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法玻璃熔窑中温次中压余热锅炉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25419 阅读:3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浮法玻璃熔窑中温次中压余热锅炉系统,涉及配套浮法玻璃熔窑的余热锅炉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浮法玻璃熔窑中温次中压余热锅炉系统中存在的熔窑烟气参数波动对锅炉运行影响大、余热回收利用率低、系统运行稳定性差等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余热锅炉炉体内顺次设置有高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和除氧蒸发器,余热锅炉出口连接引风机和烟囱;除氧器设置于余热锅炉顶部,分别与水泵、除氧蒸发器相通连;给水泵与省煤器相通连,省煤器与汽包相通连;汽包与低温过热器相通连,低温过热器与高温过热器相通连,高温过热器与外部用汽设备相通连;汽包底部与蒸发器相通连。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配套浮法玻璃熔窑的余热锅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余热锅炉
,特别是一种配套浮法玻璃熔窑的余热锅炉系统。
技术介绍
工业过程的能源消耗以燃料和电力为主,通常燃料的利用率在30~40%之间,会有大量的 余能产生,且大部分余能以废气余热的形式存在。如不对废气余热资源进行回收利用,不仅 会浪费能源,而且还污染环境。利用工业过程的废气余热资源建设余热发电站,能实现"变废 为宝",是一项节能环保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其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 著。玻璃行业的浮法玻璃熔窑通常使用重油、天然气、煤气等作为燃料,燃料在炉内燃烧形 成的烟气被排出窑外,即产生了废气余热资源。浮法玻璃熔窑废气属于中温废气余热,温度 为450 550 °C,废气流量较少,热品位较低,热回收代价较大;废气余热的参数(温度、 流量、压力)具有一定的波动性,波动范围大;多数玻璃厂单条玻璃生产线的建设规模不大, 浮法玻璃熔窑的余热相对来说比较有限,余热发电项目相对单位投资大,投资回报周期长; 浮法玻璃熔窑废气余热资源的规模比水泥行业相对较少,目前,国内外玻璃行业主要采用热 利用的回收途径,即设置热管式余热锅炉,回收部分废气热能,烟气大部分是半通过的。余 热锅炉用于产生饱和蒸汽,提供给重油加热或承担采暖热负荷,或配套较小规模的低温低压 余热发电装置,其热利用效率和发电装置效率低,系统稳定性差,通常余热锅炉的排烟温度 在230 25CTC,余热利用率只有30~40%。而实际上,玻璃窑的排烟余热利用率可达65~8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传统浮法玻璃熔窑中温次中压余热锅炉系统中存在的熔窑烟气参数波动 对锅炉运行影响大、锅炉蒸汽参数不稳定、余热回收利用率低、系统运行稳定性差等技术问 题,以提供一种受熔窑烟气参数波动影响小、锅炉蒸汽稳定、余热回收利用率高、系统运行稳定的浮法玻璃熔窑中温次中压余热锅炉系统。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浮法玻璃熔窑中温次中压余热锅炉系统,其中余热锅炉1炉体内烟气进口至出 口间顺次设置有高温过热器8、低温过热器9、数个蒸发器IO、省煤器12和数个除氧蒸发器 13,余热锅炉1出口连接引风机3的进风口,引风机3的出风口与垴囱2相通连;除氧器4 设置于余热锅炉l顶部,其上部设有循环水入口,其下部分别设置有数根出水管和进水管, 其中至少一根出水管与给水泵5的进水口相通连,至少有另一根出水管与数个除氧蒸发器13 的进水口相通连,至少有一根进水管与数个除氧蒸发器13的出水口相通连;给水泵5的出水 管与省煤器12的进水管相通连,省煤器12的出水管与汽包11的一根进水管相通连;汽包 11的至少一根出水管与低温过热器9的进水管相通连,低温过热器9的出水管与高温过热器 8的进水管相通连,高温过热器8的出水管与外部用汽设备相通连;汽包ll底部设有数条出 水管和进水管,其中数条出水管与数个蒸发器10的进水管相通连,数条进水管与数个蒸发器 IO的出水管相通连。本专利技术的浮法玻璃熔窑中温次中压余热锅炉系统,其中所述余热'锅炉1本体烟道呈n型 布置,左右各有一个竖井烟道。本专利技术的浮法玻璃熔窑中温次中压余热锅炉系统,其中所述余热锅炉1烟气进口一侧的 竖井烟道内按烟气进入方向由下而上依次布置高温过热器8、低温过热器9、数个蒸发器10; 余热锅炉1烟气出口一侧的竖井烟道内按烟气进入方向由上而下依次布置省煤器12和数个除 氧蒸发器13。本专利技术的浮法玻璃熔窑中温次中压余热锅炉系统,其中所述余热锅炉为单锅筒布置。本专利技术的浮法玻璃熔窑中温次中压余热锅炉系统,其中所述除氧器4为压力式除氧器。