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浮式轨道巡检车的框架车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22827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磁浮式轨道巡检车的框架车体结构,车体选用由铝合金挤压型材焊接形成的框架结构用以承担该巡检车的载荷,实现长定子直线电机牵引和电机支撑轮牵引的双牵引模式,车厢底板仅吊挂部分车载电气设备,两端布置升降维护平台、车地通信设备安装支架,实现了不设设备夹层。车厢底板的两端配置防撞装置和车钩,使其满足轨道巡检车的部分功能要求。车厢框架结构较短,且具有四个车厢侧门,且两端设有带前开门的车头,留出了升降维护平台的操作位置。车厢框架结构的中部车顶部位设置了车顶空调,还在电气设备安装的两侧空间设置了镂空的复合铝合金盖板,保证车载电气设备的通风和适应巡检车与以500km/h高速运行的客运列车会车时的空气动力学压力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速磁浮交通领域内的特种车辆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磁 浮式轨道巡检车的框架车体结构。
技术介绍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缺乏一种能以高速巡检运行和以低速测量运行的轨 道巡检车。在该领域内设计与制造的轨道巡检车均以轮支撑与驱动,加上导 向支撑轮作为车辆安全运行的保障,但是这样的牵引模式车辆不具备高速巡 检运行的条件,使得客运线路维护的"天窗"时间过长,影响到客运线路的 运输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求轨道巡检车具备如下功能1) 清除轨道上的任何异物,检査轨道功能面(长定子面、滑行面、导 向面、供电轨、定位标志板等)的安装与使用情况,检査是否有侵入列车安 全运行的限界;2)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巡检工作;3) 如发现轨道故障应能做维护处理,在短时间内让列车通行;4) 兼备救援事故列车的任务;5) 精确测量轨道偏差,为线路调整工作提供依据。但是上述的要求却无法集成在一辆巡检车上,原高速磁浮客运车辆的车 体结构选择了铝合金挤压型材与三明治铝合金复合板的结构,包括设备夹层 作为载荷承担结构。然而这样的车体结构并不适应轨道巡检车的结构要求。 首先是设备夹层无法实现,车辆的全部载荷必须以车厢底板承担。其二是必 须考虑走行机构上的电机支撑轮所占空间,这就要求部分车载电气设备必须 安装在车厢内。目前急需一种质量较轻、结构合理、满足多种功能需求、强度与刚度合 适的磁浮式轨道巡检车的车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磁浮式轨道巡检车的框架车体结构,针对如何实现双 牵引模式和集成
技术介绍
中的功能要求为一体的车体结构的技术问题,利用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原有的长定子牵引模式、车辆悬浮导向控制模式、车辆运 控地面与车载协调模式、原有的车地通信模式等设计高速巡检功能,利用附 加外转子牵引电机作为支撑轮,配置高速视频监视、高速精确测量、升降维 护平台、车载混合动力等系统作为创新部分实现低速监测的功能,同时还可 以利用电机轮驱动模式实现自救与客运列车的救援,着重解决实现磁浮式轨 道巡检车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磁浮式轨道巡检车的框架车体结 构,包含车厢底板;车厢结构,其设置在车厢底板上;升降维护平台,其设置在车厢底板上,位于车厢结构的两端; 车地通信设备安装支架,其设置在车厢底板上,位于车厢结构的两端; 车载混合动力电网设备,其对称设置在车厢底板上,位于车厢结构之内, 可均衡整车的载荷;所述的车载混合动力电网设备的外部设置有隔音罩,该 隔音罩固定并密封在车厢底板上,防止发电机组运行时产生的噪声传入巡检 车得车厢内影响工作环境;所述的车厢底板采用框架结构,该车厢底板包含 底板框架;设置在底板框架两端的防撞装置,其用于巡检车的牵弓I与清除轨道上的 异物;设置在底板框架两端的车钩,作为其他车辆的牵引救援使用; 所述的底板框架包含利用横向框架连接的上层框架和下纵梁框架; 所述的上层框架包含依次从内至外纵向平行设置的固定纵梁、底板加强纵梁、电缆布置槽和纵向边梁;所述的固定纵梁用于固定车载混合动力电网设备,在固定纵梁和车载混合动力电网设备之间可设置缓振橡胶垫,从而减小车载混合动力电网设备的运行震动;所述的纵向边梁中还设置有气路型材,可简化轨道巡检车的气路系统;所述的下纵梁框架上还设置有下纵梁;所述的车厢底板还包含车厢底板上裙板,其设置在底板框架两侧,位于上层框架和下纵梁框架 之间,作为车厢底板下部安装设备检修盖板,还具备承受其他列车以500km/h速度会车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载荷的能力;所述的车厢底板的底板框架的上表面上还包含浇塑的橡胶地板或塑胶 地板, 一方面可以防油防滑,另一方面可以密封隔离噪声;所述的车厢结构包含车厢框架,该车厢框架比原车厢框架的结构短;车头,其固定在所述车厢框架的两端,该车头具有前开门,可适应高速 