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阀座及使用其的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2647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阀座及使用其的减振器,包括阀座本体,所述阀座本体的一侧设有进油槽,阀座本体的另一侧设有出油槽,所述阀座本体的中心处设有贯通进油槽和出油槽的中心口,所述阀座本体上还围绕中心口的外周贯通设置有多个通油孔,所述阀座本体的外周依次形成有用于安装外钢管的外装配部、用于安装第一内钢管的第一内装配部和用于安装第二内钢管的第二内装配部,所述外装配部、第一内装配部和第二内装配部依次呈阶梯分布,且外装配部、第一内装配部和第二内装配部的直径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阻尼力进行调节,防止压力过载。防止压力过载。防止压力过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阀座及使用其的减振器


[0001]本技术涉及减振器阀座
,特别涉及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阀座及使用其的减振器。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避震系统中的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振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往复跳跃的。减振器的结构是带有活塞的活塞杆插入筒内,筒内充满油。阀座是减振器的重要零件之一,减振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振器内的油液从减振器工作缸经过减振器阀座上的通油孔流入减振器储油缸内,此时孔壁和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振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
[0003]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0510092U)中公开了一种高级自适应减振器,减振器压缩时,活塞杆向右移动带动复原阀总成向右移动,工作缸上部空间变大,工作缸下部空间变少,工作缸下部油液一部分通过复原阀总成进入工作缸上部,工作缸下部油液另一部分通过压缩阀座总成进入贮油缸总成与工作缸之间的空间,然后这种减振器结构,存在以下缺点,油液进入压缩阀座时,工作缸的钢管可能会因为油液的瞬时压力过大而导致钢管的过载,对钢管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阀座及使用其的减振器,能够对阻尼力进行调节,防止压力过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阀座,包括阀座本体,所述阀座本体的一侧设有进油槽,阀座本体的另一侧设有出油槽,所述阀座本体的中心处设有贯通进油槽和出油槽的中心口,所述阀座本体上还围绕中心口的外周贯通设置有多个通油孔,所述阀座本体的外周依次形成有用于安装外钢管的外装配部、用于安装第一内钢管的第一内装配部和用于安装第二内钢管的第二内装配部,所述外装配部、第一内装配部和第二内装配部依次呈阶梯分布,且外装配部、第一内装配部和第二内装配部的直径逐渐减小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减振器阀座,通过在阀座本体的外周设置外装配部、第一内装配部和第二内装配部,并通过外装配部、第一内装配部和第二内装配部分别安装外钢管、第一内钢管和第二内钢管,使得当减振器内的油液压力过大时,油液可以从泄油孔进入第一内钢管和第二内钢管之间内,防止第二内钢管的内部压力瞬时过载。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阀座本体位于进油槽的一侧设有环形阀线,所述环形阀线将进油槽分隔形成为位于中心处的回油槽和位于回油槽外周的缓冲槽,所述通油孔设置于缓冲槽处。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阀座本体上位于回油槽内贯通设有若干回油
孔。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内装配部的表面内凹形成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安装槽。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阀座本体的一侧端面上形成有沿圆周间隔形成有若干凸起部,相邻两凸起部之间形成有所述通油槽。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凸起部的外侧壁经过倒角处理。
