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门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4413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0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尾门总成及车辆,尾门总成包括:尾门外板、尾门内板与所述尾门外板连接,所述尾门内板和所述尾门外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门锁加强结构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尾门锁,位于所述尾门内板背离所述尾门外板的一侧,所述尾门锁通过固定件与所述尾门内板抵接连接,所述固定件贯穿所述尾门内板与所述门锁加强结构连接。当尾门锁损坏时,用户能够快速的对损坏的尾门锁进行拆卸,并对新的尾门锁进行安装,降低了尾门锁的安装难度。基于固定件还和门锁加强结构连接,因而提高了尾门内板安装尾门锁区域的强度,进而提高了尾门锁安装时的稳定性。的稳定性。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尾门总成及车辆


[0001]本申请属于车辆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尾门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轻量化成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尾门一般通过尾门锁实现开合。可是目前的尾门锁在安装时,为了保证尾门锁的安装稳定性,对尾门内板的尾门锁安装区域进行冲压,以使得尾门锁的部分锁体位于尾门内板和尾门外板之间。如此,导致尾门锁的维修极为不便。因此,目前亟需一种便于拆装尾门锁且不增加尾门重量的尾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尾门总成及车辆,通过在尾门内板和尾门外板之间设置门锁加强结构,使得尾门锁安装于尾门内板,在不增加尾门的整体重量的同时,简化了尾门锁安装方式。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尾门总成,包括:
[0005]尾门外板;
[0006]尾门内板,与所述尾门外板连接,所述尾门内板和所述尾门外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
[0007]门锁加强结构,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0008]尾门锁,位于所述尾门内板背离所述尾门外板的一侧,所述尾门锁通过固定件与所述尾门内板抵接连接,所述固定件贯穿所述尾门内板与所述门锁加强结构连接。
[0009]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尾门内板具有第一区域,所述尾门锁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尾门外板的投影和所述门锁加强结构在所述尾门外板的投影交叠。
[0010]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尾门内板具有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环绕所述第一区域分布,由所述尾门内板至所述尾门外板的方向,所述第一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区域凹陷,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的形状与所述尾门锁的形状相适配。
[0011]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尾门内板设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设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安装位与所述尾门锁的安装部相连通,所述安装位和所述安装部均与所述固定件连接。
[0012]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门锁加强结构设有固定通孔,所述固定通孔与所述安装位相连通,所述固定通孔供所述固定件穿过。
[0013]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门锁加强结构还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位于所述门锁加强结构的朝向所述尾门外板的一侧,所述固定座环绕所述固定通孔设置。
[0014]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门锁加强结构背离所述尾门内板的一侧与所述尾
门外板之间具有容置空间,部分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001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门锁加强结构的形状为不规则板状结构,所述门锁加强结构的朝向所述尾门内板的一侧和所述尾门内板贴合。
[0016]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尾门锁包括互相连接的锁体和锁紧部,所述锁体和所述尾门内板连接,所述锁紧部相对于所述锁体凸出设置。
[0017]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上述尾门总成,所述尾门总成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车身包括锁扣,所述锁扣与所述尾门总成的尾门锁相配合。
[0018]本申请提供的尾门总成及车辆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尾门内板和尾门外板之前所形成的容纳空间内设置门锁加强结构,并利用固定件以将整个尾门锁安装于尾门内板背离尾门外板的一侧。当尾门锁损坏时,用户能够快速的对损坏的尾门锁进行拆卸,并对新的尾门锁进行安装,降低了尾门锁的安装难度。基于固定件还和门锁加强结构连接,因而提高了尾门内板安装尾门锁区域的强度,进而提高了尾门锁安装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9]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0]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尾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尾门总成隐去尾门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尾门总成的侧视图;
[0024]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5]在附图中,附图未必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6]标记说明:
[0027]1、尾门总成;11、尾门内板;111、安装位;12、尾门外板;13、容纳空间;14、门锁加强结构;141、固定座;15、尾门锁;16、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9]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0]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尾门一般通过尾门锁实现开合。现有的尾门锁在安装时,为了保证尾门锁的安装稳定性,一般对尾门内板的尾门锁安装区域进行冲压,以使得尾门锁的部分锁体位于尾门内板和尾门外板之间。如此,导致尾门锁的维修极为不便。
[0031]为了在不提高尾门重量的基础上,简化尾门锁的安装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尾门总成,通过在尾门内板和尾门外板之间形成的容纳空间内设置门锁加强结构,以
通过固定件将整个尾门锁固定在尾门内板背离尾门外板的一侧。
[0032]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尾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尾门总成隐去尾门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尾门总成的侧视图。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3]如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尾门总成1。该尾门总成1包括尾门外板12、尾门内板11、门锁加强结构14和尾门锁15。尾门内板11与尾门外板12连接,尾门内板11和尾门外板12之间形成容纳空间13。门锁加强结构14则位于容纳空间13内。尾门锁15位于尾门内板11背离尾门外板12的一侧,尾门锁15通过固定件16与尾门内板11抵接连接,固定件16贯穿尾门内板11与门锁加强结构14连接。
[0034]下面以尾门锁15的安装过程对尾门总成1进行说明。
[0035]可以先在尾门内板11和尾门外板12之前所形成的容纳空间13内设置门锁加强结构14,至于门锁加强结构14的连接方式可以为通过焊接或者螺栓等紧固件和尾门内板11或者尾门外板12连接在一起。当门锁加强结构14安装完成后,可以将整个尾门锁15放置在尾门内板11背离尾门外板12的一侧,并通过固定件16将整个尾门锁15安装在尾门内板设置有门锁加强结构14的区域内。其中,固定件16贯穿尾门内板11与门锁加强结构14连接。如此,整个尾门锁15便被安装在尾门内板11背离尾门外板12的一侧。当尾门锁15损坏时,用户能够快速的对损坏的尾门锁15进行拆卸,并对新的尾门锁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尾门外板;尾门内板,与所述尾门外板连接,所述尾门内板和所述尾门外板之间形成容纳空间;门锁加强结构,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尾门锁,位于所述尾门内板背离所述尾门外板的一侧,所述尾门锁通过固定件与所述尾门内板抵接连接,所述固定件贯穿所述尾门内板与所述门锁加强结构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内板具有第一区域,所述尾门锁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尾门外板的投影和所述门锁加强结构在所述尾门外板的投影交叠。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内板具有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环绕所述第一区域分布,由所述尾门内板至所述尾门外板的方向,所述第一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二区域凹陷,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安装空间的形状与所述尾门锁的形状相适配。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门内板设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设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安装位与所述尾门锁的安装部相连通,所述安装位和所述安装部均与所述固定件连接。5.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冠运葛文杰郭志远姜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