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1014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39
本技术属于扁线电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包括:定子铁芯,呈筒状,内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定子槽;发卡线圈,用于构成绕组,每个所述定子槽沿定子铁芯的径向插设有2n‑1根所述发卡线圈,n为极对数,n大于等于3;其中绕组包括若干单相绕组,而且支路数为一,另外引出端和中性端均位于所述定子槽的槽口或槽底。本技术通过将引出端和中性端均设置在定子槽的槽口或槽底,使进出线更加集中,便于布线安装;本技术突破了现有扁线电机只能为偶数层的约束,使得扁线电机设计时层数的选择不再受限,实现了奇数层直接焊接,而且不会导致电气间隙的减小所带来的绝缘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扁线电机,特别涉及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


技术介绍

1、电动汽车的领域,对电机有着较高效率、温升的要求。而随着扁线定子工艺的运用,电动汽车的电机也逐渐地采用扁线形成绕组。但是,对于扁线发卡电机而言,同相的支路之间排布不均衡容易出现电势不一致,导致支路之间形成环流,影响电机的效率和温升。

2、同时行业内扁线发卡绕线方案普遍使用偶数层(4、6、8层),而由于奇数层有排列方式复杂多变、支路对称难度更大等难题,使得目前市场上采用奇数层的电机极少。而且目前行业内提供了多种单层扁线绕组方案,其排列方式单一,同时,各个并联支路的导体存在分布于定子槽的不同位置的情况,造成支路不严格对称的现象,导致反电势、电阻、电感存在差异,从而形成环流,增加附加损耗和降低效率,同时引起电机绕组局部过温,影响电机使用寿命。此外,奇数层发卡电机中绕组排布及连接方式是该种电机设计的难点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至少一个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对数n=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槽(101)的数量为N,N=5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卡线圈包括U形线圈(3)和反扭线圈(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沿顺时针方向,所述单相绕组以定子槽(101)的槽口为第一层绕设U形线圈(3),若干所述U形线圈(3)依次以跨距8、10、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对数n=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槽(101)的数量为n,n=5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卡线圈包括u形线圈(3)和反扭线圈(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沿顺时针方向,所述单相绕组以定子槽(101)的槽口为第一层绕设u形线圈(3),若干所述u形线圈(3)依次以跨距8、10、8、8、10、8、11、7、11铺满第一层和第二层,直至跨层连接至第四层的u形线圈(3),第一个跨距为(8)的u形线圈(3)为引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扁线电机定子的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沿顺时针方向,在所述单相绕组的第三层和第四层,所述u形线圈(3)以跨距8、10、8、8、10、8、11、7、11进行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淑旺黄健程雪伟胡成宇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