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志强专利>正文

公路紧急避险道渐进挤压式强行阻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3581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能够对因意外刹车失灵进入紧急避险道的车辆进行强行阻止,并使之平稳停止在其中的装置。它是根据摩擦原理,在一般平整的紧急避险道地面上分设两排相互对应的柱桩,每个柱桩套上不少于3只减震阻力环(首选旧轮胎),首对柱桩间距(1)大于普通大型车辆车宽,其后每对柱桩间距逐对递减,最后一对柱桩间距(2)等于允许上路的小型车辆车宽。当意外刹车失灵的车辆进入首对柱桩后,随着柱桩间距减小,减震阻力环柱面与车辆两侧接触面逐渐加大,最后形成一个巨大的车外刹车系统。(*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强行阻止装置,能够对因意外刹车失灵进入紧急避险道的车辆进行强行阻止,并使之平稳停止在其中,可广泛应用于公路交通建设。
技术介绍
紧急避险道的概念进入中国时间很短,目前国家尚无相关规范和指南,各地公路 部门摸索建造的部分紧急避险道,多数为坡道式,一处是沙坑式,在这些耗巨资打造的生命 通道中,从投入使用之日起就惨剧频发,据报道209国道卢氏县当家河段紧急避险道从06 年5月投入使用到07年5月9日仅一年间因刹车失灵进入该道紧急避险的车辆中有3辆 大货车车毁人亡,6死1伤;张石高速张北段截止08年7月修建了 4条紧急避险道,据当地 交警部门统计,从08年12月至09年3月,在紧急避险道内发生3起重大交通事故,5死1 伤。(09年4月24日河南大河报)因为坡道式和沙坑式都是根据重力和惯性原理设计的, 受公路本身下坡长度,坡道弯度和通往车型等诸多因素影响,坡道设计加长,成本增加且受 地形制约,坡道设计短,阻止效果差,甚至变成一个飞车的平沙坑式维护困难且恶劣天气无 法保证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根据摩擦原理,通过逐步增加与进入本装置的车辆两侧的接触面,迫 使刹车失灵的车辆平稳停止在紧急避险道内,本装置可适应除特殊车型外的各型车辆。 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一般平整的紧急避险道地面上分设两排相互对 应的柱桩,每个柱桩套上不少于3只减震阻力环(首选旧轮胎),首对柱桩间距(1)大于普 通大型车辆车宽,其后每对柱桩间距逐对递减,最后一对柱桩间距(2)等于允许上路的小 型车辆车宽。当刹车失灵的车辆进入首对柱桩后,随着柱桩间距减小,套在柱桩上的减震阻 力环柱面与车辆两侧的接触面逐渐加大,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车外刹车系统。 本技术有益效果是可以用最经济的方法应对突发的意外,其优点①经济性, 仅占地一项,目前国内最经济的一条坡道式紧急避险道(09年4月24日大河报报道中专家 语)长50米,进口宽11米,出口宽15米,本装置占地仅需它的三分之一,②安全性,无正面 冲击,防侧滑侧翻,全天候,③通用性强,易维护,④可标准化设计,规范化施工,可由一般技 术人员指导普通农民工实施完成。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1是坡道式紧急避险道效果图 图2是本技术效果图 图3是本技术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车辆下坡时突然刹车失灵进入避险道,坡道式避险道利用反向的坡度,坡道中铺设的碎石及尽头的沙袋墙对遇险车辆进行阻止,受下坡长度,车辆载重等因素影 响,后果是随机的。 在图2中,车辆下坡时突然刹车失灵进入避险道,本技术利用两侧设立的柱 桩,减震阻力环对遇险车辆两侧逐渐增加接触面,迫使遇险车辆平稳停止在紧急避险道内。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首对柱桩间距(1)是指柱桩套上减震阻力环后由阻力环形 成的柱面之间的距离,其后每对柱桩间距逐对递减,最后一对柱桩间距(2)是指两柱桩内 侧之间的距离。权利要求一种强行阻止装置,柱桩与减震阻力环分别组合,依次排列,其特征是从首对柱桩到最后一对柱桩的每对柱桩之间的间距是递减的。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行阻止装置,其特征是柱桩和减震阻力环一起组成一个 梯形。专利摘要一种能够对因意外刹车失灵进入紧急避险道的车辆进行强行阻止,并使之平稳停止在其中的装置。它是根据摩擦原理,在一般平整的紧急避险道地面上分设两排相互对应的柱桩,每个柱桩套上不少于3只减震阻力环(首选旧轮胎),首对柱桩间距(1)大于普通大型车辆车宽,其后每对柱桩间距逐对递减,最后一对柱桩间距(2)等于允许上路的小型车辆车宽。当意外刹车失灵的车辆进入首对柱桩后,随着柱桩间距减小,减震阻力环柱面与车辆两侧接触面逐渐加大,最后形成一个巨大的车外刹车系统。文档编号E01F15/00GK201459639SQ20092009010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8日专利技术者周志强 申请人:周志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强行阻止装置,柱桩与减震阻力环分别组合,依次排列,其特征是:从首对柱桩到最后一对柱桩的每对柱桩之间的间距是递减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周志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