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限位的辅助泊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950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限位的辅助泊车设备,包括主体、自动限位机构和背板防护机构,所述主体的顶面两侧分布有自动限位机构,且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背板防护机构,所述自动限位机构包括安置盒、支撑内垫、中轴、限位架、联动架和卡端,且安置盒的内部两端分布有支撑内垫。该自动限位的辅助泊车设备,其中两组安置盒在整体结构中处于车辆轮胎间距对齐位置,当车辆在泊倒库过程中,会首先压到联动架,通过联动受压的联动架,使得另一端限位架翘起对轮胎一侧进行完成贴合让车辆无法继续后退,此结构整体安置稳定,且联动架弧度较低不影响车辆向前使出车位,安全平稳,以此起到自动联动的限位过程,提升倒车过程的稳定辅助作用。提升倒车过程的稳定辅助作用。提升倒车过程的稳定辅助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限位的辅助泊车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停车场泊车
,具体为一种自动限位的辅助泊车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停车场是供车辆停放之场所。停车场有仅画停车格而无人管理及收费的简易停车场,亦有配有出入栏口、泊车管理员及计时收款员的收费停车场,停车场主及管理员的法律责任,通常只是提供场地给驾车人士停泊车辆,不保障车辆受损及失车责任,在停车场中的泊车则是指将车依靠停车场划分区域完成停车过程。
[0003]现有停车场中的泊车过程辅助,大部分仅依靠划分区域和辅助线帮助司机进行泊车过程,少数或安装车位后端栏杆和轮胎垫等防止车辆入库过线,但这类辅助设备其轮胎垫体积太薄无法起到有效的截停作用,而栏杆虽然能对车辆倒库后端进行防护,但若司机驾驶不当则容易造成车辆后端摩擦,安全性不足,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自动限位的辅助泊车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限位的辅助泊车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限位的辅助泊车设备,包括主体、自动限位机构和背板防护机构,所述主体的顶面两侧分布有自动限位机构,且主体的一端设置有背板防护机构,所述自动限位机构包括安置盒、支撑内垫、中轴、限位架、联动架和卡端,且安置盒的内部两端分布有支撑内垫,所述安置盒的中端设置有中轴,且中轴的一端连接有限位架,所述中轴的另一端连接有联动架,且限位架、联动架的一端设置有卡端。
[0006]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架、联动架通过中轴与安置盒构成旋转结构,且卡端与限位架、联动架一端为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安置盒沿着主体顶面两侧对称分布,且支撑内垫与安置盒之间为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主框架、防滑面、侧护板、侧安装架和螺栓,且主框架的一侧设置有防滑面,所述防滑面的两侧分布有侧护板,且侧护板的底端一侧设置有侧安装架,所述侧安装架的中部设置有螺栓。
[0009]进一步的,所述防滑面沿着主框架顶面一侧等距开设,且侧护板与主框架之间为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螺栓与侧安装架之间为螺纹连接,且侧安装架与主框架两侧呈直角L状。
[0011]进一步的,所述背板防护机构包括防护背板、弧形垫条和内插桩,且防护背板的一侧分布有弧形垫条,所述弧形垫条的一端设置有内插桩。
[0012]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垫条通过内插桩与防护背板相卡合,且防护背板与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该自动限位的辅助泊车设备中,其中两组安置盒在整体结构中处于车辆轮胎间距对齐位置,当车辆在泊倒库过程中,会首先压到联动架,通过联动受压的联动架,使得另一端限位架翘起对轮胎一侧进行完成贴合让车辆无法继续后退,此结构整体安置稳定,且联动架弧度较低不影响车辆向前使出车位,安全平稳,以此起到自动联动的限位过程,提升倒车过程的稳定辅助作用。
[0015]结构两侧的侧护板可有效对倒库过程中的车辆进行防护限位,而主框架顶面分布的防滑面则可以帮助车辆稳定倒库,从而避免车辆打滑,提升安全性。
