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32251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9 0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减震器领域,特别是一种车辆减震器,包括固定在安装板上侧的推杆,及设置在推杆上的固定孔,及转动在推杆上的横连杆,及设置在横连杆上的两个U型滑槽,及滑动在两个U型滑槽内的滑销,及滑销设置在竖连杆上端。竖连杆滑动在调节座上的滑槽内,竖连杆的下端固定有推拉杆,推拉杆滑动在调节座内的管道里,推拉杆和调节座之间固定有弹簧Ⅲ。调节座固定在缸体上,调节座内的管道贯通到缸体内,缸体内滑动有活塞杆,活塞杆固定在安装板上侧。横连杆上转动有弹簧座,弹簧座上固定有弹簧Ⅱ,弹簧Ⅱ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板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根据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到冲击的大小,自动调节减震器的软硬。器的软硬。器的软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减震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震器领域,特别是一种车辆减震器。

技术介绍

[0002]减震器是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易碎附件。减震器的工作状态会同时影响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和其他零部件的寿命,因此减震器应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减震器是吸收地震和路面冲击后弹簧弹起时抑制冲击的关键。减震弹簧虽然可以过滤路面在通过不平整路面时的震动,但弹簧本身也可以往复运动,用减震器来抑制弹簧跳动。如果减震器太软,车身会上下跳动,如果减震器太硬,会带来太大阻力,阻碍弹簧正常工作。在改装悬架系统的过程中,硬减震器需要与硬弹簧相匹配,而弹簧的硬度与车辆的重量密切相关,因此较重的车辆大多采用硬减震器。连接到诱发冲击的曲轴上的装置,用于对抗曲轴的扭转振动。而现在车辆上的大多数减震器的软硬均需要维修师傅手动进行调节,甚至一部分减震器不可调节,需要直接更换减震器弹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减震器,可根据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到冲击的大小,自动调节减震器的软硬。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车辆减震器,包括固定在安装板上侧的推杆,及设置在推杆上的固定孔,及转动在推杆上的横连杆,及设置在横连杆上的两个U型滑槽,及滑动在两个U型滑槽内的滑销,及滑销设置在竖连杆上端。
[0006]所述的竖连杆滑动在调节座上的滑槽内,竖连杆的下端固定有推拉杆,推拉杆滑动在调节座内的管道里,推拉杆和调节座之间固定有弹簧Ⅲ。
[0007]所述的调节座固定在缸体上,调节座内的管道贯通到缸体内,缸体内滑动有活塞杆,活塞杆固定在安装板上侧。
[0008]所述的横连杆上转动有弹簧座,弹簧座上固定有弹簧Ⅱ,弹簧Ⅱ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板下方。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减震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自适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3是调节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4是冲击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5是冲击接收装置的半剖结构示意图一;
[0014]图6是冲击接收装置的半剖结构示意图二;
[0015]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8是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9是延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10是延申装置的半剖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11是延申装置的半剖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中:
[0021]轮子101;支撑轴102;固定板103;弹簧Ⅰ104;安装板105;摆轴座106;摆轴107;
[0022]推杆201;固定孔202;弹簧Ⅱ203;滑销204;横连杆205;竖连杆206;弹簧座207;
[0023]活塞杆301;缸体302;调节座303;推拉杆304;弹簧Ⅲ305;
[0024]机架401;支撑板402;延长杆403;滑块404;齿条Ⅰ405;齿条Ⅱ406;齿轮407;齿轮座408;液压缸409。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

