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非燃油系统零部件蒸发排放贡献度检测分析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664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3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汽车非燃油系统零部件蒸发排放贡献度检测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零部件清单;2)确认部件的装配状态;3)将所有内饰部件布置于五立方舱内;4)热浸试验;5)常温浸样;6)昼夜换气试验;7)蒸发排放测试结果计算;8)气体采集完毕后,将一个零部件部件移出舱内,循环4)、5)、6)步骤;9)所有部件移出舱后,测试停止;10)根据结果得到其在实际装配状态下的此部件对于整车蒸发排放变化量;11)计算每个零部件的贡献度;12)分析出重点管控清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模拟内饰部件实际装配状态,真实地反映了每个内饰零部件对于蒸发排放的贡献度,对于贡献度小的零部件可以不予管控减低产品开发成本。减低产品开发成本。减低产品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非燃油系统零部件蒸发排放贡献度检测分析方法


[0001]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汽车非燃油系统零部件蒸发排放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非燃油系统零部件蒸发排放贡献度检测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轻型车的蒸发污染物排放是大气VOC污染的主要源头,蒸发污染物来源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车辆静置时的燃油系统蒸发,另一方面是车辆非燃油系统(轮胎、内外饰件等)散发出来的碳氢化合物(以下称为“非燃油系统蒸发污染物”)。为了加强对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控制、改善空气质量,国六IV型实验对蒸发排放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由国五的2.0g/test降到0.7g/test,,国VII法规有计划将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进一步加严为0.35g/test,其中燃油系统为近零排放(0.05g),非燃油系统的管控是达标的重要部分。由于非燃油蒸发污染物主要由非金属材料散发而来,而车内零部件是大量使用非金属材料生产制造的,因此是非燃油蒸发污染的主要贡献部分。
[0003]目前主机厂通过管控燃油系统的蒸发排放控制来达成国六要求,而非燃油系统零部件产生的蒸发排放缺少控制手段,部分主机厂虽然建立了管控清单,此清单也是通过各单一零部件的测试结果综合分析得到的,暂无针对重点贡献部件进行管控,进而提升了管控成本。由于车用零部件在总装后会存在相互遮蔽、促进等关系,所以单凭单一零部件本身的测试结果无法得到科学的重点管控部件清单。
[0004]国内外主流车企目前均在研究非燃油系统的蒸发污染物测试方法及限值,通过对非燃油系统的管控以达到整车碳氢排放的管控目标。测试方法基本与整车蒸发排放的测试阶段相似,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开展热浸阶段,将部件放入一立方测试舱中,通过FID检测器测试其碳氢散发值;然后开展第一昼间试验,调整测试舱温度循环,测试此阶段开始和终止时的碳氢散发值;最后开展第二昼间试验,试验方法同第一昼间。由热浸阶段的测试结果加第一昼间和第二昼间结果的最大值得到最终此部件的碳氢排放值。本方法仅可测得此部件的碳氢排放值,零部件总装至整车后其散发面积会发生变化,并且各部件之间还会存在相互影响;所以依据现有方法无法确定重点管控部件,进而也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管控提升工作。
[0005]例如,中国专利CN114964808A公开了一种整车非燃油系统蒸发污染物排放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将整车燃油系统分离,对整车非燃油系统单独进行蒸发污染物排放测试,同时适用于未加注和已加注燃油的试验车。本专利技术是在此基础上,对于非燃油零部件进行进一步分析,用于识别非金属零部件蒸发污染物贡献度,指导企业建立管控清单、进行材料工艺的整改,降低非金属零部件蒸发污染物的散发。该方法的缺陷在于:只能了解到整车非燃油系统的贡献程度,而进一步的哪种零部件对非燃油系统造成突出贡献,为解决非燃油系统蒸发问题而管控哪些零部件,该方法无法解决。
[0006]再例如,中国专利CN110274799A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的蒸发排放测试装置,包括VOC环境舱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主要是蒸发排放装置的设计。本专利技术用于识别非金属
零部件蒸发污染物贡献度,指导企业建立管控清单、进行材料工艺的整改,降低非金属零部件蒸发污染物的散发。该装置依然存在如下缺陷:该装置仅针对如何测试非燃油蒸发污染物设计了试验装置,无法识别不同零部件的贡献度排序。
