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装置以及培养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4413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培养装置以及培养方法。对被培养物进行水分供给并进行培养的培养装置(10)具备:微细水产生筒(30),其配置在能够向培养空间(51)内供给水分的空气通路(21)内,通过使具有导电性高分子膜(34b)的基材(34a)温度降低而成为将空气中的水分吸附在导电性高分子膜(34b)的吸湿状态,通过使基材(34a)温度上升而成为从吸附于导电性高分子膜34b的水分释放出粒径为(50)纳米以下的微细水的放湿状态;以及控制部(60),其进行将微细水产生筒(30)设为吸湿状态的吸湿控制,和将微细水产生筒(30)设为放湿状态,将释放出的微细水向培养空间(51)内供给并对被培养物进行照射的放湿控制。内供给并对被培养物进行照射的放湿控制。内供给并对被培养物进行照射的放湿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培养装置以及培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培养装置以及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往,霉菌、酵母、细菌等微生物在食用、药用等各种领域被广泛利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作为培养香菇菌的系统,具备对吸入的空气加湿并向栽培室内送风的装置,一边将栽培室内的湿度维持在规定值以上一边栽培(培养)香菇菌的技术。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向干酪中接种红曲霉,在规定湿度以及规定温度下培养红曲霉,用红曲霉覆盖干酪表面的技术。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137273号公报
[0004]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2871882号
[0005]如上所述,为了培养被培养物,适当地管理湿度等整理环境是重要的。但是,认为由于空气所含的水滴的粒径,被培养物不进行水分吸收而难以促进培养。因此,为了促进培养,不仅是简单地管理湿度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更适当地进行对被培养物的水分供给来促进培养。
[0007]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采用了以下的机构。
[0008]本专利技术的培养装置是对配置在培养空间内的被培养物进行水分供给并进行培养的培养装置,其要旨是具备:
[0009]微细水产生部,其配置在能够向上述培养空间内供给水分的通路内,通过使具有导电性高分子膜的基材温度降低而成为将空气中的水分吸附于上述导电性高分子膜的吸湿状态,通过使上述基材温度上升而成为从吸附于上述导电性高分子膜的水分释放出粒径为50纳米以下的微细水的放湿状态;以及
[0010]控制部,其进行将上述微细水产生部设为上述吸湿状态的吸湿控制;和将上述微细水产生部设为上述放湿状态,将释放出的上述微细水向上述培养空间内供给并对上述被培养物进行照射的放湿控制。
[0011]本专利技术的培养装置进行将微细水产生部设为吸湿状态的吸湿控制;和将微细水产生部设为放湿状态,将释放出的微细水向培养空间内供给并对被培养物进行照射的放湿控制。由此,能够对被培养物照射粒径为50纳米以下的微细水并进行培养。这样的粒径的微细水被认为是被培养物容易吸收水分的尺寸,所以能够更适当进行对被培养物的水分供给而促进培养。
[0012]本专利技术的培养方法是对配置在培养空间内的被培养物进行水分供给并进行培养的培养方法,其要旨是进行以下步骤:
[0013]吸湿步骤,通过使具有导电性高分子膜的基材温度降低而设为将空气中的水分吸附于上述导电性高分子膜的吸湿状态;以及
[0014]放湿步骤,通过使上述基材温度上升而设为从吸附于上述导电性高分子膜的水分释放出粒径为50纳米以下的微细水的放湿状态,将释放出的上述微细水向上述培养空间内供给并对上述被培养物进行照射。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培养方法中,进行通过使导电性高分子膜的基材温度降低而将空气中的水分吸附在导电性高分子膜的吸湿步骤;以及通过使基材温度上升而设为从吸附于导电性高分子膜的水分释放出粒径为50纳米以下的微细水的放湿状态,将释放出的微细水向培养空间内供给并对被培养物进行照射的放湿步骤。由此,与上述培养装置相同,能够对被培养物照射粒径为50纳米以下的微细水并进行培养,所以能够更适当地进行对被培养物的水分供给而促进培养。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表示培养装置10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
[0017]图2A是表示微细水产生筒30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图2B是表示微细水产生元件34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
[0018]图3是表示微细水供给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0019]图4是表示进行吸湿控制时的动作的情形的说明图。
[0020]图5是表示进行放湿控制时的动作的情形的说明图。
[0021]图6是表示进行湿度调整控制时的动作的情形的说明图。