11所示:
[0026]一种车辆减震器,推杆201固定在安装板105上侧,固定孔202设置在推杆201上端,横连杆205的短轴转动在固定孔202内,两个U型滑槽设置在横连杆205上,滑销204滑动在U型滑槽内,竖连杆206上端滑销204。
[0027]在受到冲击时,安装板105会上下移动,固定在安装板105上的推杆201也会跟随移动,横连杆205和推杆201通过设置在推杆201上的固定孔202进行连接,横连杆205与推杆201连接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短的转轴,转轴转动在推杆201的固定孔202内,在推杆201推动或者拉横连杆205时,固定孔202对横连杆205的运动进行限制,横连杆205只能跟随推杆201进行运动,并提供转动支撑;在横连杆205的上设置有一条中空的U型滑槽,为竖连杆206上的滑销204提供运动轨迹,使得滑销204能够在横连杆205内滑动,竖连杆206带动滑销204在横连杆205内滑动时,通过改变滑销204两侧横连杆205的力臂长度,从而改变横连杆205两端施加力的大小,其中应用了杠杆原理,也就是说,转动在横连杆205一端的弹簧Ⅱ203在伸长量相同的情况下,滑销204距离弹簧Ⅱ203越远,需要施加在横连杆205另一端的力越大,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到的冲击载荷越大,滑销204距离弹簧Ⅱ203越远,整体减震器就偏硬一些,提升驾驶舒适度,在横连杆205转动时,竖连杆206上的滑销204充当转动中心。
[0028]在使用时,竖连杆206根据受到冲击的大小,移动到相应的位置,竖连杆206带动滑销204在横连杆205的U型滑槽内移动,改变横连杆205两端的力臂长度,受到冲击,安装板105带动推杆201向上移动,通过固定孔202与推杆201连接的横连杆205跟随向上移动,横连杆205连接弹簧Ⅱ203的一端向下运动,弹簧Ⅱ203受到拉伸。
[0029]如图3

6所示:
[0030]调节座303的滑槽内滑动有竖连杆206,推拉杆304固定在竖连杆206的下端,调节座303内的管道里滑动有推拉杆304,弹簧Ⅲ305设置在推拉杆304和调节座303之间。
[0031]在竖连杆206移动时,竖连杆206的下端滑动在调节座303上端设置的滑槽内,滑槽限制了竖连杆206的前后移动,只能沿着滑槽的方向进行左右移动,推拉杆304可以在调节座303的管道内进行滑动,推拉杆304的另一端固定在竖连杆206的下端,在气压一定时,会推动推拉杆304在管道内滑动,推拉杆304可以带动竖连杆206进行移动,弹簧Ⅲ305固定在推拉杆304和调节座303
[0032]之间,起到对推拉杆304的归位作用,当压力降低时,弹簧Ⅲ305可以将推拉杆304推回,弹簧Ⅲ305还充当设置压力控制阈值的作用,车辆受到冲击越大,管道内的压力越大,弹簧Ⅲ305的压缩量也就越大,推拉杆304伸出调节座303的管道部分越长,这样可以将竖连杆206推到更远的距离。
[0033]在使用时,车辆行驶在颠簸路段,会使调节座303的管道内压力产生波动,压力推动推拉杆304在管道内运动,弹簧Ⅲ305被压缩,压力减小,弹簧Ⅲ305推回推拉杆304,推拉杆304另一端固定在竖连杆206上,推拉杆304运动时,同时带动竖连杆206在调节座303的滑槽内往复滑动。
[0034]如图6所示:
[0035]缸体302上固定有调节座303,一条管道设置在缸体302的外壳和调节座303的内部,管道贯通到缸体302内,活塞杆301滑动在缸体302内,安装板105上侧固定有活塞杆301。
[0036]调节座303与缸体302进行固定,增加整体刚度,并使结构更加紧凑;在缸体302的外壳和调节座303内设置一条连通的管道,用于高压气体的流通,在受到冲击载荷时,活塞杆301会被安装板105带着上下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安装板(105)上侧的推杆(201),及设置在推杆(201)上的固定孔(202),及转动在推杆(201)上的横连杆(205),及设置在横连杆(205)上的两个U型滑槽,及滑动在两个U型滑槽内的滑销(204),及滑销(204)设置在竖连杆(206)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连杆(206)滑动在调节座(303)上的滑槽内,竖连杆(206)的下端固定有推拉杆(304),推拉杆(304)滑动在调节座(303)内的管道里,推拉杆(304)和调节座(303)之间固定有弹簧Ⅲ(3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座(303)固定在缸体(302)上,调节座(303)内的管道贯通到缸体(302)内,缸体(302)内滑动有活塞杆(301),活塞杆(301)固定在安装板(105)上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连杆(205)上转动有弹簧座(207),弹簧座(207)上固定有弹簧Ⅱ(203),弹簧Ⅱ(203)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板(402)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辆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板(105)下侧对称布置有两个弹簧Ⅰ(104),两个弹簧Ⅰ(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丽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魔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