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碳复合工件固化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9694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碳碳复合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碳碳复合工件固化加工装置。它包括固化罐罐体和设置在固化罐罐体顶部中央的顶盖;顶盖中央处设置有加压机构,固化罐罐体底部设置有加热机构;固化罐罐体内在加压机构和加热机构之间设置有对碳碳复合工件进行上料固定的上料机构;加压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化罐罐体内底部的转动底座,转动底座上竖直设置有网筒;顶盖上方设置有前端向下驱动的直线驱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料机构中的排料件对每个不规则工件进行分隔和合理空间摆放,在最大化利用固化罐空间的同时保证了工件之间不会相互接触,同时在罐体中部还能完成碳纤维预浸布材料的固化加工。浸布材料的固化加工。浸布材料的固化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碳复合工件固化加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碳复合材料加工
,具体为一种碳碳复合工件固化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碳碳材料制备主要分为化学沉积法和液相浸渍法:其中液相浸渍法是将碳纤维预制体浸入液态浸渍剂中,通过真空、加压等措施使得浸渍剂渗入预制体的孔隙,再经过固化、碳化、石墨化等一系列处理过程,最后得到碳碳复合材料。而碳纤维预浸料热压罐固化成型,是将柔性碳碳复合材料进行叠放并加热加压,通过浇灌浸渍固化液使其表面完成固化;
[000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制备碳碳材料并进行浸渍固化加工时,浸渍固化装置单位体积内碳纤维预制体的数量越多,其制备效率越高,但是如果将碳纤维预制体相互紧贴,会导致浸渍液不易进入碳纤维预制体内,因此需要对碳纤维预制体进行分隔布料;在浸渍过程中,如何保证不同形态的碳纤维预制体同时且高效地进行固化加工,并确保它们之间不接触,且浸渍过程中稳定性强,不会倾倒、重叠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保证不同形态的碳纤维预制体同时且高效地进行固化加工,并确保它们之间不接触,且浸渍过程中稳定性强,不会倾倒、重叠。
[0005]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碳碳复合工件固化加工装置,它包括固化罐罐体和设置在固化罐罐体顶部中央的顶盖;所述顶盖中央处设置有加压机构,所述固化罐罐体底部设置有加热机构;所述固化罐罐体内在加压机构和加热机构之间设置有对碳碳复合工件进行上料固定的上料机构;所述加压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化罐罐体内底部的转动底座,所述转动底座上竖直设置有网筒;所述顶盖上方设置有前端向下驱动的直线驱动件,所述直线驱动件前端穿过顶盖在固化罐罐体内部连接设置有用于对堆叠的柔性碳碳复合材料进行加压的压块;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固化罐罐体内上部的环状的网格顶板和设置在固化罐罐体内下部的环状的网格底板,所述网格底板位于网格顶板正下方且其内圈与圆形的转动底座外缘固定连接;所述网格底板与网格顶板之间呈环形设置有多个的排料件,所述排料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格栅板,所述格栅板朝内端的上部设置有滑动挂扣,所述滑动挂扣与网筒顶部端面配合滑动;所述格栅板朝外端下部设置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与网格底板外缘端面配合锁紧;所述固化罐罐体一侧设置有可旋转打开的上料通道门。
[000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上料机构中的排料件对每个不规则工件进行分隔和合理空间摆放,在最大化利用固化罐空间的同时保证了工件之间不会相互接触,同时在罐体中部还能完成碳纤维预浸布材料的固化加工。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格栅板之间形成的扇形空间
仍然可能使其中的工件产生晃动倾斜。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网格底板和网格顶板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工件的限位插杆;所述限位插杆穿过网格底板和网格顶板上的网格空隙并紧贴工件外部竖立设置,所述限位插杆顶部设置有用于避免限位插杆从网格顶板上滑落的挡块;所述格栅板外端上部设置有把手。
[0009]上述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利用上下网格板的网格间隙,在紧贴工件的位置插入限位插杆,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彻底地对不规则工件各方位进行限位固定,完全解决了左右摇晃倾倒的问题。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格栅板之间形成的扇形空间其高度是一定的,体型较矮的工件依旧没办法完全利用这部分空间。
[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相邻的所述格栅板之间设置有多个限位搭杆;所述限位搭杆两端穿过工件两侧格栅板上的格栅空隙,水平且均匀布设在网格底板和网格顶板之间;所述限位搭杆两端设置有用于避免限位搭杆端头从格栅板的格栅空隙中脱出的挂钩。
