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45717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1 1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驱动系统,包括:输入轴与输出轴;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输入轴;行星齿轮组,行星齿轮组包括:齿圈、行星架及太阳轮,太阳轮连接输入轴;制动器,制动器定位或释放齿圈;第一离合器,第一离合器设于行星架与输入轴之间,可选择性地断开行星架与输入轴之间的连接;内燃机与第二离合器,第二离合器设于内燃机的输出端与输入轴之间,可选择性地断开内燃机的输出端与输入轴之间的连接;第一齿轮组,第一齿轮组连接输入轴;第二齿轮组,第二齿轮组连接行星架;同步器,同步器设于输出轴,以连接第一齿轮组与输出轴,或连接第二齿轮组与输出轴。本申请相比较相关技术中使用多个同步器的方案,降低了成本,简化了结构。构。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驱动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驱动系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力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混动车辆的架构通常为平行轴结构,为实现多挡驱动,需要使用多个同步器,零件繁多,设计冗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动力驱动系统。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动力驱动系统,包括:输入轴与输出轴;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输入轴;行星齿轮组,所述行星齿轮组包括:齿圈、行星架及太阳轮,所述太阳轮连接所述输入轴;制动器,所述制动器定位或释放所述齿圈;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设于所述行星架与所述输入轴之间,可选择性地断开所述行星架与所述输入轴之间的连接;内燃机与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设于所述内燃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入轴之间,可选择性地断开所述内燃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入轴之间的连接;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连接所述输入轴;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二齿轮组连接所述行星架;同步器,所述同步器设于所述输出轴,以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组与所述输出轴,或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组与所述输出轴。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系统,相比较相关技术中使用多个同步器的方案,降低了成本,简化了结构。
[0007]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具有第一模式,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处于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电机工作,所述第一离合器断开所述行星架与所述输入轴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断开所述内燃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入轴之间的连接,所述制动器定位所述齿圈,所述同步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组与所述输出轴。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具有第二模式,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处于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电机工作,所述第一离合器断开所述行星架与所述输入轴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断开所述内燃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入轴之间的连接,所述制动器释放所述齿圈,所述同步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组与所述输出轴。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具有第三模式,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处于所述第三模式时,所述电机工作,所述第二离合器断开所述内燃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入轴之间的连接,所述制动器释放所述齿圈,所述同步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组与所述输出轴。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具有第四模式,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处于所述第四模式时,所述内燃机工作,所述第一离合器断开所述行星架与所述输入
轴之间的连接,所述制动器定位所述齿圈,所述同步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组与所述输出轴。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具有第五模式,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处于所述第五模式时,所述内燃机工作,所述第一离合器断开所述行星架与所述输入轴之间的连接,所述制动器释放所述齿圈,所述同步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组与所述输出轴。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具有第六模式,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处于所述第六模式时,所述内燃机工作,所述制动器释放所述齿圈,所述同步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组与所述输出轴。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具有第七模式,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处于所述第七模式时,所述内燃机与所述电机工作,所述第一离合器断开所述行星架与所述输入轴之间的连接,所述制动器定位所述齿圈,所述同步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组与所述输出轴。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具有第八模式,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处于所述第八模式时,所述内燃机与所述电机工作,所述第一离合器断开所述行星架与所述输入轴之间的连接,所述制动器释放所述齿圈,所述同步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组与所述输出轴。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具有第九模式,所述动力驱动系统处于所述第九模式时,所述内燃机与所述电机工作,所述制动器释放所述齿圈,所述同步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组与所述输出轴。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100、动力驱动系统;
[0021]10、输入轴;11、输出轴;111、第五齿轮;
[0022]20、电机;21、前驱电机;22、后驱电机;
[0023]30、行星齿轮组;31、齿圈;32、行星架;33、太阳轮;
[0024]50、第一离合器;60、内燃机;61、第二离合器;70、第一齿轮组;71、第一齿轮;72、第二齿轮;
[0025]80、第二齿轮组;81、第三齿轮;82、第四齿轮;90、同步器;
[0026]201、左前轮;202、右前轮;203、左后轮;204、右后轮;205、差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8]下面将参考图1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动力驱动系统100,动力驱动系统100包括:输入轴10、输
出轴11、电机20、行星齿轮组30、制动器、第一离合器50、内燃机60、第二离合器61、第一齿轮组70、第二齿轮组80、同步器90。
[0030]电机20的输出端连接输入轴10。电机20向输入轴10输入动力,提供原始动力。
[0031]行星齿轮组30包括:齿圈31、行星架32及太阳轮33,太阳轮33连接输入轴10。可以理解,齿圈31与太阳轮33之间还设置有行星轮,行星轮分别与齿圈31、太阳轮33啮合,行星架32安装在行星轮上,齿圈31、行星轮、行星架32、太阳轮33组合成行星齿轮组30,减小了体积,降低了重量,提高了承载能力。
[0032]制动器定位或释放齿圈31。也就是说,制动器有两种工作模式,在其中一个工作模式中,制动器定位齿圈31,齿圈31相对外壁静止,使得齿圈31无法运动;在另一个工作模式中,齿圈31可以自由运动。
[0033]第一离合器50设于行星架32与输入轴10之间,可选择性地断开行星架32与输入轴10之间的连接。也就是说,第一离合器50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在其中一个工作模式中,第一离合器50连接行星架32与输入轴10,可以将动力在行星架32与输入轴10两者之间传递;在另一个工作模式中,第一离合器50断开行星架32与输入轴10之间的连接,行星架32与输入轴10两者独立。
[0034]第二离合器61设于内燃机60的输出端与输入轴10之间,可选择性地断开内燃机60的输出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驱动系统(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10)与输出轴(11);电机(20),所述电机(20)的输出端连接输入轴(10);行星齿轮组(30),所述行星齿轮组(30)包括:齿圈(31)、行星架(32)及太阳轮(33),所述太阳轮(33)连接所述输入轴(10);制动器,所述制动器定位或释放所述齿圈(31);第一离合器(50),所述第一离合器(50)设于所述行星架(32)与所述输入轴(10)之间,可选择性地断开所述行星架(32)与所述输入轴(10)之间的连接;内燃机(60)与第二离合器(61),所述第二离合器(61)设于所述内燃机(60)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入轴(10)之间,可选择性地断开所述内燃机(60)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入轴(10)之间的连接;第一齿轮组(70),所述第一齿轮组(70)连接所述输入轴(10);第二齿轮组(80),所述第二齿轮组(80)连接所述行星架(32);同步器(90),所述同步器(90)设于所述输出轴(11),以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组(70)与所述输出轴(11),或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组(80)与所述输出轴(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系统(100)具有第一模式,所述动力驱动系统(100)处于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电机(20)工作,所述第一离合器(50)断开所述行星架(32)与所述输入轴(10)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61)断开所述内燃机(60)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入轴(10)之间的连接,所述制动器定位所述齿圈(31),所述同步器(90)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组(80)与所述输出轴(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系统(100)具有第二模式,所述动力驱动系统(100)处于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电机(20)工作,所述第一离合器(50)断开所述行星架(32)与所述输入轴(10)之间的连接,所述第二离合器(61)断开所述内燃机(60)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入轴(10)之间的连接,所述制动器释放所述齿圈(31),所述同步器(90)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组(70)与所述输出轴(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驱动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驱动系统(100)具有第三模式,所述动力驱动系统(100)处于所述第三模式时,所述电机(20)工作,所述第二离合器(61)断开所述内燃机(60)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入轴(10)之间的连接,所述制动器释放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春鹏李峰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传动科技邳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