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缩聚反应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8805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缩聚反应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隔板中部设有向上延伸的隔离筒体,所述隔离筒体上部设有连通上腔体和下腔体的引导阀门,上腔体上部的气体通过所述引导阀门进入所述下腔体,所述隔离筒体下部或隔板上设有连通上腔体和下腔体的截留阀门,上腔体下部的液体通过所述截留阀门进入所述下腔体,由此通过调节各阀门的开度可以方便地实现对流量以及上腔体和下腔体压力的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控制方便,成本低,主要可以用于聚酯的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产聚对苯二曱酸乙二醇酯(PET)预聚物熔体的 预缩聚反应器装置
技术介绍
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常规缩聚方法包括有预缩 聚和终缩聚两个阶段.其中预缩聚是将使酯化阶段生成的齐聚物完全 完成酯化反应,使其酯化率提高到99%以上,与此同时开始进行缩聚 反应。预缩聚反应处于正压到负压的转换过程,目前大多数采用两个独 立的反应器来完成预缩聚反应,还有一部分工厂为完成这种巧妙的转 换过程采用了管道反应器或塔式反应器,但是效果均不是特别的理 想,两个独立的预缩聚反应器导致工艺流程较长、占地面积大、成本 樣入大且日常维护复杂,管道反应器或塔式反应器同样存在工艺流程 长、 一次性投资较大的问题,同时,停车时损失的未反应物料多,浪 费量较大。采用两个独立的反应器或者集合到一个反应器中的装置部分采 用液相物料外循环,为了防止物料在外部循环中的热量损失,必须在 循环管道外部包裹大量的保温层或保温夹套,提高了生产成本,同时 难以维持恒定的物料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缩聚反应器装置。采用这种反应器,可以有效的完成预缩聚反应中正压(或微负压)反 应向负压反应环境的顺利转换,提高了熔体的酯化率,有利于降低能 量消耗和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预缩聚反应器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迷 隔板将所述壳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隔板中部设有向上延伸的 隔离筒体,所述隔离筒体上部设有连通上腔体和下腔体的引导阀门, 上腔体上部的气体通过所述引导阀门进入所述下腔体,所述隔离筒体 下部或隔板主体上设有连通上腔体和下腔体的截留阀门,上腔体下部 的液体通过所述截留阀门进入所述下腔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物料进 口,所迷上腔体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两側分别连接所述壳体内壁和 所述隔离筒体的外壁,并封闭该壳体内壁和隔离筒体外壁之间的通 道,所述物料进口位于所述挡板的一側,所述引导阀门和截留阀门位 于所述挡板的另一侧。在隔板中部设有所述的隔离筒体时,可以将隔板;f见为呈环形板状 的隔板主体和连接在隔板主体上的隔离筒体两部分,隔板主体下部空 间和隔离筒体内部的空间相互连通为一体,构成所述的下腔体,而外 壳、隔板主体和隔离筒体围成的空间构成所述的上腔体。所述下腔体内可以设有由搅拌装置。所述隔离筒体上可以设有分别位于所述引导阀门两侧的导流板, 以^使引导气流顺利流动,减少湍流和阻力。所述各导流板均可以呈弯曲形,以形成弯曲的介质流通道,所述狭缝两侧设有与所述阀塞配合的狭缝侧壁。所述引导阀门可以是能够调节流量的调节阀。所述调节阀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隔离筒体侧壁上的竖向狭缝和 可上下移动的阀塞,所述阀塞下部为可与所述狭缝构成密封副的光 杆,上部为螺杆,所述螺杆延伸至所述密封壳体外,并设有与其螺紋 配合的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通过调节岡塞在狭缝中 的插入深度,就可以控制气体穿过狭缝的截面积的大小,由此调节气 体流量以及引导阀门两侧(上腔体和下腔体)的压力差。所述截留阀门可以包括设置在隔板主体上用于介质流过的通道 孔以及与该通道孔配合的阀板,所述阀板通常可以通过截留阀传动机 构连接截留阀阀杆,所述截留阀阀杆的外端延伸到所述密封壳体外。 所述通道孔可以直接开设在隔板主体上,也可以在隔板主体上开一个 孔,然后在该这个孔上安装一个设置介质流通道的阀体,该阀体上的 介质流通道即构成所述的通道孔。