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46566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包括:电机EM1;第一行星排,第一行星排的一端与电机EM1连接,第一行星排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连接;第二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的一端与电机EM1连接;发动机,发动机与第二行星排的另一端连接。本申请将第一行星排的第一端与电机EM1连接,第一行星排的第二端与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连接,并将第二行星排的第一端与电机EM1连接,使得车辆仅具有一个电机和发动机驱动,就可以实现多种EV的工作模式,同时通过拉维纳行星排布局,输出端与多个离合器连接,选择性输出,可实现至少4个驱动挡位。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节能减排意识的不断提高,常规动力汽车受结构的限制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一种新型的汽车动力类型,其技术和市场处于一种蓬勃的发展阶段,其中混动动力车辆驱动装置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0003]当前混合动力变速器受结构限制,结构单一,车速及负荷能力调节均靠电机,对电机水平要求较高,成本难以管控;混动模式单一,挡位单一,综合节油率低,使得综合成本较高。能量回收模式欠缺,不利于能源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的混动模式与挡位单一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包括:电机EM1;第一行星排,第一行星排的一端与电机EM1连接,第一行星排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连接;第二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的一端与电机EM1连接;发动机,发动机与第二行星排相邻地设置,发动机与第二行星排的另一端连接;其中,电机EM1设置于第一行星排与第二行星排之间,当第二离合器与第一制动器连接时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处于EV1挡位,当第一离合器与第二离合器连接时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处于EV2挡位,当第一离合器与第一制动器连接时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处于EV3挡位,当第一离合器与第二制动器连接时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处于EV4挡位。
[0006]进一步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外齿圈,第一外齿圈的一端与电机EM1连接;第一长行星齿轮,第一长行星齿轮与第一外齿圈的啮合;第一行星架,第一长行星齿轮套设与第一行星架上,第一行星架的第一端与第二制动器连接,第一行星架的第二端与第一离合器连接;第一长太阳轮,第一长太阳轮的第一端与第一长行星齿轮啮合,第一长太阳轮的第一端与第一制动器连接,第一长行星齿轮分别与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连接。
[0007]进一步地,第一行星排还包括:第一短行星齿轮,第一短行星齿轮的轴线与第一长行星齿轮的轴线平行,第一短行星齿轮的一端与第一长行星齿轮啮合连接,第一短行星齿轮与第一离合器连接;第一短太阳轮,第一短太阳轮的一端与第一短行星齿轮的另一端啮合连接,第一短太阳轮的另一端与第二离合器连接。
[0008]进一步地,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还包括:第一中间轴,第一中间轴的第一端与第一行星架连接,第一中间轴的第二端与第二离合器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中间轴,第二中间轴的第一端与第一短太阳轮连接,第二中间轴的第二端与第一离合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三中间轴,第三中间轴的第一端与第一长太阳轮的第二端连接,第三中间轴的第二端与第一制动
器连接;其中,第一中间轴、第二中间轴与第三中间轴的轴线平行的设置。
[0009]进一步地,输出轴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连接,输出轴的另一端与车轮连接。
[0010]进一步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第二太阳轮的一端与单向离合器的一端连接,其中,单向离合器的另一端与电机EM1连接;第二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的轴线与第一长行星齿轮的轴线平行,第二行星齿轮的一端与第二太阳轮啮合;第二外齿圈,第二外齿圈的一端与第二行星齿轮啮合,第二外齿圈的另一端与车体固定连接;第二行星架,第二行星齿轮套设与第二行星架上,第二行星架与输入轴的第一端连接,所示输入轴的第二端通过耦合器与发动机连接。
[0011]进一步地,当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处于EV1挡位时,第一制动器制动,经过第二离合器带动输出轴转动;当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处于EV2挡位时,电机EM1带动第一中间轴与第二中间轴转动,第一中间轴与第二中间轴经过第一离合器与第二离合器带动输出轴转动。
[0012]进一步地,当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处于EV3挡位时,第一制动器制动,经过第一离合器带动输出轴转动;当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处于EV4挡位时,第二制动器制动,经过第一离合器带动输出轴转动。
[0013]进一步地,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还具有并联模式与停车发电模式,当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处于并联模式,或,停车发电模式时,第二太阳轮经过单向离合器将动力传递至电机EM1。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为上述的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
[0015]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将第一行星排的第一端与电机EM1连接,第一行星排的第二端与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连接,并将第二行星排的第一端与电机EM1连接,使得车辆仅具有一个电机和发动机驱动,就可以实现多种EV的工作模式,同时通过拉维纳行星排布局,输出端与多个离合器连接,选择性输出,可实现至少4个驱动挡位。
附图说明
[0016]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挡位关系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0]10、电机EM1;
[0021]20、第一行星排;21、第一外齿圈;22、第一长行星齿轮;23、第一行星架;24、第一长太阳轮;25、第一短行星齿轮;26、第一短太阳轮;
[0022]30、第二行星排;31、第二太阳轮;32、第二行星齿轮;33、第二外齿圈;34、第二行星架
[0023]40、第一离合器;41、第二离合器;42、第一制动器;43、第二制动器;
[0024]50、第一中间轴;51、第二中间轴;52、第三中间轴;
[0025]60、输出轴;
[0026]70、车轮;
[0027]80、单向离合器;
[0028]90、输入轴;91、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0]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1]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EM1(10);第一行星排(20),所述第一行星排(20)的一端与所述电机EM1(10)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排(20)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离合器(40)、第二离合器(41)、第一制动器(42)和第二制动器(43)连接;第二行星排(30),所述第二行星排(30)的一端与所述电机EM1(10)连接;发动机(91),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第二行星排(30)相邻地设置,所述发动机(91)与所述第二行星排(30)的另一端连接;其中,所述电机EM1(10)设置于所述第一行星排(20)与所述第二行星排(30)之间,当所述第二离合器(41)与所述第一制动器(42)连接时所述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处于EV1挡位,当所述第一离合器(40)与所述第二离合器(41)连接时所述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处于EV2挡位,当所述第一离合器(40)与所述第一制动器(42)连接时所述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处于EV3挡位,当所述第一离合器(40)与所述第二制动器(43)连接时所述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处于EV4挡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排(20)包括:第一外齿圈(21),所述第一外齿圈(21)的一端与所述电机EM1(10)连接;第一长行星齿轮(22),所述第一长行星齿轮与所述第一外齿圈(21)的啮合;第一行星架(23),所述第一长行星齿轮(22)套设与所述第一行星架(23)上,所述第一行星架(2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制动器(43)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2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离合器(40)连接;第一长太阳轮(24),所述第一长太阳轮(2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长行星齿轮(22)啮合,所述第一长太阳轮(2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制动器(42)连接,所述第一长行星齿轮(22)分别与所述第一离合器(40)、所述第二离合器(4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星排(20)还包括:第一短行星齿轮(25),所述第一短行星齿轮(25)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长行星齿轮(22)的轴线平行,所述第一短行星齿轮(2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长行星齿轮(22)啮合连接,所述第一短行星齿轮(25)与所述第一离合器(40)连接;第一短太阳轮(26),所述第一短太阳轮(2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短行星齿轮(25)的另一端啮合连接,所述第一短太阳轮(2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离合器(4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挡位混合动力装置还包括:第一中间轴(50),所述第一中间轴(5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行星架(23)连接,所述第一中间轴(5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离合器(4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中间轴(51),所述第二中间轴(51)的第一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峰白学斌金子嵛范永琦王男杨阳刘欢李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