[0016]通过在防护背板一侧均匀铺设多组弧形垫条,可起到后置车辆尾部的防护效果,多组弧形垫条具有一定的减震防护效果,且可替换性高,进一步提升泊车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自动限位机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背板防护机构侧视内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主体;101、主框架;102、防滑面;103、侧护板;104、侧安装架;105、螺栓;2、自动限位机构;201、安置盒;202、支撑内垫;203、中轴;204、限位架;205、联动架;206、卡端;3、背板防护机构;301、防护背板;302、弧形垫条;303、内插桩。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限位的辅助泊车设备,包括:主体1;主体1的顶面两侧分布有自动限位机构2,且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背板防护机构3,主体1包括主框架101、防滑面102、侧护板103、侧安装架104和螺栓105,且主框架101的一侧设置有防滑面102,防滑面102的两侧分布有侧护板103,且侧护板103的底端一侧设置有侧安装架104,侧安装架104的中部设置有螺栓105,防滑面102沿着主框架101顶面一侧等距开设,且侧护板103与主框架101之间为固定连接,侧护板103、侧安装架104沿着主框架101两端对称分布,且螺栓105等距安插于侧安装架104内部四周,在此泊车设备应用于停车场环境内时,可通过主框架101两端分布的侧安装架104进行结构本体的安置,可通过两侧侧安装架104内等距分布开设的螺栓105加固安装结构,将此泊车结构稳定安置于指示停车区域内,结构两侧的侧护板103可有效对倒库过程中的车辆进行防护限位,而主框架101顶面分布的防滑面102则可以帮助车辆稳定倒库,从而避免车辆打滑,提升安全性。
[0023]实施例2
[0024]如图2所示,一种自动限位的辅助泊车设备,自动限位机构2包括安置盒201、支撑内垫202、中轴203、限位架204、联动架205和卡端206,且安置盒201的内部两端分布有支撑内垫202,安置盒201的中端设置有中轴203,且中轴203的一端连接有限位架204,中轴203的另一端连接有联动架205,且限位架204、联动架205的一端设置有卡端206,限位架204、联动
架205通过中轴203与安置盒201构成旋转结构,且卡端206与限位架204、联动架205一端为固定连接,安置盒201沿着主体1顶面两侧对称分布,且支撑内垫202与安置盒201之间为固定连接,在此泊车设备使用中,需提前对分布的两组安置盒201位置进行开掘,方便盒体置入,完成安置后,此两组安置盒201在整体结构中处于车辆轮胎间距对齐位置,当车辆在泊倒库过程中,轮胎到达指定位置后,会首先压到联动架205,此时由于联动架205一侧设置有中轴203和限位架204,会通过联动受压的联动架205,使得另一端限位架204翘起,且在翘起过程中由于限位架204一端设有卡端206,可避免高度过高影响使用,完成翘起后的限位架204则会对轮胎一侧进行完成贴合,依靠杠杆原理和轮胎自身碾压承重,让其车辆无法继续后退,此结构整体安置稳定,且联动架205弧度较低不影响车辆向前使出车位,安全平稳,以此起到自动联动的限位过程,提升倒车过程的稳定辅助作用。
[0025]如图3所示,一种自动限位的辅助泊车设备,背板防护机构3包括防护背板301、弧形垫条302和内插桩303,且防护背板301的一侧分布有弧形垫条302,弧形垫条302的一端设置有内插桩303,弧形垫条302通过内插桩303与防护背板301相卡合,且防护背板301与主体1之间为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限位的辅助泊车设备,包括主体(1)、自动限位机构(2)和背板防护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顶面两侧分布有自动限位机构(2),且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背板防护机构(3),所述自动限位机构(2)包括安置盒(201)、支撑内垫(202)、中轴(203)、限位架(204)、联动架(205)和卡端(206),且安置盒(201)的内部两端分布有支撑内垫(202),所述安置盒(201)的中端设置有中轴(203),且中轴(203)的一端连接有限位架(204),所述中轴(203)的另一端连接有联动架(205),且限位架(204)、联动架(205)的一端设置有卡端(2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限位的辅助泊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架(204)、联动架(205)通过中轴(203)与安置盒(201)构成旋转结构,且卡端(206)与限位架(204)、联动架(205)一端为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限位的辅助泊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置盒(201)设有两组,且支撑内垫(202)与安置盒(201)之间为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限位的辅助泊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主框架(101)、防滑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元峰陶朝阳王江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威玛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