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锰合金电炉炉气净化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6030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27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硅锰合金电炉炉气净化设施,涉及硅锰合金生产技术领域,其结构包括底板、固定于底板顶端前侧的支撑架、固定于支撑架顶端的支撑板、降温罐、降尘罐、过滤罐和循环供水结构,通过设置了降温罐、降尘罐和过滤罐,对炉气进行降温、降尘以及过滤处理后进行排出,增加炉气的净化效果,避免带有水分的炉气排出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通过设置了循环供水结构,采用循环用水的方式对降温罐和降尘罐进行供水,且降温罐和降尘罐排出的水通过循环水过滤器过滤后,一定程度保证循环水的干净,且水循环的过程中,有利于升温后的水进行散热,降低的水资源的损耗。降低的水资源的损耗。降低的水资源的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硅锰合金电炉炉气净化设施


[0001]本技术涉及硅锰合金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硅锰合金电炉炉气净化设施。

技术介绍

[0002]硅锰合金是由锰、硅、铁及少量碳和其它元素组成的合金,是一种用途较广、产量较大的铁合金。锰硅合金是炼钢常用的复合脱氧剂,又是生产中低碳锰铁和电硅热法生产金属锰的还原剂,低碳硅锰合金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电炉进行加热处理,电炉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炉气,这些气体中含有有害物质,需要经过炉气净化设施净化后才能进行排放。
[0003]现有的炉气净化设施在优化时大多体现在冷却以及过滤上,例如专利号为CN202220957062.1的中国专利就公开了一种用于低碳硅锰合金生产电炉炉气净化装置,通过设置有筒体、进气管、弧形管、立管、L型板、过滤板一、过滤板二、内筒和水泵,炉气通过进气管进入筒体,在刚进入弧形管时被L型板上的过滤板二过滤,从弧形管进入立管时又会被L型板上的过滤板一再次过滤,炉气在立管内路过内筒时内筒内部注满清水,炉气的热量直接给清水加热,热能被吸收利用,需要使用热水时通过水泵抽出直接使用,被吸收热量的炉气进入净化室后被净化液净化完全,避免炉气中的热量被浪费,且炉气在净化前杂质和灰尘被过滤,管道不容易堵塞,提高了净化装置的使用效率。
[0004]虽然上述炉气净化设施在冷却以及过滤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仍然存在一定弊端:
[0005]1、如图7所示,将对炉气进行冷却的加热的水导出供给热水,但炉气中的未完全过滤的杂质容易进入至清水内,影响的清水的纯净程度,且炉气经过清水降温后,炉气中含有较多水分,带有水分的炉气排出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0006]2、冷却用水升温后导出,需要及时添加冷却供炉气冷却,耗费水量大,增加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硅锰合金电炉炉气净化设施,解决了将对炉气进行冷却的加热的水导出供给热水,但炉气中的未完全过滤的杂质容易进入至清水内,影响的清水的纯净程度,冷却用水升温后导出,需要及时添加冷却供炉气冷却,耗费水量大,增加水资源的浪费的问题。
[0009](二)技术方案
[0010]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硅锰合金电炉炉气净化设施,包括底板、固定于底板顶端前侧的支撑架、固定于支撑架顶端的支撑板;
[00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0012]降温罐,所述降温罐用于对炉气进行降温以及初步过滤;
[0013]降尘罐,所述降尘罐用于对炉气进行进一步的降尘处理;
[0014]过滤罐,所述过滤罐用于过滤炉气中的水分以及杂质;
[0015]循环供水结构,所述循环供水结构用于对降温罐、降尘罐和过滤罐进行供水以及循环;
[0016]其中,所述降温罐、降尘罐和过滤罐从右至左依次固定于所述支撑板顶端,所述降温罐和降尘罐相连接,所述降尘罐和过滤罐相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降温罐包括:
[0018]第一罐体,所述第一罐体用于储存降温用水;
[0019]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接于第一罐体右侧顶部,且所述进气管底端伸入至第一罐体内部底端;
[0020]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右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罐体顶端中部;
[0021]脉冲式液位传感器,所述脉冲式液位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第一罐体顶端边沿处;
[0022]第一排水电磁阀,所述第一排水电磁阀安装于所述第一罐体后端底部;
[0023]注水管,所述注水管前端顶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罐体后端顶部;
[0024]其中,所述第一罐体底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电磁阀后端与循环供水结构相连接,所述注水管后端底部与循环供水结构相连接。
[0025]优选的,所述降尘罐包括:
[0026]第二罐体,所述第二罐体用于对降温后的炉气进行降尘;
[0027]降尘喷水管路及其喷头,所述降尘喷水管路及其喷头安装于所述第二罐体内部顶端;
[0028]第一溢流管,所述第一溢流管右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罐体左侧底部;
[0029]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右端底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罐体顶端;
[0030]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管左端与过滤罐相连接,所述第二罐体右端中部与第一连接管相连接,所述降尘喷水管路及其喷头后端与循环供水结构相连接;所述第二罐体固定于支撑板顶端,所述第一溢流管左端与循环供水结构相连接。
