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险自救过渡站及紧急避险自救网格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941423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1 2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避险自救过渡站及紧急避险自救网格系统,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采用单体结构,包括:主舱室、设置在所述主舱室两端的入口过渡舱和出口过渡舱、以及设置在所述入口过渡舱的侧壁上的入口和设置在所述出口过渡舱的侧壁上的出口,且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处均设置有防火气密门。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避险自救过渡站紧急避险自救网格系统,能够使得各个避难装置之间有机地联接起来,在井下组成一个全新的、完整的、无缝链接的、网格状的紧急避险安全网络,可以覆盖到井下采、掘、机、运、通等各个环节、各个岗位,解决了现有的紧急避险方案只能避险不能逃生的问题,确保井下工作人员在灾变期紧急避险、撤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紧急避险、撤离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避险自救过渡站及紧急避险自救网格系统
本技术涉及矿用安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避险自救过渡站及紧急避险自救网格系统。
技术介绍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的要求和实际安全生产的需要,煤矿生产企业均应在井下配备避难装置。目前的避难装置主要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其中,永久避难硐室服务于整个矿井或采区,是固定式永久设施;临时避难硐室服务于采掘作业面及其附近区域,是井下专用巷道硐室;可移动式救生舱是指可通过牵引、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适应井下采掘作业地点变化要求的避险设施,其主要服务于采掘作业点并随着作业点的改变而跟随移动。矿难发生时,现场人员可就近紧急进入上述三类避难硐室或救生舱等待救援。 尽管上述避难装置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为避险人员提供生存保障并等待救援,但因现有的避难装置之间距离较远,是点状分布的、相互之间缺乏联系、相对孤立,缺乏一种能够将现有的避难装置联系起来,并作为撤离路径上进行逃生自救物资补充的过渡站,导致避险人员缺乏主动逃生的手段,只能被动等待救援,一旦次生灾变发生或井下救援工作进展不顺利,就仍可能对舱内避险人员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加重灾变损失,导致紧急避险系统的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避险自救过渡站及紧急避险自救网格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避难装置仅能避险等待救援,而无法提供主动逃生手段的问题。 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避险自救过渡站,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采用单体结构,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包括: 主舱室、设置在所述主舱室两端的入口过渡舱和出口过渡舱、以及设置在所述入口过渡舱的侧壁上的入口和设置在所述出口过渡舱的侧壁上的出口,且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处均设置有防火气密门。 可选的,所述主舱室与所述入口过渡舱和所述出口过渡舱之间用防火门隔开。 可选的,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入口位置和所述出口位置的气幕吹扫装置。 可选的,所述气幕吹扫装置包括:风刀吹扫设备、联动气控阀、汇流排和高压气瓶组;所述风刀吹扫设备与所述联动气控阀和汇流排连接,所述汇流排与煤矿压风系统和所述高压气瓶组连接。 可选的,所述联动气控阀与所述防火气密门连接,所述防火气密门的开关状态控制所述联动气控阀的开关状态。 可选的,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采用单体式钢结构。 可选的,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采用高强度低合金耐候型钢板制造;其中,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的结构件采用高强度低合金耐候型中钢板制造,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的壁板采用高强度低合金耐候型薄钢板制造。 可选的,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采用A60防火结构。 可选的,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均不设置在朝向采掘作业面的侧壁上。 可选的,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所在的侧壁不为同一侧壁。 可选的,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钢结构的顶角设置有国际标准角件,用于通过所述角件对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进行牵引和吊装。 可选的,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还包括:风压正压维持装置、有毒气体处理装置、站内环境检测监测装置、应急通讯装置、防爆供电装置、照明装置、以及供水装置。 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紧急避险自救网格系统,包括:多个避难装置,所述避难装置包括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以及前述各实施方式的避险自救过渡站; 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设置在所述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之间的预设路线上,且每个所述路线上相邻的所述避难装置之间的距离不超过预设的阈值,以使设置在每个路线上的避难装置呈连续分布。 