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生物质超临界亚临界组合连续式预处理与水解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2378 阅读:3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生物质超临界亚临界组合连续式预处理与水解设备及方法,所述设备包括贮水罐,附有搅拌装置的贮料罐,预加热系统,超临界反应系统,初次冷却系统,亚临界反应系统,最终冷却系统,产物收集系统以及电子控温系统。其工艺步骤是将达到预热温度的水与生物质原料浆液快速混合后注入超临界反应系统使其在超临界条件进行预处理,反应产物经初次冷却系统和减压阀进行冷却和降压后进入亚临界反应系统继续进行水解,从而连续生成并收集可发酵糖。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超临界法反应迅速、无需催化剂、无产物抑制的优点,实现木质纤维类生物质的连续水解转化并生成可发酵糖,是后续发酵产乙醇等资源化技术的基础,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质资源化的超临界亚临界组合连续式预处理与水解专用设备和方 法,特别涉及一种木质纤维类,属 于生物质能源处理及利用
技术背景农作物秸秆是最具开发潜力的生物质能源之一,其资源化技术特别是乙醇化技术已受到 了广泛关注。秸秆制取燃料乙醇的瓶颈因素有二第一,纤维素本身结构决定其水解困难。 纤维素是由D —吡喃葡萄糖酐键接而成的线性巨分子,分子间和分子内存在很多氢键,具有 高度结晶和难溶性,减小了与催化剂或酶的接触面积,水解困难。第二,木质素包裹作用使 纤维素难以水解。木质素是由苯丙垸单元链接的难降解高聚物,常和半纤维素一起填充在细 胞壁纤维之间,紧紧包裹着纤维素,使其更难以溶于水解溶剂或与酶接触,加大了其水解的 难度。目前秸秆预处理和水解的方法主要有酸处理、蒸汽爆破和酶水解。酸处理会导致设备腐蚀、环境污染;蒸汽爆破则会导致大量的木糖损失;酶水解需要至少3种主要的酶同时存在, 且不得有抑制性物质,对条件要求严格,酶消耗大、成本高,停留时间需要3天以上。超临界法对秸秆进行预处理和水解,是利用水在超临界条件下U74.2'C和22. lMPa以 上溶剂化能力增强、电离程度增大(约比常温高3个数量级等性质,使秸秆中纤维素溶解, 实现与木质素的完全分离,并利用电离的H—作为催化剂进行水解。极短时间内纤维素即可完 成水解并获得低聚糖、葡萄糖等产物,能够解决酸处理腐蚀设备、酶水解生产效率低等技术 问题。但葡萄糖在超临界水中分解反应速率很大,迅速即分解为不能进行乙醇发酵的赤藓糖、 糠醛等物质。因此,现有的超临界工艺尚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可发酵糖转化率。然而,当反应温度、压力降低时,葡萄糖的分解速率也呈指数下降,如亚临界水中(如 30(TC ,葡萄糖的分解速率比超临界水中(如40(TC降低2个数量级。由于亚临界水密度比 超临界水大,其对高聚糖和低聚糖的水解更为有利。因此,可以提出超临界亚临界组合工艺 方法,首先秸秆在超临界水中预处理和水解,使纤维素彻底水解为低聚糖,再经过亚临界条 件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既利用了超临界法反应迅速、无需催化剂、无产物抑制的优点,又 解决了其产物不稳定、条件难控制的技术瓶颈。基于上述思路,国内外己经丌发了生物质的超临界亚临界组合的批式预处理与水解设备 禾口操作方法(Zhao et al. Combined Supercritical and Subcritical Process for Cellulose Hydrolysis to Fermentable Hexoscs. Environ. Sci. Techno丄.2009, 43(5)), 然而,批式预处理与水解装置由于间歇式操作不具有连续性,设备规模难以放大,对能源消耗较大,目前仅限于科学试验与机理研究,不能应用于实际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旨 解决批式预处理与水解的操作不具有连续性,设备规模难以放大,对能源消耗较大的技术缺 陷,可实现木质纤维原料的超临界亚临界组合连续预处理与水解,提供一条新型并高效的木 质纤维类生物质水解资源化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生物质超临界亚临界组合连续式预处理和水解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 包括贮水罐l,附有搅拌装置的贮料罐2,预加热系统5,超临界反应系统6,初次冷却系统7,亚临界反应系统8,最终冷却系统9,产物收集系统IO以及电子控温系统11;所述贮水 罐1通过管路经由高压进水泵3与预加热系统5入口相连,预加热系统5出口通过三通与超 临界反应系统6入口相连,所述附有搅拌装置的贮料罐2通过管路经由高压进料泵4与超临 界反应系统6入口相连,所述超临界反应系统6出口通过管路经由初次冷却系统7和第一减 压阀14a与亚临界反应系统8入口相连;所述亚临界反应系统8出口通过管路经由第二减压 阀14b和最终冷却系统9与产物收集系统IO相连;所述的预加热系统、超临界反应系统、初 次冷却系统和亚临界反应系统分别通过测温探头13和信号线与所述的电子控温系统11相连 接。