[0013]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包括所述的阀座,还包括导向座,所述导向座包括导向座本体、外钢管、第一内钢管和第二内钢管,所述导向座本体的外周形成有外安装部、第一内安装部和第二内安装部,所述外安装部、第一内安装部和第二内安装部依次呈阶梯分布,所述外钢管的一端安装于外安装部的外周,所述外钢管的另一端安装于外装配部的外周,所述第一内钢管的一端安装于第一内安装部的外周,所述第一内钢管的另一端安装于第一内装配部的外周,所述第二内钢管的一端安装于第二内安装部的外周,所述第二内钢管的另一端安装于第二内装配部的外周,第一内钢管和第二内钢管之间形成有缓冲腔,所述第一内钢管和外钢管之间形成工作腔,所述导向座本体与第二内钢管之间形成有泄油孔,所述泄油孔将中心口与缓冲腔连通。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阀座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阀座结构另一角度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阀座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的导向座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技术的阀座与导向座配合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阀座本体;1.1、中心口;1.2、外装配部;1.3、第一内装配部;1.4、第二内装配部;1.5、进油槽;1.51、环形阀线;1.52、回油槽;1.53、缓冲槽;1.54、通油孔;1.55、回油孔;1.6、出油槽;1.7、安装槽;1.8、凸起部;2、导向座;2.1、泄油孔;2.2、外安装部;2.3、第一内安装部;2.4、第二内安装部;3、外钢管;4、第一内钢管;5、第二内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阐释。
[0021]参见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阀座,包括阀座本体,所述阀座本体的一侧设有进油槽,阀座本体的另一侧设有出油槽,所述阀座本体的中心处设有贯通进油槽和出油槽的中心口1.1,所述阀座本体上还围绕中心口1.1的外周贯通设置有多个通油孔1.6,所述阀座本体位于进油槽的一侧设有环形阀线,所述环形阀线将进油槽分隔形成为位于中心处的回油槽和位于回油槽外周的缓冲槽,所述通油孔1.6设置于缓冲槽处。多个通油孔1.6沿圆周均布设置于缓冲槽内,所述阀座本体上位于回油槽内贯通设有若干回油孔,通过环形阀线将进油槽分隔形成缓冲槽和回油槽,缓冲槽使得油液在通过进油孔之后实现缓冲,以及回油槽用于将有出油槽想进油槽的油液进行缓冲以及泄压,从而提高整个减振器运行的稳定性。
[0022]所述阀座本体的外周依次形成有用于安装外钢管2的外装配部、用于安装第一内
钢管3的第一内装配部和用于安装第二内钢管4的第二内装配部,所述外装配部、第一内装配部和第二内装配部依次呈阶梯分布,且外装配部、第一内装配部和第二内装配部的直径逐渐减小。第一内钢管3与外钢管2之间形成有工作腔,第一内钢管3和第二内钢管4之间形成有缓冲腔。
[0023]所述阀座本体的一侧端面上形成有沿圆周间隔形成有若干凸起部,相邻两凸起部之间形成有所述通油槽。通过在凸起部之间形成通油槽,能够保证通油槽的尺寸,能够便于将油液进行分散缓冲,从而减少减振器内的油液压力,更加安全可靠,此外,所述凸起部的外侧壁经过倒角处理。解决现有技术的阀座存在的毛刺问题,该设计可有效避免通油槽处的毛刺产生,经油液频繁冲刷也不会有毛刺脱落,更加安全可靠,不易产生异响。
[0024]所述出油槽的侧壁经过倒角处理。从而减少毛刺,所述第一内装配部的表面内凹形成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安装槽1.7。密封圈通过安装槽1.7安装于第一内装配部与第一内钢管3之间,能够有效改善内钢管内油液的密封性能。
[0025]本技术的减振器阀座,通过在阀座本体的外周设置外装配部、第一内装配部和第二内装配部,并通过外装配部、第一内装配部和第二内装配部分别安装外钢管2、第一内钢管3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阀座,包括阀座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本体的一侧设有进油槽,阀座本体的另一侧设有出油槽,所述阀座本体的中心处设有贯通进油槽和出油槽的中心口,所述阀座本体上还围绕中心口的外周贯通设置有多个通油孔,所述阀座本体的外周依次形成有用于安装外钢管的外装配部、用于安装第一内钢管的第一内装配部和用于安装第二内钢管的第二内装配部,所述外装配部、第一内装配部和第二内装配部依次呈阶梯分布,且外装配部、第一内装配部和第二内装配部的直径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本体位于进油槽的一侧设有环形阀线,所述环形阀线将进油槽分隔形成为位于中心处的回油槽和位于回油槽外周的缓冲槽,所述通油孔设置于缓冲槽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本体上位于回油槽内贯通设有若干回油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阻尼减振器阀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装配部的表面内凹形成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安装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赛尧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骏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