[0007]又例如,中国专利CN112557055A公开了一种燃油系统的试验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燃油系统进行分阶段的多次老化后进行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实时掌握燃油系统的排放性能,以便于在燃油系统的排放性能异常时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缩短整车的开发周期。本专利技术用于识别非金属零部件蒸发污染物贡献度,指导企业建立管控清单、进行材料工艺的整改,降低非金属零部件蒸发污染物的散发。但是,该试验方法依然存在如下缺陷:该试验方法针对的是燃油系统排放性能的异常识别,无法解决非燃油系统的排放蒸发问题。
[0008]综上所述,现有的汽车零部件的蒸发排放测试装置方法无法解决目前管控重点零部件的蒸发排放问题,进而快速有效建立管控体系应对法规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非燃油系统零部件蒸发排放贡献度检测分析方法。该方法使用五立方舱模拟车内环境,在五立方舱内按照实际装配状态布置内饰部件。测试条件均与整车蒸发排放测试一致,每次测试循环移除一个零部件,分析此部件移出前后舱内蒸发排放污染物的变化,进而分析此部件对于整车蒸发排放的贡献度,可以解决目前管控重点零部件的问题,进而快速有效建立管控体系应对法规达标。
[0010]基于上述第一项目的,本说明书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1]一种汽车非燃油系统零部件蒸发排放贡献度检测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1)依据非燃油总成零部件清单,确定贡献蒸发污染物的零部件清单;
[0013]2)确认测试清单中部件的装配状态,包括装配顺序、装配位置、散发面和非散发面,将部件的非散发面使用无散发的材料进行包覆;
[0014]3)将处理好的所有内饰部件,按照实际装配位置布置于五立方舱内;
[0015]4)将五立方舱密封开始热浸试验,热浸阶段结束时采集FID值;
[0016]5)常温浸样:热浸试验结束后20min内,降低密闭的五立方舱内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
[0017]6)昼夜换气试验:模拟昼夜温度变化,将试验样品放在密闭室中进行24h昼夜换气试验,得到昼夜换气结果;昼夜换气的环境温度变化按下表运行,温度变化循环中任何时刻的最大偏差需在
±
2℃以内;昼夜换气试验结束时采集FID值;
[0018][0019][0020]7)该零部件的蒸发排放测试结果计算:测量结果为热浸试验结果和昼夜换气结果之和;
[0021]8)气体采集完毕后,将一个零部件部件移出舱内,循环4、5、6步骤;
[0022]9)所有部件移出舱后,测试停止;
[0023]10)根据各部件移出舱后蒸发排放测试结果变化,得到其在实际装配状态下的此部件对于整车蒸发排放变化量;
[0024]11)计算每个零部件的贡献度;
[0025]12)根据每个零部件的贡献度以及蒸发排放变化量进行综合排序,分析出重点管控清单。
[0026]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无散发的材料为铝箔。
[0027]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热浸试验时五立方舱内的温度为38℃
±
2℃,时间保持60min
±
0.5min。
[0028]优选的,步骤5)中,所述降低密闭的五立方舱内温度为20℃
±
2℃,时间保持在1h~2h之间。
[0029]优选的,步骤10)中,所述此部件对于整车蒸发排放变化量的计算方式为:将此部件移出五立方舱前的舱内蒸发排放浓度减去此部件移出后的舱内蒸发排放浓度,得到此部件对于整车蒸发排放的变化量。
[0030]优选的,步骤11)中,所述每个零部件的贡献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非燃油系统零部件蒸发排放贡献度检测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依据非燃油总成零部件清单,确定贡献蒸发污染物的零部件清单;2)确认测试清单中部件的装配状态,包括装配顺序、装配位置、散发面和非散发面,将部件的非散发面使用无散发的材料进行包覆;3)将处理好的所有内饰部件,按照实际装配位置布置于五立方舱内;4)将五立方舱密封开始热浸试验,热浸阶段结束时采集FID值;5)常温浸样:热浸试验结束后20min内,降低密闭的五立方舱内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6)昼夜换气试验:模拟昼夜温度变化,将试验样品放在密闭室中进行24h昼夜换气试验,得到昼夜换气结果;昼夜换气的环境温度变化按下表运行,温度变化循环中任何时刻的最大偏差需在
±
2℃以内;昼夜换气试验结束时采集FID值;7)该零部件的蒸发排放测试结果计算:测量结果为热浸试验结果和昼夜换气结果之和;8)气体采集完毕后,将一个零部件部件移出舱内,循环4、5、6步骤;9)所有部件移出舱后,测试停止;10)根据各部件移出舱后蒸发排放测试结果变化,得到其在实际装配状态下的此部件对于整车蒸发排放变化量;11)计算每个零部件的贡献度;12)根据每个零部件的贡献度以及蒸发排放变化量进行综合排序,分析出重点管控清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非燃油系统零部件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雨萍肖瑶陈宠刁洪军徐卉秦学李响孙振江王君君施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