本技术提供的避险自救过渡站及紧急避险自救网格系统,能够使得各个避难装置之间有机地联接起来,便于实施中继站式的持续救援,保证在撤离过程中的各个点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自救和补给,在井下组成一个全新的、完整的、无缝链接的、网格状的紧急避险安全网络,可以覆盖到井下采、掘、机、运、通等各个环节、各个岗位,解决了现有的紧急避险方案只能避险不能逃生的问题,确保井下工作人员在灾变期紧急避险、撤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紧急避险、撤离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避险自救过渡站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避险自救过渡站的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避险自救过渡站的后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避险自救过渡站的左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避险自救过渡站的右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紧急避险自救网格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为了方便说明,放大或者缩小了不同层和区域的尺寸,所以图中所示大小和比例并不一定代表实际尺寸,也不反映尺寸的比例关系。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避险自救过渡站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包括: 主舱室21、设置在主舱室21两端的入口过渡舱22和出口过渡舱23、以及设置在所述入口过渡舱的侧壁上的入口 24和设置在所述出口过渡舱的侧壁上的出口 25,且入口24和出口 25处均设置有防火气密门26。 其中,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采用单体结构。 目前国内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没有考虑灾变发生时第一逃生原则是撤离的理念,现有的避难装置,例如永久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和可移动式救生舱,是点状分布的、相互之间缺乏联系、相对孤立,仅能提供紧急避险、等待救援,不符合灾变发生时第一逃生原则是撤离的理念。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上述现有的避难装置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可移动救生舱生产成本高、移动性差、安装要求高等,不利于进行连续设置。而本实施例的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生产成本低,采用单体结构,整体性强,密封性好,无需拆装和再密封,便于进行安装设置,因此能够有效地起到衔接作用,进而实现避险人员的主动撤离逃生,提高紧急避险的可靠性。 并且,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当进出站的逃生人员多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无序甚至混乱,不利于安全有序逃生,现有的过渡站包括主舱与过渡舱,即进出站为同一个门,安全保障和进站秩序没有给予基本的考虑,而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主舱的两端设置了出、入口过渡舱结构,从而有利于有序的进、出过渡站避险逃生,进而更好地实现各避难装置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可选的,所述过渡舱结构可以为通道式结构。 可选的,入口 24和出口 25均不设置在朝向采掘作业面的侧壁上,从而避免灾变瞬间现场爆炸冲击波对出、入口的直接冲击。 再可选的,入口 24和出口 25所在的侧壁不为同一侧壁,即入口 24和出口 25不设置在同一侧壁上,以防止逃生人员混淆出、入口。这种出、入口过渡舱结构提供了一种新的逃生、补给、疏导模式,便于人员依次顺序进出过渡站。在具体应用时,逃生人员可以有序地从入口过渡舱进入主舱更换自救器、补给、休息、医疗等活动,再经出口过渡舱出站继续撤离,形成一种有序的逃生组织模式,避免了进站人员较多时可能发生的混乱状态,提高了疏散效率,保障有序安全地撤离。 具体的,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能够在永久避难硐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避险自救过渡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采用单体结构,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包括:主舱室、设置在所述主舱室两端的入口过渡舱和出口过渡舱、以及设置在所述入口过渡舱的侧壁上的入口和设置在所述出口过渡舱的侧壁上的出口,且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处均设置有防火气密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险自救过渡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采用单体结构,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包括: 主舱室、设置在所述主舱室两端的入口过渡舱和出口过渡舱、以及设置在所述入口过渡舱的侧壁上的入口和设置在所述出口过渡舱的侧壁上的出口,且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处均设置有防火气密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舱室与所述入口过渡舱和所述出口过渡舱之间用防火门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入口位置和所述出口位置的气幕吹扫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渡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幕吹扫装置包括:风刀吹扫设备、联动气控阀、汇流排和高压气瓶组; 所述风刀吹扫设备与所述联动气控阀和汇流排连接,所述汇流排与煤矿压风系统和所述高压气瓶组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渡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气控阀与所述防火气密门连接,所述防火气密门的开关状态控制所述联动气控阀的开关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采用单体式钢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采用高强度低合金耐候型钢板制造;其中,所述避险自救过渡站的结构件采用高强度低合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成唐勇卫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冠怡圣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