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7734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及车辆,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包括自车内向车外依次层叠的后背门内板、后背门铰链加强板和后背门外板支撑板,后背门铰链加强板布置于后背门右侧的铰链安装区域,后背门内板、后背门铰链加强板和后背门外板支撑板在的铰链安装区域依次贴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后背门外板支撑板延伸至后背门的铰链安装区域,并在后背门的铰链安装区域,后背门内板、后背门铰链加强板和后背门外板支撑板构成三层连接,能够提升侧开后背门铰链位置的支撑刚度,从而改善侧开后背门的下垂问题,避免对侧的门锁侧发生下垂变形无法关闭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及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侧开后背门铰链布置在后背门的右侧,铰链呈上下布置,而由于车辆后备箱沿上下方向的高度小于其左右方向的宽度,侧开后背门铰链的安装位置受限,侧开后背门的上铰链与下铰链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小,铰链轴线到门锁啮合点距离较大,会导致侧开后背门下垂变形,且随着车辆使用时间的延长,侧开后背门下垂量逐渐累积,最终会导致侧开后背门门锁侧发生形变无法关闭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及车辆,旨在提升侧开后背门的刚度,改善侧开后背门下垂现象,解决因侧开后背门下垂变形导致门锁侧无法关闭的问题。
[0004]第一方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包括:自车内向车外依次层叠的后背门内板、后背门铰链加强板和后背门外板支撑板,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布置于后背门右侧的铰链安装区域,所述后背门内板、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和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在所述的铰链安装区域依次贴合连接。
[0005]结合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设有向所述后背门上铰链的右上方延伸的第一连接位,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和所述后背门内板在所述铰链安装区的右上方依次贴合连接。
[0006]结合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与所述后背门内板在所述后背门的上铰链与下铰链之间贴合连接;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的右侧设有避让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与所述后背门内板连接点的翻边。
[0007]结合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翻边还具有向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凸伸的第二连接位,所述翻边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位与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贴合连接。
[0008]结合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的右侧还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位于所述铰链安装区域,且沿车身上下方向延伸。
[0009]结合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后背门窗台处的后背门窗台加强板,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具有沿所述后背门窗台延伸的铰链加强部,所述后背门内板、所述铰链加强部与所述后背门窗台加强板依次贴合连接。
[0010]结合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内板、所述后背门窗台加强板与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在所述后背门窗台的上沿依次贴合连接。
[0011]结合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内板、所述后背门窗台加强板与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在所述后背门窗台的下沿依次贴合连接。
[0012]结合第一方面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后背门窗台加强板上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沿车身的左右方向延伸。
[0013]本技术提供的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后背门外板支撑板延伸至后背门的铰链安装区域,并在后背门的铰链安装区域,后背门内板、后背门铰链加强板和后背门外板支撑板在铰链安装区域依次贴合连接,构成三层板连接的结构,大大提升了侧开后背门铰链位置的支撑刚度,改善侧开后背门的下垂问题,避免对侧的门锁侧发生下垂变形无法关闭的问题。
[0014]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
[0015]本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由于后背门铰链安装区域采用了三层板连接的结构,大大提升了侧开后背门铰链位置的支撑刚度,进而能够改善后背门下垂变形的问题,保证后背门门锁在长期使用后仍然能够顺利的关闭,提升整车的品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去掉后背门外板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背门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背门窗台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背门铰链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背门外板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后背门内板;2、后背门窗台加强板;201、减重孔;202、后雨刮安装点;203、第二加强筋;3、后背门铰链加强板;301、铰链加强部;4、铰链安装区域;5、后背门外板支撑板;501、第一连接位;502、翻边;503、第二连接位;504、第一加强筋;505、涂胶槽;506、备胎安装孔;507、备胎缓冲块安装孔;508、第四连接位;509、车厢出风口避让孔;510、第三连接位;511、后环视摄像头线束胶套避让孔;512、避让缺口;6、上铰链;7、下铰链;8、第五三层焊焊点;9、加强焊焊点;10、第二二层焊焊点;11、第四三层焊焊点;12、第三二层焊焊点;13、第三三层焊焊点;14、第二三层焊焊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出现的“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与整车的“上、下、左、右”方位一致,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技术提供的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进行说明。所述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包括:自车内向车外依次层叠的后背门内板1、后背门铰链加强板3和后背门外板支撑板5,后背门铰链加强板3布置于后背门右侧的铰链安装区域4,后背门内
板1、后背门铰链加强板3和后背门外板支撑板5在的铰链安装区域4依次贴合连接。
[0027]本技术提供的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后背门外板支撑板5延伸至后背门的铰链安装区域4,并在后背门的铰链安装区域4,后背门内板1、后背门铰链加强板3和后背门外板支撑板5依次贴合连接,构成三层板连接的结构,能够提升侧开后背门铰链位置的支撑刚度,从而改善侧开后背门的下垂问题,避免对侧的门锁侧发生下垂变形无法关闭的问题。
[0028]可选地,后背门内板1、后背门铰链加强板3和后背门外板支撑板5这三层板连接的方式,可以两两焊接,可以采用螺钉连接,也可以采用卡扣卡接等不限。
[0029]关于在侧开后背门的右侧铰链安装区域4构造三层板连接提升支撑刚度、改善后背门下垂问题的原理分析如下:
[0030]后背门下垂的因素,主要是侧开后背门打开后呈悬臂状态,后背门相当于以铰链为支点的悬臂梁,后背门打开后,在后背门的重力作用下,后背门以铰链为支点呈向下旋转的趋势,后背门铰链连接侧容易撕裂,后背门门锁侧很容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车内向车外依次层叠的后背门内板(1)、后背门铰链加强板(3)和后背门外板支撑板(5),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3)布置于后背门右侧的铰链安装区域(4),所述后背门内板(1)、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3)与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5)在所述的铰链安装区域(4)依次贴合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5)具有向所述铰链安装区域(4)的右上方延伸的第一连接位(501),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5)、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3)与所述后背门内板(1)在所述铰链安装区域(4)的右上方依次贴合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3)与所述后背门内板(1)在所述后背门的上铰链(6)与下铰链(7)之间贴合连接;所述后背门外板支撑板(5)的右侧设有避让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3)与所述后背门内板(1)连接点的翻边(50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开后背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502)还具有向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3)凸伸的第二连接位(503),所述翻边(502)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位(503)与所述后背门铰链加强板(3)贴合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泽邦杨华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