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检测的钢球展开传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47516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5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于检测的钢球展开传送结构,包括:机架;送料通道,设于所述机架上,供待检测的钢球沿该送料通道的延伸方向向前移动;传送带组件,包括位于所述送料通道的底部、以支撑该送料通道中的钢球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所述送料通道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传送带还能以相对所述送料通道在横向上往复移动的方式滑动设于所述机架上。由于用于支撑钢球的传动带其表面为平面结构,因而钢球在两个方向上展开过程中,不会如现有技术中滚杠带动钢球滚动方式导致钢球卡死问题,钢球表面也不会出现新的划伤缺陷,有效改善了因展开过程钢球划伤导致的废品率增加问题。因展开过程钢球划伤导致的废品率增加问题。因展开过程钢球划伤导致的废品率增加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于检测的钢球展开传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钢球外观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利于检测的钢球展开传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球是一种表面光滑呈镜面反射状态的机械配件,常作为各类轴承的滚动体,其缺陷程度直接影响轴承精度、动态性能和使用寿命。钢球表面质量作为衡量轴承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因而需要对其进行严格检测。
[0003]现有技术中常通过视觉检测装置来获取并分析钢球表面的图像信息。具体是通过机器视觉产品(即图像摄取装置,分CMOS和CCD两种)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其中,影响钢球表面检测准确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对钢球表面的展开程度。如申请号为CN201410402925.9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钢球表面缺陷检测分拣设备,其钢球表面展开装置利用钢球自身重力驱使钢球在一个方向上滚动展开,同时借助滚杠驱动钢球在另一个方向上滚动展开,其特点是在两个方向上分别驱使钢球滚动展开,钢球在自身重力的驱使下沿着容置槽方向滚动展开,另外钢球还在滚杠的驱动下随着滚杠的转动与滚杠同步滚动展开,该两个钢球滚动方向相互垂直,当钢球因某些表面缺陷而无法在一维方向上充分滚动展开时,通过改变钢球的滚动方向,使得钢球能够充分展开,避免漏检以降低误检率。
[0004]但,上述专利申请中的钢球表面展开装置还具有一定的不足,由于是在两个相邻滚杠之间形成用于放置钢球的容置槽,因而,在滚杠转动过程中,放置在容置槽中的钢球有卡入到两个滚杠中间的趋势,也即容易导致钢球卡死问题,尤其是,当钢球被滚杠卡住时,滚杠不可避免地会擦伤钢球的表面,形成新的表面缺陷,导致废品率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展开效果好、能有效避免展开过程中产生新的表面缺陷的利于检测的钢球展开传送结构。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于检测的钢球展开传送结构,包括:
[0007]机架;
[0008]送料通道,设于所述机架上,供待检测的钢球沿该送料通道的延伸方向向前移动;
[0009]传送带组件,包括位于所述送料通道的底部、以支撑该送料通道中的钢球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所述送料通道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传送带还能以相对所述送料通道在横向上往复移动的方式滑动设于所述机架上。
[0010]为了带动传送带组件横向往复滑移,还包括横向运动机构,包括横移滑台以及横
移驱动机构,所述横移滑台横向滑动设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传送带组件设于所述横移滑台上,所述横移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横移滑台相连,并带动该横移滑台及设于该横移滑台上的传送带组件在横向上往复移动。
[0011]为了实现传送带在前后方向上的稳定传送,所述横移滑台上还设有传送驱动机构以及在钢球的前行方向上并排间隔布置的两个支承转轴,所述传送带可转动地绕制在两个所述支承转轴上,所述传送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支承转轴传动连接,从而带动该支承转轴绕自身轴线转动。
[0012]作为改进,所述传送驱动机构包括传送驱动电机,一般来讲,传送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可以直接支承转轴连接,带动该支承转轴转动,但,为了合理的空间布置以及将支承转轴的转速控制在合适速度范围内,该传送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传动组件与其中一个支承转轴传动连接。
[0013]为了带动横移滑台往复移动,所述横移驱动机构包括横移驱动电机以及曲柄滑块机构,所述横移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所述曲柄滑块机构与所述横移滑台相连。
[0014]为了保证横移滑台横向移动的稳定性,所述横移滑台与所述机架之间还设有横向延伸布置的直线滑轨组件。