[0022]图7是表示实施例的培养结果的照片。
[0023]图8是表示比较例1的培养结果的照片。
[0024]图9是表示比较例2的培养结果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接下来,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形态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培养装置10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微细水产生筒30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培养装置10构成为供给微细水并促进培养的装置,具备供给微细水的微细水供给单元20、将收纳被培养物的培养皿S等容器配置在培养空间51内的培养壳体50、以及控制装置整体的控制部60。此外,被培养物处理霉菌、酵母、细菌等微生物以为,可举出生物体细胞、组织片等。
[0026]微细水供给单元20具备空气通路21、微细水产生筒30、通电电路35、风扇40以及温度调节筒45。空气通路21由主通路22、第一连通路24以及第二连通路27构成,并设置有第一切换部25、第二切换部28、贮水箱47、过滤器49a、49b。主通路22是两端开口的筒状的通路。在主通路22从一侧的第一开口22a朝向另一侧的第二开口22b按贮水箱47、过滤器49a、温度调节筒45、微细水产生筒30、风扇40、过滤器49b的顺序设置有它们。
[0027]第一连通路24和第二连通路27是将主通路22和培养壳体50(培养空间51)连通的通路。第一连通路24在第一开口22a侧的过滤器49a与温度调节筒45之间与主通路22连接,并且延伸到培养空间51内。该第一连通路24的培养空间51内的出口24a侧的内径形成为比与主通路22的连接侧的内径大。另外,在培养空间51内,在第一连通路24的出口24a的下方配置培养皿S。出口24a以覆盖培养皿S的方式形成为盖状,并安装有形成了多个贯通孔23a的冲孔板23。第二连通路27在第二开口22b侧的过滤器49b与风扇40之间与主通路22连接,
并且与培养壳体50连接。
[0028]第一切换部25具有由未图示的马达的驱动进行动作的切换板26。第一切换部25在切换板26位于构成主通路22的内壁的一部分的通常位置(初始位置)的情况下,关闭(切断)第一连通路24,并且以允许经由第一开口22a的空气的流通的方式打开第一开口22a侧(参照图1的实线)。另外,第一切换部25在通过马达的驱动而切换板26向从通常位置旋转了90度的动作位置进行动作的情况下,打开第一连通路24,并且以阻止经由第一开口22a的空气的流通的方式关闭第一开口22a侧(参照图1的虚线)。
[0029]第二切换部28具有由未图示的马达的驱动进行动作的切换板29。第二切换部28在切换板29位于构成主通路22的内壁的一部分的通常位置(初始位置)的情况下,关闭(切断)第二连通路27,并且以允许经由第二开口22b的空气的流通的方式打开第二开口22b侧(参照图1的实线)。另外,第二切换部28在通过马达的驱动而切换板29向从通常位置旋转了90度的动作位置进行了动作的情况下,打开第二连通路27,并且以阻止经由第二开口22b的空气的流通的方式关闭第二开口22b侧(参照图1的虚线)。
[0030]如图2A所示,微细水产生筒30具备能够配置在主通路2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培养装置,是对配置在培养空间内的被培养物进行水分供给并进行培养的培养装置,其中,具备:微细水产生部,其配置在能够向上述培养空间内供给水分的通路内,通过使具有导电性高分子膜的基材温度降低而成为将空气中的水分吸附于上述导电性高分子膜的吸湿状态,通过使上述基材温度上升而成为从吸附于上述导电性高分子膜的水分释放出粒径为50纳米以下的微细水的放湿状态;以及控制部,其进行将上述微细水产生部设为上述吸湿状态的吸湿控制;和将上述微细水产生部设为上述放湿状态,将释放出的上述微细水向上述培养空间内供给并对上述被培养物进行照射的放湿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装置,其中,具备:通电部,其能够对上述微细水产生部进行通电;以及送风部,其配置在上述通路内,上述控制部在进行上述放湿控制的情况下,以通过由通电导致的上述基材的温度上升而将上述微细水产生部设为上述放湿状态并通过送风将上述微细水向上述培养空间内供给的方式,控制上述通电部和上述送风部,在进行上述吸湿控制的情况下,以通过由通电停止导致的上述基材的温度降低将上述微细水产生部设为上述吸湿状态的方式,控制上述通电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装置,其中,上述通路设置有:配置有上述微细水产生部和上述送风部的主通路;连通该主通路和上述培养空间的连通路;能够切换以空气经由上述连通路在上述主通路和上述培养空间循环的方式连通的循环状态、和切断经由该连通路的连通的切断状态的切换部;以及在上述主通路的一端侧贮水的贮水部,上述控制部在进行上述吸湿控制的情况下,将上述切换部设为上述切断状态,以空气从上述贮水部侧向上述主通路流入并向上述微细水产生部流动的方式控制上述送风部,在进行上述放湿控制的情况下,将上述切换部设为上述循环状态,以包含上述微细水的空气进行循环的方式控制上述送风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养装置,其中,在上述培养空间设置有关闭将该培养空间的内外连通的连通口的开闭部、以及检测内部的湿度的湿度传感器,上述切换部能够切换为以空气在上述主通路与上述培养空间之间向一个方向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端友纪大坪功平野明良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