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分解方法、复合材料技术

技术编号:3807735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6 0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分解方法、复合材料,可以利用简单的方法来适当地管理放电间隙,并可以利用在放电间隙处发生的放电而产生的冲击波来有效地破坏作为绝缘材料的粘接剂,从而从复合材料中分解多个导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分解方法,包括:突起部形成工序,在第一导体的特定的部位形成具有弹力的突起部;复合材料形成工序,在第一导体的突起部的竖立方向上涂布绝缘材料,利用绝缘材料将第一导体与位于突起部的突出端部侧的第二导体接合或者结合,从而形成复合材料;及,分离工序,借由向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之间施加电脉冲,来破坏绝缘材料,将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分离。将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分离。将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材料分解方法、复合材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分解方法、复合材料。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使用粘接剂将构成汽车车身的多个零件之间接合或者结合的车身组装方法正在普及。由于该方法有助于车身的轻量化,因此显示出在国内外逐渐发展的迹象。另一方面,也有将废车的车身解体为多个构成部分,然后将可用的部分再利用或者再循环的动向。由此提出了一种技术,其是在使用将作为车身的构成部分的多个部件利用粘接剂接合或者结合而成的复合材料的情况下,将该复合材料形成为在粘接剂层中预先埋设有电热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材料。借由对电热线通电,从而对粘接剂层进行加热,并进行软化、劣化或者熔融,从而使复合材料容易分解。另一方面,也有关于改善利用电脉冲来分解对象物的方法的提案,所述对象物结合或者接合有绝缘体与导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0003][先前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

