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光七铝酸十二钙粉体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32192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稀土铽发光的控制及其合成方法 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铽掺杂的七铝酸十二钙凝胶前驱体,将Tb↓[4]O↓[7]在加热条件下溶于HNO↓[3]中;将纯Al(NO↓[3])↓[3]和CaCl↓[2]原料均匀混合;将纯Tb(NO↓[3])↓[3]原料按照铽与铝均匀混合后加入沉淀剂NH↓[3].H↓[2]O,将得到的凝胶前驱体进行烘干、去水、烧结得到了铽掺杂的七铝酸十二钙粉体(C12A7:Tb)。七铝酸十二钙作为稀土铽掺杂的基质材料,由于其带隙宽达5.9eV,可使铽发光的温度淬灭效应减弱。有益于增强铽的光发射,在可见光的绿光区域得到了很强的铽光发射,结果表明铽掺杂的七铝酸十二钙粉体有望应用于显示、照明、光电器件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
,具体涉及到对进行铽掺杂的基质材料的选取、对稀土铽发光 的控制及其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很多半导体及绝缘体材料均被用作铽掺杂的基质材料,但是由于稀土离子的光吸收和发 射存在温度淬灭、浓度淬灭等效应的制约,影响了稀土的发光效率。Liuetal证明稀土铽的发 光同基质带隙的宽度有关,基质带隙越宽,其发光的温度猝灭效应越弱,有利于得到稳定的 室温发射,提高荧光粉的热稳定性,《Applied Physics Letters》。若想提高铽的发光效率,找到 一种对称性低,具有可被铽取代的多种格位的宽带隙材料对铽的发光十分有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铽掺杂发光材料及其更加简单、有效的制备 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宽带隙氧化物七铝酸十二钙作为掺杂的基质材料。由于其热稳定性好,同时 具有多种阳离子格位,其独特的笼腔结构内部束缚大量的自由氧离子基团(02.,0—,022—等),这些自由氧离子基团与格位上的钙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由于铽与钙的离子半径相近,铽很容易取代钙离子格位,并受到自由氧离子基团(02—,0—,022-等)的调制作用,铽所处格位的晶体场对称性降低,从而有利于铽的光发射。本专利技术釆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铽掺杂的七铝酸十二钙(12CaO7Al203)凝胶前驱体,可 将铽离子均匀地掺入到基质材料中,避免由于掺杂不均匀而导致铽离子的发光淬灭效应的出 现,减弱铽的发射强度。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称取适量的Tb407,在加热条件下溶于HN03中,缓慢蒸发过量的硝酸,保持PH在2-3 之间,加入少量双氧水,得到Tb(N03)3溶液,冷却至室温。2. 将纯A1(N03)3和CaCl2原料按照14:12的化学剂量比在水相中于原子水平上均匀混合;3. 将纯Tb(N03)3原料按照铽与铝的原子摩尔比0-5%进行掺杂,均匀混合后加入沉淀剂 NH3'H20,调节阳离子之间的距离。考虑到各阳离子的沉淀速度随着PH值的变化而不同,导 致产物的物相不单一,可将混合溶液缓慢倒入装有过量NH3'H20的烧杯中,以确保各阳离子 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均匀沉淀,不会导致相分离;4. 将得到的凝胶前驱体在90-120°C的温度下进行烘干、去水;5. 将上述凝胶放到高温炉中,在空气气氛下、1100-1250 。C烧结6-8个小时,即得到了铽 掺杂的七铝酸十二钙粉体(C12A7:Tb)。12Ca0.7Al203晶格常数是1.199nm,单胞包括两个分子,十二个笼子。每个笼子的空间 直径为0.4 nm。其化学公式可表示成[Ca24A28064产+2C^前面的部分代表晶格的框架结构, 后一部分叫做"多余氧离子",每个笼子平均有+1/3电荷。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1. 本专利技术采用宽带隙氧化物七铝酸十二钙作为稀土铽掺杂的基质材料,由于其带隙宽达 5.9 eV,可使铽发光的温度淬灭效应减弱。2. 七铝酸十二钙的阳离子格位受到独特的笼腔结构内部束缚的氧离子基团的调制作用, 使得局部品体场对称性较低,有益于增强铽的光发射。3. 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铽掺杂的七铝酸十二钙粉体,在可见光的绿光区域得到了很强的铽光发 射,结果表明铽掺杂的七铝酸十二钙粉体有望应用于显示、照明、光电器件等领域。附图说明图1是0.8%铽掺杂的七铝酸十二钙粉体的扫描电镜图2是5%铽掺杂的七铝酸十二钙粉体的扫描电镜图3是0.8%和5%铽掺杂的七铝酸十二钙粉体的绿光光致发光谱。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11.