本专利技术的浮法玻璃熔窑中温次中压余热锅炉系统,其中所述锅炉'1进口前的烟道6与旁 通烟道相通连,旁通烟道上设置有熔窑烟道主闸板门20,熔窑烟道主闸板门20后的旁通烟 道与烟囱2相通连。本专利技术的浮法玻璃熔窑中温次中压余热锅炉系统,其中所述汽包11与化学水加药装置 21相通连。本专利技术的浮法玻璃熔窑中温次中压余热锅炉系统,其中所述引风机3为并联的两台变频 引风机。本专利技术浮法玻璃熔窑中温次中压余热锅炉系统的有益效果1. 本系统产生中温次中压的过热蒸汽,克服低品位热源只用作纯低温低压余热锅炉热源 的一贯做法,提高了余热利用率和余热锅炉的效率,同时较高蒸汽参数有利于提高汽 轮发电机组的效率和降低设备制造难度,减少投资。2. 熔窑烟气参数的波动对锅炉运行的影响小,保证锅炉蒸汽参数的相对稳定,最大限度 地回收利用浮法玻璃熔窑产生的废气中的余热;3. 采用露天立式n型布置,结构紧凑、占地小。4. 采用自然循环方式,设计、制造、安装简便。5. 适用于排烟温度在45(TC以上的各种浮法玻璃熔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in型余热锅炉、2烟囱、3引风机、4除氧器、5给水泵、6烟道、7锅炉出口烟道、 8高温过热器、9低温过热器、10蒸发器、11汽包、12省煤器、13除氧蒸发器、20熔窑 烟道主闸板门、21化学水加药装置、22汽轮发电机组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详细结构、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参照附图l通过如下实施方式予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浮法玻璃熔窑中温次中压余热锅炉系统,其中余热锅炉1炉体内烟气进口至出 口间顺次设置有高温过热器8、低温过热器9、 4个蒸发器10、省煤器12和2个除氧蒸发器 13,余热锅炉1出口连接引风机3的进风口,弓l风机3的出风口与烟囱2相通连;压力式除 氧器4设置于余热锅炉1顶部,其上部设有循环水入口,其下部分别设置有数根出水管和进 水管,其中一根出水管与给水泵5的进水口相通连,另一根出水管与2个除氧蒸发器13的进水口相通连,2根进水管与2个除氧蒸发器13的出水口相通连;给水泵5的出水管与省煤器 12的进水管相通连,省煤器12的出水管与汽包11的一根进水管相通连;汽包11的出水管 与低温过热器9的进水管相通连,低温过热器9的出水管与高温过热器8的进水管相通连, 高温过热器8的出水管与外部汽轮发电机系统的蒸汽导管相通连;汽包11底部设有数条出水 管和进水管,其中3条出水管与4个蒸发器10的进水管相通连,3条进水管与4个蒸发器10 的出水管相通连。余热锅炉l本体烟道呈n型布置,左右各有一个竖井烟道,余热锅炉l烟气进口一侧的 竖井烟道内按烟气进入方向由下而上依次布置高温过热器8、低温过热器9、 4个蒸发器10; 余热锅炉1烟气出口一侧的竖井烟道内按烟气进入方向由上而下依次布置省煤器12和2个除 氧蒸发器13。余热锅炉,l也可采用单锅筒布置,前述设置按按烟气进入方向由下而上依次布 置高温过热器8、低温过热器9、蒸发器IO、省煤器12和除氧蒸发器13。锅炉1进口前的烟道6与旁通烟道相通连,旁通烟道上设置有熔窑烟道主闸板门20,熔 窑烟道主闸板门20后的旁通烟道与烟囱2相通连。汽包11与化学水加药装置21相通连。引风机3为并联的两台变频引风机, 一开一备,当一台出现故障不能运行时,随即可开 启另一台备用引风机,保证余热锅炉的正常运行和浮法玻璃熔窑的正常生产。凝结水或化学补充水由除氧器4顶部进入,经除氧器4 一次加热除氧后通过除氧水箱底 部的引出管分配到布置在锅炉尾部的除氧蒸发器13,与管外的热烟气进行热交换后温度达到 130'C左右并自然循环上升到除氧器4内深度除氧,然后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浮法玻璃熔窑中温次中压余热锅炉系统,其特征在于:余热锅炉(1)炉体内烟气进口至出口间顺次设置有高温过热器(8)、低温过热器(9)、数个蒸发器(10)、省煤器(12)和数个除氧蒸发器(13),余热锅炉(1)出口连接引风机(3)的进风口,引风机(3)的出风口与烟囱(2)相通连;除氧器(4)设置于余热锅炉(1)顶部,其上部设有循环水入口,其下部分别设置有数根出水管和进水管,其中至少一根出水管与给水泵(5)的进水口相通连,至少有另一根出水管与数个除氧蒸发器(13)的进水口相通连,至少有一根进水管与数个除氧蒸发器(13)的出水口相通连;给水泵(5)的出水管与省煤器(12)的进水管相通连,省煤器(12)的出水管与汽包(11)的一根进水管相通连;汽包(11)的至少一根出水管与低温过热器(9)的进水管相通连,低温过热器(9)的出水管与高温过热器(8)的进水管相通连,高温过热器(8)的出水管与外部用汽设备相通连;汽包(11)底部设有数条出水管和进水管,其中数条出水管与数个蒸发器(10)的进水管相通连,数条进水管与数个蒸发器(10)的出水管相通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应龙周军曾庆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南玻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