磁浮交通车辆以高速运行会车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学载荷; 车厢侧车门,其设置在所述车厢框架的两个侧面; 车窗,其设置在所述车厢框架的两个侧面; 车顶空调,其设置在所述车厢框架的顶部;车载电气设备安装隔离罩,其设置在车厢底板的上层框架之上,位于车 厢结构的内部两侧,该车载电气设备安装隔离罩内设置有车载电气设备;电气设备安装盖板,其固定在所述车厢框架的两个侧面的下部,与所述 的车载电气设备安装隔离罩对应设置,同车载电气设备安装隔离罩一起形成 车载电气安装空间,大多数车载电气设备都安装在车厢结构两侧的车载电气 安装空间内;车载混合动力电网设备通风盖板,其位于所述车厢框架的两个侧面,与 所述的车载混合动力电网设备对应设置; 所述的车厢框架包含-横向设置的车厢外侧门框架和车厢内侧门框架,用于安装车厢侧车门; 车顶空调框架,其设置在车厢框架的顶部,用于安装车顶空调; 车窗框架,其设置在车厢框架的侧面,用于安装车窗; 纵向设置在车厢框架顶部的车顶纵梁; 纵向设置在车厢框架侧面的车窗纵梁;纵向设置在车厢框架顶部的车顶空调支撑纵梁,用于安装车顶空调;车顶空调支撑板,设置在车顶空调框架和车顶空调支撑纵梁组成的空间内,用于支撑车顶空调;铆接板,其分别设置在车厢外侧门框架、车厢内侧门框架和车窗框架的端部,用于连接车厢底板; 所述的车厢框架还包含车窗立柱,其设置在所述的车窗纵梁之间,位于所述的车窗框架的内侧,与车窗框架对应设置;设置在车厢框架顶部的车门区车顶盖板、车顶盖板和车窗上部弧形盖板;所述的车载电气设备安装隔离罩包含隔离罩框架,其位置对应所述的车厢内侧门框架、车顶空调框架和车窗框架的位置设置,形成整体结构,维持强度;隔离罩上盖板,其紧固在隔离罩框架的上部; 隔离罩侧盖板,其紧固在隔离罩框架的内侧面; 所述的电气设备安装盖板包含 盖板框架,其四周具有开孔; 镂空面板,其固定在盖板框架的外侧; 镂空内板,其固定在盖板框架的内侧;镂空支撑板,其粘结在所述的镂空面板上,与镂空面板一同固定在盖板 框架的外侧;该镂空支撑板采用PMI (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材料,作为轻质 支撑,与镂空面板粘合的作用是提高该结构板的刚度和强度;所述的车载混合动力电网设备通风盖板包含通风盖板框架;通风镂空面板,其固定在通风盖板框架的外侧; 通风镂空内板,其固定在通风盖板框架的内侧;所述的电气设备安装盖板和车载混合动力电网设备通风盖板均采用镂 空的复合盖板结构,保证通风冷却的效果,同时满足与500km/h高速运行客 运列车会车时的空气动力学压力变化要求;所述的升降维护平台还包含设置在车厢底板上,位于车厢结构两端的操 作平台和安全护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磁浮式轨道巡检车的框架车体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 适应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工作情况,具备系统兼容性、可行性、可 使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的双牵引模式(长定子直线电机牵引和电机支撑轮 牵引);2) 、车体结构上不设置设备夹层,从而留出了电机支撑轮的安装空间。3) 该巡检车上装备有轨道清障、检测、视频监视、维护与维修、测速 定位等设备;4) 在任何故障工况下(巡检车自身的故障,如部分悬浮失效、部分导向失效、外部供电失效等。或者线路轨道故障,如长定子电缆脱落、功 能件紧固螺栓松动、滑行面与导向面变形超差等)具备自救能力,也能依靠 自身的行走轮牵引返回维修基地(或临近车站),并且能够对事故客运列车 实施救援。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浮式轨道巡检车的框架车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磁浮式轨道巡检车的框架车体结构包含: 车厢底板(6); 车厢结构(1),其设置在车厢底板(6)上; 升降维护平台(3),其设置在车厢底板(6)上,位于车厢结构(1)的两端;  车地通信设备安装支架(4),其设置在车厢底板(6)上,位于车厢结构(1)的两端; 所述的车厢底板(6)采用框架结构,该车厢底板(6)包含: 底板框架,该底板框架包含利用横向框架(64)连接的上层框架和下纵梁框架(68);  设置在底板框架两端的防撞装置(6b),其用于巡检车的牵引与清除轨道上的异物; 设置在底板框架两端的车钩(6a),作为其他车辆的牵引救援使用; 所述的车厢结构(1)包含: 车厢框架(1i),该车厢框架比(1i)原车厢 框架的结构短; 车载电气设备安装隔离罩(6e),其设置在车厢底板(6)的上层框架之上,位于车厢结构(1)的内部两侧,该车载电气设备安装隔离罩(6e)内设置有车载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安装盖板(1b),其固定在所述车厢框架(1i)的 两个侧面的下部,与所述的车载电气设备安装隔离罩(6e)对应设置,同车载电气设备安装隔离罩(6e)一起形成车载电气安装空间,大多数车载电气设备 都安装在车厢结构(1)两侧的车载电气安装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大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