将0.21675g纯度为99.99°/。的Tb407在加热条件下溶于HN03中,缓慢蒸发过量的硝 酸,保持PH在2-3之间,加入少量(几滴)双氧水,得到8mg/mL的Tb(N03)3溶液,冷却至室温。2. 取3.8039 g (0.01014 mol)纯度为99.99%的A1(N03)3粉末和0.9647 g (0.00869 mol) 纯度为99.95%的CaCb原料按照14:12的化学剂量比在水相中于原子水平上均匀混合;3、 再把3.49mL的Tb(N03)3溶液按照铽与铝的原子摩尔比0.8%进行掺杂,均匀混合后 加入沉淀剂NH3.H20,调节阳离子之间的距离。将NH3.H20缓慢的滴入到混合溶液的烧杯中, 以确保各阳离子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均匀沉淀,不会导致相分离,获得0.8%铽掺杂的七铝酸 十二钙(12CaO'7Al203)凝胶前驱体。4. 将得到的铽掺杂的七铝酸十二钙(12CaO7Al203)凝胶前驱体在100°C的温度下进行 烘干、去水;5、 放到高温炉中,在空气气氛下、1100。C烧结8个小时,即得到了 0.8%铽掺杂的七铝 酸十二钙粉体(C12A7:Tb)。由图l、图3所示的0.8%铽掺杂的七铝酸十二钙粉体的扫描电镜图和在绿光区光致发光 谱,本专利技术的0.8°/。铽掺杂的七铝酸十二钙粉体在550 nm区域得到了强的绿光发光强度。 实施例21. 将0.21675g纯度为99.99%的1^407在加热条件下溶于HN03中,缓慢蒸发过量的硝 酸,保持PH在2-3之间,加入适量双氧水,得到8mg/mL的Tb(N03)3溶液,冷却至室温。2. 取3.7996 g (0.01013 mol)纯度为99.99%的A1(N03)3粉末和0.9636 g (0.00868 mol) 纯度为99.95%的CaCl2原料按照14:12的化学剂量比在水中于原子水平上均匀混合;3. 再把21.83mL的Tb(N03)3溶液按照铽与铝的原子摩尔比5%进行掺杂,均匀混合后加 入沉淀剂NH3.H20,调节阳离子之间的距离。将NH3.H20缓慢的滴入到混合溶液的烧杯中, 以确保各阳离子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均匀沉淀,不会导致相分离,获得5%铒掺杂的七铝酸十 二钙(12CaO7Al203)凝胶前驱体。3、 将得到的5%铽掺杂的七铝酸十二钙(12CaO'7Al203)凝胶前驱体在卯。C的温度下进行烘干、去水;4、 放到高温炉中,在空气气氛下、1200。C烧结7个小时,即得到了 5%铽掺杂的七铝酸 十二钙粉体(C12A7:Tb)。由图2、图3所示的5%铽掺杂的七铝酸十二钙粉体的扫描电镜图和在绿光区光致发光 谱,与0.8。/。铽掺杂的七铝酸十二钙粉体的扫描电镜相比粉体表面有110nm左右的"洞";光致发光谱的发光线形相近,但其发光强度较弱。步骤l、 2与实施例相同,步骤3中的烘干、去水时间为120。C,步骤4中的烧结温度为 1250°C,时间为6小时。权利要求1、,其特征是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铽掺杂的七铝酸十二钙凝胶前驱体,将铽离子均匀地掺入到基质材料中,具体步骤如下1).称取适量的Tb4O7,在加热条件下溶于HNO3中,缓慢蒸发过量的硝酸,保持PH在2-3之间,加入少量双氧水,得到Tb(NO3)3溶液,冷却至室温;2).将纯Al(NO3)3和CaCl2原料按照14∶12的化学剂量比在水相中于原子水平上均匀混合;3).将纯Tb(NO3)3原料按照铽与铝的原子摩尔比0-5%进行掺杂,均匀混合后加入沉淀剂NH3·H2O,调节阳离子之间的距离,考虑到各阳离子的沉淀速度随着PH值的变化而不同,导致产物的物相不单一,可将混合溶液缓慢倒入装有过量NH3·H2O的烧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绿色发光七铝酸十二钙粉体制备方法,其特征是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铽掺杂的七铝酸十二钙凝胶前驱体,将铽离子均匀地掺入到基质材料中,具体步骤如下: 1).称取适量的Tb↓[4]O↓[7],在加热条件下溶于HNO↓[3]中,缓慢蒸发过量的硝酸 ,保持PH在2-3之间,加入少量双氧水,得到Tb(NO↓[3])↓[3]溶液,冷却至室温; 2).将纯Al(NO↓[3])↓[3]和CaCl↓[2]原料按照14∶12的化学剂量比在水相中于原子水平上均匀混合; 3).将纯Tb(N O↓[3])↓[3]原料按照铽与铝的原子摩尔比0-5%进行掺杂,均匀混合后加入沉淀剂NH↓[3].H↓[2]O,调节阳离子之间的距离,考虑到各阳离子的沉淀速度随着PH值的变化而不同,导致产物的物相不单一,可将混合溶液缓慢倒入装有过量NH↓[3].H↓[2]O的烧杯中,以确保各阳离子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均匀沉淀,不会导致相分离; 4).将得到的凝胶前驱体在90-120℃的温度下进行烘干、去水; 5).将上述凝胶放到高温炉中,在空气气氛下、1100-1250℃烧结6-8 个小时,即得到了铽掺杂的七铝酸十二钙粉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玉学薛琳琳徐长山刘益春赵成久钟殿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