[0012]上述改进的有益效果为:水平设置有限位搭杆,工作人员可以灵活地利用多个限位搭杆形成的隔断面对固定高度空间进行分隔利用,同时也能在竖直方向上对每层空间上放置的工件进行分隔固定。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便于工作人员将碳纤维预浸布材料放入固化罐内。
[00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顶盖与固化罐罐体之间设置有用于转动顶盖打开的旋转连接件;所述旋转连接件为铰接座。
[0015]上述改进的有益效果为:设置有顶部中央可旋转打开的顶盖,在快速移走加压机构的同时,帮助工作人员从中心处快速放入碳纤维预浸布材料进行固化加工。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工作人员不便了解固化罐内部加工状况。
[001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上料通道门上设置有用于观察固化罐罐体内部加工情况的观察窗。
[0018]上述改进的有益效果为:设置便于观察内部情况的观察窗。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加热机构如何具体地对固化罐内部进行加热。
[002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加热机构包括设置在固化罐罐体下部的电热件,所述固化罐罐体内底部设置有用于对固化罐罐体内进行加热的环形发热板,所述电热件为环形发热板供电放热。
[0021]上述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电热设备,对设置在罐体内部的环形发热板进行供电加热。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固化罐内部温度如何进行实时了解。
[002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化罐罐体顶部设置有用于监测其内部实时温度的测温件。
[0024]上述改进的有益效果为:设置有实时监测罐体内部温度的测温件,如工业温度计。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固化罐罐体内部的浸渍固化液浇灌完成后,会淤积在罐体内部,不便于后续的加工操作。
[002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化罐罐体侧边底部设置有用于快速排出浸渍固化液的排液件;所述排液件包括连通固化罐罐体内部的排液管和设置在排液管内并控制其通断的阀门。
[0027]上述改进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带阀门的排液管,将罐体内部的浸渍固化液及时排出。
[002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直线驱动件如何具体地实现直线驱动操作。
[002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直线驱动件为液压油缸。
[0030]上述改进的有益效果为:将直线驱动件优化为液压油缸,可实现高效便捷地直线驱动操作。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上视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图2中A

A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上料机构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碳复合工件固化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化罐罐体(1)和设置在固化罐罐体(1)顶部中央的顶盖(2);所述顶盖(2)中央处设置有加压机构(3),所述固化罐罐体(1)底部设置有加热机构(4);所述固化罐罐体(1)内在加压机构(3)和加热机构(4)之间设置有对碳碳复合工件进行上料固定的上料机构(5);所述加压机构(3)包括设置在固化罐罐体(1)内底部的转动底座(31),所述转动底座(31)上竖直设置有网筒(32);所述顶盖(2)上方设置有前端向下驱动的直线驱动件(34),所述直线驱动件(34)前端穿过顶盖(2)在固化罐罐体(1)内部连接设置有用于对堆叠的柔性碳碳复合材料进行加压的压块(33);所述上料机构(5)包括固定设置在固化罐罐体(1)内上部的环状的网格顶板(53)和设置在固化罐罐体(1)内下部的环状的网格底板(52),所述网格底板(52)位于网格顶板(53)正下方且其内圈与圆形的转动底座(31)外缘固定连接;所述网格底板(52)与网格顶板(53)之间呈环形设置有多个的排料件(51),所述排料件(51)包括竖直设置的格栅板(514),所述格栅板(514)朝内端的上部设置有滑动挂扣(511),所述滑动挂扣(511)与网筒(32)顶部端面配合滑动;所述格栅板(514)朝外端下部设置有锁紧装置(513),所述锁紧装置(513)与网格底板(52)外缘端面配合锁紧;所述固化罐罐体(1)一侧设置有可旋转打开的上料通道门(5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碳复合工件固化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底板(52)和网格顶板(53)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固定工件的限位插杆(55);所述限位插杆(55)穿过网格底板(52)和网格顶板(53)上的网格空隙并紧贴工件外部竖立设置,所述限位插杆(55)顶部设置有用于避免限位插杆(55)从网格顶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赢超刘俊锋王雄寻阳阳王绿春吴雨张丰乐刘曦阳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晶碳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