[0031]优选的,所述过滤罐包括:
[0032]第三罐体,所述过滤罐外侧设置有第三罐体;
[0033]收水板,所述收水板安装于所述第三罐体内部顶端;
[0034]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安装于所述第三罐体顶端;
[0035]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底端与所述空气过滤器固定连接;
[0036]第二溢流管,所述第二溢流管右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罐体左端底部;
[0037]其中,所述第三罐体右端中部与第二连接管左端相连接,所述第三罐体固定于所述支撑板顶端,所述第二溢流管左端与循环供水结构相连接。
[0038]优选的,所述循环供水结构包括:
[0039]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用于储存循环用水;
[0040]第二排水阀门,所述第二排水阀门安装于所述储水箱左侧底端;
[0041]循环水过滤器,所述循环水过滤器安装于所述储水箱顶端,且储水箱与所述循环水过滤器相连接;
[0042]集水箱,所述集水箱通过后端底部通过导管与所述循环水过滤器相连接;
[0043]优选的,所述循环供水结构还包括:
[0044]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左端与所述循环水过滤器顶端相连接,且循环水过滤器右端与第一排水电磁阀相连接;
[0045]第一出水管、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左端均与储水箱相连接;
[0046]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抽取端口与第一出水管相连接,且第一水泵的输出端口通过导管与降尘喷水管路及其喷头相连接;
[0047]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抽取端口与第二出水管相连接,且第二水泵的输出端口与注水管相连接;
[0048]其中,所述储水箱固定于底板顶部后侧左端,所述循环水过滤器固定于支撑板顶端左侧。
[0049]优选的,所述储水箱顶端边角处设置有加水管及其密封盖。
[0050](三)有益效果
[0051]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52]1)本技术所述一种硅锰合金电炉炉气净化设施,通过设置了降温罐、降尘罐和过滤罐,通过降温罐内对炉气进行降温以及初步过滤,通过降尘罐对炉气进行降温以及进一步的降温,然后通过过滤罐对炉气中的水分进行收水,且经过空气过滤器后进行排出,对炉气进行降温、降尘以及过滤处理后进行排出,增加炉气的净化效果,避免带有水分的炉气排出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0053]2)本技术所述一种硅锰合金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硅锰合金电炉炉气净化设施,包括底板(1)、固定于底板(1)顶端前侧的支撑架(2)、固定于支撑架(2)顶端的支撑板(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降温罐(4),所述降温罐(4)用于对炉气进行降温以及初步过滤;降尘罐(5),所述降尘罐(5)用于对炉气进行进一步的降尘处理;过滤罐(6),所述过滤罐(6)用于过滤炉气中的水分以及杂质;循环供水结构(7),所述循环供水结构(7)用于对降温罐(4)、降尘罐(5)和过滤罐(6)进行供水以及循环;其中,所述降温罐(4)、降尘罐(5)和过滤罐(6)从右至左依次固定于所述支撑板(3)顶端,所述降温罐(4)和降尘罐(5)相连接,所述降尘罐(5)和过滤罐(6)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锰合金电炉炉气净化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罐(4)包括:第一罐体(41),所述第一罐体(41)用于储存降温用水;进气管(42),所述进气管(42)连接于第一罐体(41)右侧顶部,且所述进气管(42)底端伸入至第一罐体(41)内部底端;第一连接管(43),所述第一连接管(43)右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罐体(41)顶端中部;脉冲式液位传感器(44),所述脉冲式液位传感器(44)安装于所述第一罐体(41)顶端边沿处;第一排水电磁阀(45),所述第一排水电磁阀(45)安装于所述第一罐体(41)后端底部;注水管(46),所述注水管(46)前端顶部连接于所述第一罐体(41)后端顶部;其中,所述第一罐体(41)底端与所述支撑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电磁阀(45)后端与循环供水结构(7)相连接,所述注水管(46)后端底部与循环供水结构(7)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硅锰合金电炉炉气净化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尘罐(5)包括:第二罐体(51),所述第二罐体(51)用于对降温后的炉气进行降尘;降尘喷水管路及其喷头(52),所述降尘喷水管路及其喷头(52)安装于所述第二罐体(51)内部顶端;第一溢流管(53),所述第一溢流管(53)右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罐体(51)左侧底部;第二连接管(54),所述第二连接管(54)右端底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罐体(51)顶端;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管(54)左端与过滤罐(6)相连接,所述第二罐体(51)右端中部与第一连接管(43)相连接,所述降尘喷水管路及其喷头(52)后端与循环供水结构(7)相连接;所述第二罐体(51)固定于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红川向宏利鲍斌潘关铁强李大祥唐明军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川顺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