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功率模块
[0001]本公开涉及功率模块。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具有MOSFET(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等电力用开关元件的功率模块。这样的功率模块从工业设备到家电、信息终端、汽车用设备搭载于各种电气设备。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功率模块(功率器件)的马达驱动系统。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马达驱动系统中,功率模块构成为包含多个晶体管,根据从驱动电路输入的驱动信号,对马达供给三相的正弦波电压。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
397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为了电气设备的节能化,要求功率模块的电力转换效率的提高。为了电力转换效率的提高,例如功率模块中的电感的降低是有效的。
[0008]鉴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具有:绝缘基板;第一输入端子,其支承于所述绝缘基板;第二输入端子,其支承于所述绝缘基板;多个臂电路,其设置于所述绝缘基板;以及多个输出端子,其分别与所述多个臂电路对应,所述多个臂电路分别包含形成于所述绝缘基板的配线图案的一部分、以及经由所述配线图案的一部分而串联连接的第一开关元件以及第二开关元件,所述多个输出端子分别在所述多个臂电路中的对应的臂电路中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连接点连接,所述多个臂电路在沿所述绝缘基板的厚度方向观察时以与包围所述第一输入端子的圆重叠的方式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臂电路包含:第一臂电路、第二臂电路以及第三臂电路,所述配线图案包含:构成所述第一臂电路的第一配线部、构成所述第二臂电路的第二配线部以及构成所述第三臂电路的第三配线部,所述多个输出端子包含:与所述第一配线部连接的第一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配线部连接的第二输出端子以及与所述第三配线部连接的第三输出端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线部、所述第二配线部以及所述第三配线部在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以所述第一输入端子为中心等角度间隔地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入端子包含相互分离地配置的第一端子部、第二端子部以及第三端子部,所述第一端子部与所述第一配线部连接,所述第二端子部与所述第二配线部连接,所述第三端子部与所述第三配线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部、所述第一输出端子以及所述第一输入端子在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端子的第一直线上排列配置,所述第二端子部、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以及所述第一输入端子在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端子的第二直线上排列配置,所述第三端子部、所述第三输出端子以及所述第一输入端子在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端子的第三直线上排列配置。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线部、所述第二配线部以及所述第三配线部分别包含:在沿所述厚度方向观察时从所述第一输入端子呈放射状延伸的第一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导电部相连且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导通的第二导电部、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和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连接点导通的第三导电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导通的第四导电部,所述第一输出端子、所述第二输出端子以及所述第三输出端子分别配置于所述第一配
线部中的所述第三导电部、所述第二配线部中的所述第三导电部以及所述第三配线部中的所述第三导电部,所述第一端子部、所述第二端子部以及所述第三端子部分别配置于所述第一配线部中的所述第四导电部、所述第二配线部中的所述第四导电部以及所述第三配线部中的所述第四导电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线部、所述第二配线部以及所述第三配线部分别还包含:被输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开关动作的第一控制信号的第五导电部、被输入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开关动作的第二控制信号的第六导电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板具有:基板主面,其朝向所述厚度方向的一方,形成有所述配线图案。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功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电路、所述第二臂电路以及所述第三臂电路各自中的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具有:第一元件主面以及第一元件背面,它们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相互分离,在所述第一元件主面配置有第一主面电极以及第一控制电极,在所述第一元件背面配置有第一背面电极,所述第一臂电路、...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