[0015]通常来讲,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可以是与钢球的前行方向一致,也可以是与钢球的传送方向,优选地,所述传送带沿钢球的前行方向逐渐向下倾斜,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与所述钢球的前行方向相反。传送带采用反向(也即传送方向与钢球的前行方向相反)转动方式,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钢球重力,减少了相邻两钢球之间的转动阻力(也即摩擦力),这样更利于每个钢球的全面、顺利展开,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两个钢球之间摩擦阻力过大而产生新的划痕缺陷,不会因钢球的展开过程导致废品率增加。
[0016]为了将钢球阻挡在送料通道中的设定位置,以方便视觉检测装置获取其图像信息,还包括设于所述送料通道的末端位置的挡料杆组件,挡料杆组件包括挡料杆以及挡料驱动机构,该挡料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挡料杆相连,并能带动挡料杆伸入到所述送料通道中以阻挡该送料通道中钢球前行以及从所述送料通道中移出以允许钢球沿送料通道继续前行。
[0017]为了提高钢球外观缺陷检测效率,所述送料通道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布置的至少两个。
[0018]为了避免钢球在沿送料通道传送过程中出现卡死问题,所述送料通道的宽度尺寸为L,单个钢球的外径为D,其中,D<L<2D。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设于送料通道的底部的传送带既可以带动送料通道的钢球在送料通道延伸方向上滚动展开,同时,又通过传送带的横移移动可实现钢球在横向上的滚动展开,使得钢球表面展开的更加全面,保证了钢球表面缺检测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由于用于支撑钢球的传动带其表面为平面结构,因而钢球在两个方向上展开过程中,不会如现有技术中滚杠带动钢球滚动方式导致钢球卡死问题,钢球表面也不会出现新的划伤缺陷,有效改善了因展开过程钢球划伤导致的废品率增加问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利于检测的钢球展开传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利于检测的钢球展开传送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利于检测的钢球展开传送结构的俯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利于检测的钢球展开传送结构省去机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利于检测的钢球展开传送结构省去机架后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5中利于检测的钢球展开传送结构的主视图(挡料杆处于下移至低位置状态);
[0026]图7为图5中利于检测的钢球展开传送结构的主视图(挡料杆处于上升至高位置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8]在本技术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技术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检测的钢球展开传送结构,包括:机架(1);送料通道(10),设于所述机架(1)上,供待检测的钢球沿该送料通道(10)的延伸方向向前移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送带组件,包括位于所述送料通道(10)的底部、以支撑该送料通道(10)中的钢球的传送带(2),所述传送带(2)的传送方向与所述送料通道(10)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传送带(2)还能以相对所述送料通道(10)在横向上往复移动的方式滑动设于所述机架(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于检测的钢球展开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运动机构,包括横移滑台(24)以及横移驱动机构,所述横移滑台(24)横向滑动设于所述机架(1)上,所述传送带组件设于所述横移滑台(24)上,所述横移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横移滑台(24)相连,并带动该横移滑台(24)及设于该横移滑台(24)上的传送带组件在横向上往复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于检测的钢球展开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滑台(24)上还设有传送驱动机构以及在钢球的前行方向上并排间隔布置的两个支承转轴(21),所述传送带(2)可转动地绕制在两个所述支承转轴(21)上,所述传送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支承转轴(21)传动连接,从而带动该支承转轴(21)绕自身轴线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于检测的钢球展开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驱动机构包括传送驱动电机(22),该传送驱动电机(22)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传动组件(23)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思聪张贤南胡银川张丹峰潘唯英陈棕浦
申请(专利权)人:浦江中宝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