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ESD保护器件、相应的电路系统及该器件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15905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13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单向ESD保护器件,包括:N+衬底;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向ESD保护器件、相应的电路系统及该器件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保护领域,特别涉及单向ESD保护器件、具有单向ESD保护器件的电路系统及单向ESD保护器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静电放电(ESD)现象是引起集成电路产品损伤甚至失效的重要原因。集成电路产品在生产、制造、装配以及工作过程中极易受到ESD的影响,造成产品内部损伤、可靠性降低。因此,研究高性能的ESD防护器件对提高集成电路的成品率和可靠性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0003]通常用作ESD保护的器件有二极管、BJT(三极管)、SCR(可控硅)等。二极管是最典型,也是最常用的ESD器件结构,利用其反向击穿特性将ESD浪涌脉冲钳位到一个较低的电压水平进行泄放,从而有效的保护后端产品。
[0004]对于二极管结构的ESD保护器件而言,一般采用如图1所示的结构。在N+衬底101'上外延形成N

外延层102',正面进行光刻、硼注入、推进,形成P

扩散区104';正面进行光刻、磷注入、推进,形成N+扩散区103';正面光刻、硼注入、推进,形成P+扩散区105'。表面钝化层106'起到介质隔离的作用。第一金属层107'、第二金属层108'分别表示ESD保护器件的两个电极端口,即为阳极、阴极。
[0005]图2展示了图1所示的ESD保护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当第二金属层108'接高电位,第一金属层107'接低电位时,电流依次通过N+衬底101'、N

外延层102'、P

扩散区104'、P+扩散区105'(第一金属层107'下方),表现为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特性。当第一金属层107'接高电位,第二金属层108'接低电位时,电流依次通过P+扩散区105'(第一金属层107'下方)、P

扩散区104'、N

外延层102'、N+衬底101',表现为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特性。
[0006]一般来讲,ESD保护器件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的问题:一是ESD保护器件要有足够的ESD抗干扰能力;二是ESD保护器件要能够泄放大电流;三是ESD保护器件需要较低的寄生电容。
[0007]在图1所示的二极管结构中,P

扩散区、N

外延层的浓度均比较低,可以获得低电容。N+扩散区103'与P+扩散区105'形成低电压触发区,因为高的掺杂浓度可以获得较低的击穿电压,从而获得低击穿电压、低电容的参数特性。不过由于由N+扩散区103'与P+扩散区105'组成的触发区接近器件表面,受到ESD脉冲冲击容易损坏失效,从而只有有限的ESD抗干扰能力,一般只有8

15kV(Contact Mode)。另外,二极管在反向击穿触发后的电流流通路径较长,从N+衬底101'、N

外延层102'、N+扩散区103'、P

扩散区104'、P+扩散区105'(第一金属层107'下方)。主要由于N

外延层102'的杂质浓度低,对应的瞬态电阻较大,因此对应较高的钳位电压,从而只有有限的泄放电流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向ESD保护器件、具有单
向ESD保护器件的电路系统以及单向ESD保护器件的制备方法。
[0009]单向ESD保护器件,包括:
[0010]N+衬底;
[0011]N

外延层,形成在N+衬底表面;
[0012]P

扩散区,设置在N

外延层的表面,并在N

外延层表面中间位置留出至少一片不具有P

扩散区的第一区域,P

扩散区与N

外延层形成第一PN结;
[0013]N+扩散区,自第一区域表面沿纵向向着N

外延层内延伸;
[0014]P+扩散区,覆盖在P

扩散区和N+扩散区上,P+扩散区与N+扩散区形成第二PN结;
[0015]第一金属层,设置在P+扩散区的正面;以及
[0016]第二金属层,设置在N+衬底的背面。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单向ESD保护器件正面的未覆盖第一金属层的区域还设有表面钝化层;N+衬底的背面被第二金属层完全覆盖。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N+衬底的晶向为<111,掺杂元素为砷,电阻率为0.002

0.005Ω.cm;N

外延层的掺杂元素为磷,电阻率为0.1

0.5Ω.cm,厚度为5

15μm。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层的材质为铝或铝铜或铝硅铜,厚度为2

4μm;第二金属层的材质为Ti/Ni/Ag,厚度为1000

/2000

/10000


[0020]具有单向ESD保护器件的电路系统,包括核心电路和单向ESD保护器件,核心电路连接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单向ESD保护器件的第二金属层连接第一节点,单向ESD保护器件的第一金属层连接第二节点,第一节点连接到正电压,且第二节点连接到接地或者低于第一节点处的电压的电压。
[0021]单向ESD保护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2]在N+衬底表面生长一层N

外延层;
[0023]在N

外延层的正面生长一层牺牲氧化层,在正面中间形成重掺杂磷的N+扩散区;
[0024]在正面N+扩散区的周围形成P

扩散区;
[0025]从正面光刻形成P+扩散区图形,再从正面硼注入和硼推进,形成P+扩散区;
[0026]在正面淀积隔离介质层;
[0027]正面光刻形成接触孔区;
[0028]正面溅射或蒸发金属或合金;
[0029]背面减薄,背面蒸发金属。
[00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N+衬底为晶向为<111>,杂质为砷,电阻率为0.002

0.005Ω.cm;N

外延层的杂质为磷,电阻率为0.1

0.5Ω.cm,厚度为5

15μm。
[00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先在正面中间光刻形成N+扩散区图形,然后从正面磷注入和磷推进,形成N+扩散区;P

扩散区的硼注入剂量为1
×
10
12
‑5×
10
12
cm
‑2,能量为60

120KeV;硼推进的温度条件为1000

1100℃,时间为12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单向ESD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衬底;N

外延层,形成在所述N+衬底表面;P

扩散区,设置在所述N

外延层的表面,并在所述N

外延层表面中间位置留出至少一片不具有P

扩散区的第一区域,所述P

扩散区与所述N

外延层形成第一PN结;N+扩散区,自所述第一区域表面沿纵向向着所述N

外延层内延伸;P+扩散区,覆盖在所述P

扩散区和所述N+扩散区上,所述P+扩散区与所述N+扩散区形成第二PN结;第一金属层,设置在所述P+扩散区的正面;以及第二金属层,设置在所述N+衬底的背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ESD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单向ESD保护器件正面的未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的区域还设有表面钝化层;所述N+衬底的背面被所述第二金属层完全覆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ESD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N+衬底的晶向为<111,掺杂元素为砷,电阻率为0.002

0.005Ω.cm;所述N

外延层的掺杂元素为磷,电阻率为0.1

0.5Ω.cm,厚度为5

15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ESD保护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质为铝或铝铜或铝硅铜,厚度为2

4μm;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材质为Ti/Ni/Ag,厚度为5.具有单向ESD保护件的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核心电路和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单向ESD保护器件,所述核心电路连接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所述单向ESD保护器件的第二金属层连接第一节点,所述单向ESD保护器件的第一金属层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一节点连接到正电压,且所述第二节点连接到接地或者低于所述第一节点处的电压的电压。6.单向ESD保护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N+衬底表面生长一层N

外延层;在N

外延层的正面生长一层牺牲氧化层,在正面中间形成重掺杂磷的N+扩散区;在正面N+扩散区的周围形成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龙张鹏杨珏琳许志峰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吉莱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