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性纳米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844892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酸性纳米钴催化剂,其主要活性组分是Co,辅助组分是Zn、 Mn和微量金属;该催化剂各组成的存在形式主要是:(Co,Zn)O、(CoZn2)O4、Co3O4、 ZnO、MnO、K2O、Na2O、Li2O;该催化剂是经过酸化处理的无载体纳米钴催化剂, 平均粒径为3~18nm,比表面积为75~400m2/g,平均孔径为4~20nm。该催化剂制 备过程采用了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使制备的催化剂具有粒径小、比较面积大、孔径 小、活性高的特点。该催化剂主要用于合成气CO+H2直接转化制高异构化清洁燃料, 其用于合成气制液态烃的费托合成反应中,CO转化率达78%以上,异构化产物占总 液态烃产物的53%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酸性纳米钴催化剂,还涉及利用超临界流体组合技术制备该催化 剂的方法,该催化剂主要用于合成气CO+H2直接转化制高异构化清洁燃料。
技术介绍
在目前制备清洁燃料的方法中,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石油路线;二是非 石油路线。自从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纷纷致力于研究 和开发非石油资源合成清洁燃料的路线,并取得了一些重大的进展。70年代的时候,美国Mobil公司在开发了 ZSM-5分子筛催化剂后又开发了 MTG 合成汽油工艺,该方法第一段将CO和H2合成甲醇,第二段由甲醇通过催化剂ZSM-5 分子筛合成油。不过该方法合成汽油转化率较低,从甲醇制油成本昂贵。1996年,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开发了两段合成汽油的方法,催化剂为Fe—Mn超 细粒子催化剂,产物分布为C,13.5X, C2G2.85%, C2=7.17%, C3G1.64, C3=9.76%, C/l.14%, C4=5.85%, C5 —C958.29, C027%。上述结果虽然较好,但从C广(39的烃 类都有生成,产物分布较宽,不利于产物的分离,而且清洁燃料的含量不高。专利CN144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酸性纳米钴催化剂,其主要活性组分是Co,辅助组分是Zn、Mn和微量金属;催化剂中各组成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Co:40~75%, Zn:15~40%, Mn:5~20%, 微量金属:1~15%, 所述微量金属是K、Na或Li中的一种; 该催化剂各组成的存在形式主要是:(Co,Zn)O、(CoZn↓[2])O↓[4]、Co↓[3]O↓[4]、ZnO、MnO、K↓[2]O、Na↓[2]O、Li↓[2]O; 该催化剂是经过酸化处理的无载体的酸性纳米粉体催化剂,其平均粒径为3~18nm,比表面积为75~400m↑[2]/g,平均孔径为4~20n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敬畅李晶淼曹维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