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34845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和方法,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包括:驻室,驻室内具有压缩腔;喷管,喷管与压缩腔之间间隔有膜片;试验舱;两个压缩管,每个压缩管内设有沿压缩管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两个活塞驱动器;两个压力气罐,两个压力气罐分别通过球阀与压缩管的周壁相连;两个快速阀;两个止退装置;恒压装置,恒压装置包括恒压罐和恒压活塞,恒压罐在轴向上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恒压活塞具有第一活塞板和第二活塞板,恒压罐上连接有第一充气阀和第二充气阀。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具有试验时间长、稳定性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超声速飞行器试验设备制造,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和方法。


技术介绍

1、超高声速技术需要进行风洞模拟试验。活塞驱动风洞是利用活塞驱动器在压缩管内的移动对气体进行压缩,在达到预定压力后从喷管释放形成超高声速气流。

2、相关技术中的活塞驱动风洞,所形成的超高声速气流的持续时间较短,导致试验能够进行的时间较短,仅为1-5毫秒,而且试验期间内驻室的压力变化较大,压力稳定性差,不利于保持稳定的试验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该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具有试验时间长、稳定性好等优点。

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方法。

3、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所述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包括:驻室,所述驻室内具有压缩腔;喷管,所述喷管与所述驻室相连且与所述压缩腔之间间隔有膜片,所述膜片适于在所述压缩腔内的气压大于等于破膜气压时破裂以连通所述喷管和所述压缩腔;实验舱,所述实验舱与所述喷管相连;两个压缩管,每个所述压缩管的一端与所述压缩腔连通,所述压缩管具有靠近所述驻室的近端和远离所述驻室的远端,每个所述压缩管内设有沿所述压缩管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较所述第二密封圈靠近所述远端;两个活塞驱动器,两个所述活塞驱动器分别可滑动地设在两个所述压缩管内,所述活塞驱动器在所述压缩管内具有位于所述远端的初始位置和位于所述近端的结束位置,在所述活塞驱动器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活塞驱动器的外周面、所述压缩管的内周面、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共同限定出充气腔;两个压力气罐,两个所述压力气罐分别通过球阀与所述压缩管的周壁相连,所述球阀在所述压缩管的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第二密封圈之间;两个快速阀,两个所述快速阀分别设在两个所述压缩管的远端的端面,所述快速阀与驱动气源连通;两个止退装置,两个所述止退装置分别设在两个所述压缩管的近端且适于在所述活塞驱动器移动至所述结束位置时锁止所述活塞驱动器;恒压装置,所述恒压装置包括恒压罐和恒压活塞,所述恒压罐在轴向上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段的直径,所述第二段与所述压缩腔连通,所述恒压活塞具有第一活塞板和第二活塞板,所述第一活塞板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一段内且所述第二活塞板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第二段内,所述第一活塞板和所述第二活塞板将所述恒压罐内分隔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第一活塞板远离所述第二活塞板的一侧,所述第二腔室位于所述第一活塞板和所述第二活塞板之间,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压缩腔连通,所述恒压罐上连接有第一充气阀和第二充气阀,所述第一充气阀分别与压力气源和所述第一腔室连通,所述第二充气阀分别与压力气源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具有试验时间长、稳定性好等优点。

5、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压缩管同轴相对设置。

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恒压罐与所述喷管同轴相对设置。

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缩管的轴向垂直于所述喷管的轴向和所述恒压罐的轴向。

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缩管的中心轴线、所述喷管的中心轴线和所述恒压罐的中心轴线共面。

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压缩管、两个所述活塞驱动器、两个所述压力气罐、两个所述球阀、两个所述快速阀和两个所述止退装置在所述驻室的两侧对称设置。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力气罐位于所述压缩管的下方。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充气阀为手动阀。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充气阀包括第二手动阀和第二电磁阀。

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方法,所述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方法采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15、通过所述第一充气阀和所述第二充气阀向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内充入压力气体;

16、打开所述球阀使所述压力气罐的压力气体充入所述充气腔;

17、控制两个所述快速阀同时打开,所述驱动气源的气体驱动所述活塞驱动器向所述压缩管的近端移动;

18、所述活塞驱动器脱离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压力气罐的压力气体充入所述活塞驱动器与所述压缩管的远端之间以驱动所述活塞驱动器在所述压缩管内加速运动,直至到达所述结束位置,所述止退装置将所述活塞驱动器锁止在所述结束位置,在所述活塞驱动器的移动过程中,所述压缩腔内的气压逐渐增大,直至所述压缩腔内的气压达到所述破膜气压使所述膜片破裂,所述压缩腔内的气体通过喷管喷入所述实验舱内形成高超声速气流,在所述压缩腔内的气体喷入所述实验舱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腔和所述第二腔内的压力气体驱动所述恒压活塞压缩所述压缩腔气体以补偿所述压缩腔内的气压损失,维持所述压缩腔内气体状态。

1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方法,通过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具有试验时间长、稳定性好等优点。

20、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压缩管同轴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罐与所述喷管同轴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管的轴向垂直于所述喷管的轴向和所述恒压罐的轴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管的中心轴线、所述喷管的中心轴线和所述恒压罐的中心轴线共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压缩管、两个所述活塞驱动器、两个所述压力气罐、两个所述球阀、两个所述快速阀和两个所述止退装置在所述驻室的两侧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气罐位于所述压缩管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气阀为手动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充气阀包括第二手动阀和第二电磁阀。

10.一种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压缩管同轴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恒压罐与所述喷管同轴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管的轴向垂直于所述喷管的轴向和所述恒压罐的轴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管的中心轴线、所述喷管的中心轴线和所述恒压罐的中心轴线共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洞双活塞对向压缩驱动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胜利龚景松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