极54槽的短距扁线电机的绕组结构,该结构采用8/10和12以及跨8/11和11的发卡线圈,采用多种不同跨距组合发卡,降低绕组环流,减少了绕组发热量,而且通过多种不同跨距组合发卡,降低了三相绕组电阻值,提高了电机效率。提高了电机效率。提高了电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距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方法及绕组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扁线电机
,特别涉及一种短距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方法及绕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扁线定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扁线定子是一种包括多个发卡线圈,将多个发卡线圈按照一定的排布方式,穿进定子铁芯的槽内,形成所需的三相绕组电机,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发卡种类较多,排布方式复杂,需要使用多条汇流铜排、以及多条汇流排相互连接组成的支路,导致制作工艺复杂,材料成本高,加工效率低,非常不利于大批量生产。
[0003]目前市场上的6极54槽的扁线电机,采用跨距10的发卡线圈,然而采用该跨距结构的三相绕组电阻偏大,导致电机效率降低,而且整个绕组环流较大,容易导致定子发热,增加了电机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至少一个问题,一种短距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方法及绕组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短距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确定扁线电机的定子槽数量,记为Z;
[0008]确定扁线电机的极对数,记为P;
[0009]确定扁线电机的线圈层数,记为2n;
[0010]构建并联的支路,所述支路在线圈的第2i

1层和第2i层沿周向依次插入跨距为Y、Y+4、Y、Y+4、Y、Y+3、Y+2、Y+2、Y+3的发卡线圈,绕设若干圈,直至电机的极对数为P,其中n≥i≥1,n为整数,且n≥3。
[0011]一种短距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通过上述的短距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方法进行安装。
[0012]优选地,所述扁线电机的定子槽数量Z=54;
[0013]所述电机的极对数P=3;
[0014]所述扁线电机的线圈层数为6;
[0015]所述扁线电机设置有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
[0016]所述第一支路以定子槽最内侧为起点,所述第二支路以同一个定子槽最外侧为起点。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路为在定子槽的第2i

1层和第2i层沿周向依次插入跨距为8、12、8、12、8、11、10、10、11的发卡线圈,绕设3圈,直至扁线电机的极对数为3,其中3≥i≥1。
[0018]优选地,所述定子槽最内侧为第一层,在第一支路中第一层的第一个跨距为8的发卡线圈用于导入电流;
[0019]所述第一支路在第二层最后一个跨距11的发卡线圈与第一支路在第三层的第一个跨距8的发卡线圈连接;
[0020]所述第一支路在第四层最后一个跨距11的发卡线圈与第一支路在第五层的第一个跨距8的发卡线圈连接;
[0021]所述第一支路在第六层最后一个跨距11的发卡线圈用于导出电流。
[0022]优选地,所述第二支路为在定子槽的第2i

1层和第2i层沿周向依次插入跨距为8、12、8、12、8、11、10、10、11的发卡线圈,绕设3圈,直至扁线电机的极对数为3,其中3≥i≥1。
[0023]优选地,所述定子槽最外侧为第六层,在所述第二支路中第六层的第一个跨距为8的发卡线圈用于导入电流;
[0024]所述第二支路在第五层最后一个跨距11的发卡线圈与第二支路在第四层的第一个跨距8的发卡线圈连接;
[0025]所述第二支路在第三层最后一个跨距11的发卡线圈与第二支路在第二层的第一个跨距8的发卡线圈连接;
[0026]所述第二支路在第一层最后一个跨距11的发卡线圈用于导出电流。
[0027]优选地,所述第一支路和所述第二支路在定子槽的第2i

1层和第2i层至少有三个所述发卡线圈构成一极。
[0028]优选地,在所述定子槽的第2i

1层和第2i层中通过跨距8、10和12的发卡线圈构成一极,每极所述跨距10的发卡线圈位于跨距8的发卡线圈外侧,所述跨距12的发卡线圈位于跨距10的发卡线圈的外侧。
[0029]优选地,在所述定子槽的第2i

1层和第2i层中通过跨距8、11和11的发卡线圈构成一极,每极两个所述跨距11的发卡线圈错开一个定子槽交叉设置,所述跨距8的发卡线圈位于两个跨距11的发卡线圈内侧。
[003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1]1、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短距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方法,通过在第2i

1层和第2i层安装跨8/10和12以及跨8/11和11的发卡线圈,形成了新的扁线电机绕组结构,该绕组方法有效利用了发卡线圈的特点,使扁线电机集中在端部引线,以便于安装三相铜排和中性铜排;
[0032]2、本专利技术的绕组结构提出了一种6极54槽的短距扁线电机的绕组结构,该结构采用8/10和12以及跨8/11和11的发卡线圈,采用多种不同跨距组合发卡,降低绕组环流,减少了绕组发热量,而且通过多种不同跨距组合发卡,降低了三相绕组电阻值,提高了电机效率。
[0033]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短距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方法的流程图;
[0036]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短距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的爆炸视图;
[0037]图3示出了单相绕组在第一层和第二层的绕组结构图;
[0038]图4示出了U形发卡的结构图;
[0039]图5示出了引出线发卡的结构图;
[0040]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跨距8/10和12的发卡线圈的组合结构图;
[0041]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跨距8/11和11的发卡线圈的组合结构图;
[0042]图8示出了单相绕组中单个支路的绕组结构图;
[0043]图9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三相绕组的展开图;
[0044]图10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U相绕组的展开图。
[0045]图中:1、定子铁芯;2、U形发卡;201、第一U形主体;202、第一焊接段;3、引出线发卡;301、第二U形主体;302、第二焊接段;303、引线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距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确定扁线电机的定子槽数量,记为Z;确定扁线电机的极对数,记为P;确定扁线电机的线圈层数,记为2n;构建并联的支路,所述支路在线圈的第2i

1层和第2i层沿周向依次插入跨距为Y、Y+4、Y、Y+4、Y、Y+3、Y+2、Y+2、Y+3的发卡线圈,绕设若干圈,直至电机的极对数为P,其中n≥i≥1,n为整数,且n≥3。2.一种短距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距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方法进行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短距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线电机的定子槽数量Z=54;所述电机的极对数P=3;所述扁线电机的线圈层数为6;所述扁线电机设置有并联的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以定子槽最内侧为起点,所述第二支路以同一个定子槽最外侧为起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短距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为在定子槽的第2i

1层和第2i层沿周向依次插入跨距为8、12、8、12、8、11、10、10、11的发卡线圈,绕设3圈,直至扁线电机的极对数为3,其中3≥i≥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短距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槽最内侧为第一层,在第一支路中第一层的第一个跨距为8的发卡线圈用于导入电流;所述第一支路在第二层最后一个跨距11的发卡线圈与第一支路在第三层的第一个跨距8的发卡线圈连接;所述第一支路在第四层最后一个跨距11的发卡线圈与第一支路在第五层的第一个跨距8的发卡线圈连接;所述第一支路在第六层最后一个跨距11的发卡线圈用于导出电流。6.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佳伦黄健程勇程雪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