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还在于所述的预加热系统5由预加热管路和预加热装置组成,所述 的预加热装置由盐浴罐和设置在该盐浴罐内的电加热棒构成,所述的预加热管路采用螺旋式 盘管。所述的超临界反应系统6由超临界反应管路和超临界加热装置组成,所述的超临界加 热装黄由盐浴罐和设置在该盐浴罐内的电加热棒构成,所述的超临界反应管路采用直管或弯 管。所述的亚临界反应系统8由亚临界反应管路和亚临界加热装置组成,所述的亚临界加热 装置由陶瓷套管和设置在该套管内的电加热棒构成,所述的亚临界反应管路采用螺旋式盘管。 所述的初次冷却系统7和最终冷却系统9由传输管路和冷却套管构成,所述的冷却套管采用 逆流式水冷却套管,所述的传输管路采用直管或螺旋式盘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生物质超临界亚临界组合连续式预处理和水解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 将设备管路各阀门均置于通路,开启电子控温系统11开关对预加热系统5、超临界 反应系统6和亚临界反应系统8进行预热,分别设定为350 370°C 、370 40(TC和200 300°C 范围内的指定温度;2) 将生物质原料与水按质量比1: 40 1: 20的比例混合置入贮料罐2内,开启贮料罐2的搅拌装置使物料处于均匀悬浊状态;3) 根据贮料罐中的悬浊液体积,向贮水罐中加入1 4倍体积的水,调节柱高压进水泵 和高压进料泵的流量比例为1: 1 4: 1;4) 当预加热系统5、超临界反应系统6和亚临界反应系统8的温度接近预热指定温度时, 开启高压进水泵3和高压进料泵4,将贮水罐中的水注入预加热系统,达到预热温度后与由 忙料罐经高压进料泵注入的生物质原料浆液快速混合并注入超临界反应系统,反应产物经初 次冷却系统和减压阀进行冷却和降压后进入亚临界反应系统;5) 调节第一减压阀14a和第二减压阀14b、使超临界反应系统6和亚临界反应系统8内 部管路压力分别稳定在20 25MPa和5 15MPa;6) 调节初次冷却系统7和最终冷却系统9的冷却水流量,使各自出口管路温度分别稳定 在100 20(TC和15 50°C;7) 待所述设备内流量、温度和压力均达到上述设定值并稳定后,利用产物收集系统10 连续收集生物质预处理和水解的最终产物。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性效果利用超临界法和亚临界法反应迅 速、无需催化剂、无产物抑制的优点,能够克服酸处理技术催化剂用量大、难回收和酶水解 技术反应慢、产物有抑制等不足;并通过高压进料、密封管路和各反应阶段的温度和压力控 制,解决批式预处理与水解的操作不连续、设备难放大、能源消耗大的技术缺陷,可实现木 质纤维类生物质的连续式预处理与水解转化并生成可发酵糖,是后续发酵产乙醇等资源化技 术的基础,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超临界亚临界组合连续式预处理与水解设备及方法流程示意图。图中l一贮水罐;2 —贮料罐;3 —高压进水泵;4—高压进料泵;5 —预加热系统;6 — 超临界反应系统;7 —初次冷却系统;8 —亚临界反应系统;9一最终冷却系统;IO —产物收集罐;U —电子控温箱;12 —压力表;13 —测温探头;14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生物质超临界亚临界组合连续式预处理和水解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贮水罐(1),附有搅拌装置的贮料罐(2),预加热系统(5),超临界反应系统(6),初次冷却系统(7),亚临界反应系统(8),最终冷却系统(9),产物收集系统(10)以及电子控温系统(11);所述贮水罐(1)通过管路经由高压进水泵(3)与预加热系统(5)入口相连,预加热系统(5)出口通过三通与超临界反应系统(6)入口相连,所述附有搅拌装置的贮料罐(2)通过管路经由高压进料泵(4)与超临界反应系统(6)入口相连,所述超临界反应系统(6)出口通过管路经由初次冷却系统(7)和第一减压阀(14a)与亚临界反应系统(8)入口相连;所述亚临界反应系统(8)出口通过管路经由第二减压阀(14b)和最终冷却系统(9)与产物收集系统(10)相连;所述的预加热系统、超临界反应系统、初次冷却系统和亚临界反应系统分别通过测温探头(13)和信号线与所述的电子控温系统(11)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岩王洪涛陆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