6724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20

694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08]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预先埋设在粘接剂层中的电热线的配线路线的选择、和电热线的规格的选择等伴随着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也考虑应用专利文献2的技术来作为分解粘接剂层的手段,不使用电热线,而借由利用电脉冲所产生的放电来分解复合材料。然而,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为了引起产生足以破坏绝缘材料的冲击波的放电,需要适当地管理放电间隙。特别是,在作为分解对象的复合材料为长条形的情况下,在复合材料的整个区域中适当地管理放电间隙是极其困难的。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分解方法、复合材料,可以利用简单的方法来适当地管理放电间隙,并可以利用在放电间隙处发生的放电而产生的冲击波来有效地破坏作为绝缘材料的粘接剂,从而从复合材料中分解多个导体。将利用粘接剂接合或者结合多个部件而成的复合材料分解,并将各个部件以可再利用或者再循环的方式回收,由此减少制造新部件的机会,并减轻对环境的负荷,例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
[0010][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1](1)一种复合材料分解方法,包括:突起部形成工序(例如,后述的突起部形成工序S1),在第一导体(例如,后述的第一导体7)的特定的部位形成具有弹力的突起部(例如,后述的突起部10);复合材料形成工序(例如,后述的复合材料形成工序S2),在前述第一导体的前述突起部的竖立方向上涂布绝缘材料(例如,后述的绝缘材料9),利用前述绝缘材料将前述第一导体与位于前述突起部的突出端部(例如,后述的突出端部101)侧的第二导体(例
如,后述的第二导体8)接合或者结合,从而形成复合材料(例如,后述的复合材料1);及,分离工序(例如,后述的分离工序S3),借由向前述第一导体与前述第二导体之间施加电脉冲,来破坏前述绝缘材料,将前述第一导体与前述第二导体分离。
[0012](2)根据上述(1)所述的复合材料分解方法,其中,前述突起部形成工序是以从前述突出端部朝向基端部(例如,后述的基端部102)宽度变宽的方式形成前述突起部的工序。
[0013](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复合材料分解方法,其中,前述复合材料形成工序包括接触形成工序(例如,后述的接触形成工序S221),所述接触形成工序是应用在表面形成有绝缘性的膜(例如,后述的绝缘性的膜15)的导体作为前述第二导体,并使前述突起部的突出端部(例如,后述的突出端部101)接触前述绝缘性的膜。
[0014](4)一种复合材料(例如,后述的复合材料1),由电脉冲进行分离,所述复合材料(例如,后述的复合材料1)具有:突起部(例如,后述的突起部10),具有弹力,以从自身的基端部(例如,后述的基端部102)朝向突出端部(例如,后述的突出端部101)延伸的方式形成在第一导体(例如,后述的第一导体7)和第二导体(例如,后述的第二导体8)之中的至少一方的导体上;及,绝缘材料(例如,后述的绝缘材料9),涂布在形成有前述突起部的部位,将前述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接合或者结合。
[0015](5)根据上述(4)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前述突起部从前述突出端部朝向前述基端部宽度变宽。
[0016](6)根据上述(4)或(5)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在前述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之中的至少另一方的导体上,具有供前述突起部的前述突出端部接触的绝缘性的膜(例如,后述的绝缘性的膜15)。
[0017](7)一种复合材料分解方法,对复合材料(例如,后述的复合材料1)进行分解,所述复合材料是利用绝缘材料(例如,后述的绝缘材料9)的涂布层将第一导体(例如,后述的第一导体7)与第二导体接合或者结合而成,所述第一导体在规定部位形成有具有弹力的突起部(例如,后述的突起部10),所述绝缘材料的涂布层设置在前述突起部的竖立方向侧,所述第二导体位于前述突起部的突出端部(例如,后述的突出端部101),所述复合材料分解方法包括:连接工序(例如,后述的连接工序S31),将前述第一导体及前述第二导体电连接于规定的电脉冲产生源(例如,后述的高电压脉冲产生装置3);及,分离工序(例如,后述的破坏分离工序S32),向在前述连接工序中电连接于前述电脉冲产生源的前述第一导体与前述第二导体之间施加电脉冲,使前述突起部的前述突出端部与前述第二导体之间的放电间隙产生由绝缘破坏的电流而引起的冲击波,由此来破坏前述绝缘材料,将前述第一导体与前述第二导体分离。
[0018](8)根据上述(7)所述的复合材料分解方法,其中,前述突起部从前述突出端部朝向基端部(例如,后述的基端部102)宽度变宽。
[0019](9)根据上述(7)或(8)所述的复合材料分解方法,其中,在前述第二导体上形成有绝缘性的膜(例如,后述的绝缘性的膜15),前述突起部与前述膜接触。
[0020](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1]在(1)的复合材料分解方法中,即使复合材料为长条形,并且同时设置有多个突起部,但由于突起部具有弹力,因此仍可以适当地管理各个突起部和与其对应的第一或者第二导体之间的放电间隙。借由在绝缘材料中各个突起部均匀地产生由按上述方式管理的在
放电间隙处发生的绝缘破坏的电流而引起的冲击波,可以有效地破坏绝缘材料,将构成复合材料的多个导体分解。将利用粘接剂接合或者结合多个部件而成的复合材料分解,并将各个部件以可再利用或者再循环的方式回收,由此减少制造新部件的机会,并减轻对环境的负荷,例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
[0022]在(2)的复合材料分解方法中,在突起部形成工序中形成的突起部从突出端部朝向基端部宽度变宽。由此,突起部在基端部侧立起的反弹力较大,有利于放电间隙的管理,另一方面,突出端部呈锥形,因此容易与对应的导体部发生绝缘破坏。
[0023]在(3)的复合材料分解方法中,绝缘性的膜形成突起部的突出端部与第二导体之间的放电间隙。由此,即使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分解方法,包括:突起部形成工序,在第一导体的特定的部位形成具有弹力的突起部;复合材料形成工序,在前述第一导体的前述突起部的竖立方向上涂布绝缘材料,利用前述绝缘材料将前述第一导体与位于前述突起部的突出端部侧的第二导体接合或者结合,从而形成复合材料;及,分离工序,借由向前述第一导体与前述第二导体之间施加电脉冲,来破坏前述绝缘材料,将前述第一导体与前述第二导体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分解方法,其中,前述突起部形成工序是以从前述突出端部朝向基端部宽度变宽的方式形成前述突起部的工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材料分解方法,其中,前述复合材料形成工序包括接触形成工序,所述接触形成工序是应用在表面形成有绝缘性的膜的导体作为前述第二导体,并使前述突起部的突出端部接触前述绝缘性的膜。4.一种复合材料,由电脉冲进行分离,所述复合材料的特征在于,具有:突起部,具有弹力,以从自身的基端部朝向突出端部延伸的方式形成在第一导体和第二导体之中的至少一方的导体上;及,绝缘材料,涂布在形成有前述突起部的部位,将前述第一导体与第二导体接合或者结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材料,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山哲史山本大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