所述截留阀传动机构可以包括一个螺杆螺母副,所述螺母固定安 装在所述隔板上,所述螺杆连接所述阀板,带动阀板移动,所述阀杆 上设有螺旋齿,所述螺母外側设有与所述螺旋齿啮合的斜齿,与所述 阀杆构成蜗杆副。旋转阀杆,带动螺母转动,进而带动螺杆转动,使 连接在螺杆一端的阀板移动,当阀板完全覆盖或封闭所述通道孔时, 该截留阀门关闭,当阀板完全离开所述通道孔时,该截留岡门完全开 启,当阀板挡住通道孔的部分面积时,该截留阀门不完全开启。所述通道孔横向宽度超过所述阀板主体宽度的1/2,以保证介质流的均匀,减小死角;所述截留阀阀杆的外端可以连接有手动控制设备。所述上腔体的一侧可设有物料进口 ,所述下腔体的上部可设有延 伸至所述壳体外的排气通道,所述下腔体底部可以设有预聚物出口 , 所述上腔体内底部和所述下腔体内底部通常可以设有若干加热装置。所述壳体壁可以开有若干热媒介质输入管道的进口和热媒介质 输出管道的出口 ,若千所述热媒介质输入管道与热媒介质输出管道分 别连接所述上腔体加热装置和所述下腔体加热装置,所有所述热^^某介 质输入管道在所述壳体外通过组件相连汇成一条管道后或各自与热 媒源相连,所有所述热媒介质输出管道在所述壳体外通过组件相连汇 成一条管道后或各自与热々某源相连。所述壳体通常可以在其外侧包覆有具有保温功能的夹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将正压(或微负压)的上腔体和负压的下 腔体设置在同一个壳体内,由此简化了设备结构;由于设置了用于气 体通过的引导阀门和用于液体通过的截留阀门,由此可以通过调节各 阀门的开度方便地实现对流量以及上腔体和下腔体压力的调节,方便 了工艺控制;由于气体和液体均在壳体内流动,避免了装置外流动的 热量损失,也节省了保温夹套的制作成本和架设管道的成本。由于隔 离筒体将位于上腔体中央,使上腔体形成一个环形空间,而挡板将该 环形空间隔断,使由挡板一侧的物料进口进入上腔体的物料沿该环形 空间流动到挡板的另一侧后,不能继续向前流动,只能从引导阀门或 截留阀门流入下腔体,即物料从物料进口进入后,需要流过接近整个环形,才能进入相应的阀门,避免了由物料进口到阀门之间的"短路", 保证了物料上腔体充分反应和蒸发。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A-A旋转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装置的B-B旋转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见图l至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缩聚反应器装置,该装置 包括封闭壳体20,所述封闭壳体被隔板3分隔为上腔体1和下腔体2, 所述隔板中部向上延伸成隔离筒体4。所述隔离筒体4的上部开有引导阀门7,所述引导阀门为调节阀, 所述调节阀包括_没置在隔离筒体上的竖向狭缝,塞入狹缝可以上下移 动的阀塞6,狭缝两侧设有与所述阀塞配合的狭缝侧壁5,所述阀塞下 部为可与所述狭缝构成密封副的光杆,上部为螺杆,所述螺杆延伸至 所述密封壳体外,并设有与其螺紋配合的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壳体 固定连接。所述隔离筒体在所述引导阀门两侧分别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 为弯曲形,以形成弯曲的介质流通道,方便介质流动不出现死角现象, 处于正压(或微负压)的上腔体的气体物料由上腔体经导流板、狭缝 状引导阀门和下腔体导流板逐步ii7v下腔体,气相物料在空间突然扩 大、流速减小的情况下进行汽液分离,气体从穿过上腔体的出口排出, 液相物料落入下腔体内继续进行负压状态的缩聚反应。所述隔离筒体下部或隔板上开有截留阀门,所述截留阀门可以包 括设置在隔离筒体或隔板上用于液体物料流过的流通孔和与该流通孔配合的阀板8。所述流通孔为细长形,所述通道孔的横向宽度超过所述阀板宽度 的1/2,以保证介质流动均勻,减少死角。挡板25将环形上腔体的一个断面隔断各阀门位于挡板的一侧, 物料进口位于挡板的另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缩聚反应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隔板中部为向上延伸的隔离筒体,所述隔离筒体上部设有连通上腔体和下腔体的引导阀门,上腔体上部的气体通过所述引导阀门进入所述下腔体,所述隔离筒体下部或隔板主体上设有连通上腔体和下腔体的截留阀门,上腔体下部的液体通过所述截留阀门进入所述下腔体,所述壳体上设有物料进口,所述上腔体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两侧分别连接所述壳体内壁和所述隔离筒体的外壁,并封闭该壳体内壁和隔离筒体外壁之间的通道,所述物料进口位于所述挡板的一侧,所述引导阀门和截留阀门位于所述挡板的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德周其圭张莼张慧书周秀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