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一体化高强度轴承腔供油隔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03833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1:04
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一体化高强度轴承腔供油隔热结构,通过一体化后盖组件结构,将供油管组件与蒙皮隔热组件结构进行集成,能够在可视条件下完成转子、静子的装配工作,同时,通过设计顶丝孔结构,可以非常方便地完成后盖组件分解工作,避免磕伤密封装置等结构,大幅提升轴承腔供油隔热结构装配分解可靠性;通过带加强筋的内蒙皮结构,优化蒙皮隔热组件结构,在高压差条件下,减小外蒙皮应力、蒙皮隔热组件变形量,提升轴承腔隔热结构强度刚度,提高轴承腔工作可靠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一体化高强度轴承腔供油隔热结构


[0001]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一体化高强度轴承腔供油隔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高温、高转速工况对发动机轴承工作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润滑油带走轴承高速旋转摩擦而产生的热量,同时,为了使轴承腔内处于较低的温度环境,需要设计隔热结构防止外界高温环境对轴承工作环境造成影响。目前,现有轴承腔供油隔热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弊端:1、现有轴承腔供油隔热结构装配顺序为先分别将供油管组件、后盖组件装配至机匣上,用螺栓将供油管组件与后盖组件固定,后将上述零组件整体盲装至转子上,装配过程中不能使用引导结构,可能导致密封装置损坏,影响发动机使用安全;2、现有轴承腔供油隔热结构中蒙皮隔热组件内只填充隔热层,结构强度较低,在某些工作状态下,蒙皮隔热组件内、外两侧压差较大,可能导致蒙皮隔热组件变形或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一体化高强度轴承腔供油隔热结构,包括:
[0004]转子,与转子连接的机匣;安装在机匣上的供油管,罩在供油管上的盘状的蒙皮隔热组件;其中,机匣径向外侧上具有供油口,其特征在于,
[0005]在所述供油口上安装有供油座,供油座一端固定在所述供油口上,另一端为与供油座转接座插合连接的管口;
[0006]供油座转接座具有套在供油座管口的筒口以及与供油管连接的套口,供油座转接座将供油座的油通入供油管中;
[0007]供油座转接座上还具有与蒙皮隔热组件配合安装的凸起,蒙皮隔热组件具有容纳所述凸起的凹陷;
[0008]安装时,供油管一端通过供油座转接座固定安装在蒙皮隔热组件径向外侧,另一端固定在蒙皮隔热组件径向内侧;将供油座转接座的筒口插入供油座的管口中之后,蒙皮隔热组件固定安装在机匣上。
[0009]优选的是,蒙皮隔热组件包括内蒙皮、外蒙皮以及填充在内蒙皮与外蒙皮之间的隔热层,其中,内蒙皮具有辐射状的加强筋。
[0010]优选的是,供油座为筒状结构,其外圆柱面具有限位法兰,供油座的一端插入所述供油口上,并通过限位法兰限位;供油座的另一端与所述供油座转接座连接的管口。
[0011]优选的是,供油座的一端通过第四胶圈密封,供油座的管口通过第五胶圈密封。
[0012]优选的是,所述凸起为圆柱形凸起,所述凹陷为圆柱形凹陷。
[0013]优选的是,供油管通过第三螺钉与锁片固定连接,供油座转接座通过第四螺钉与耳片进行连接。
[0014]优选的是,蒙皮隔热组件上具有多个顶丝孔,蒙皮隔热组件通过顶丝孔与机匣安装,能够实现蒙皮隔热组件与机匣的快速拆装。
[0015]本申请的优点包括:1、通过一体化后盖组件结构,将供油管组件与蒙皮隔热组件结构进行集成,能够在可视条件下完成转子、静子的装配工作,同时,通过设计顶丝孔结构,可以非常方便地完成后盖组件分解工作,避免磕伤密封装置等结构,大幅提升轴承腔供油隔热结构装配分解可靠性;
[0016]2、通过带加强筋的内蒙皮结构,优化蒙皮隔热组件结构,在高压差条件下,减小外蒙皮应力、蒙皮隔热组件变形量,提升轴承腔隔热结构强度刚度,提高轴承腔工作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申请一优选实施方式新型一体化高强度轴承腔供油隔热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申请一优选实施方式新型一体化高强度轴承腔供油隔热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20]如图1

2所示,由安装座1、第一胶圈2、第一螺钉3、衬套4、密封装置5、收油环6、第二胶圈7、第三胶圈8、转子9、密封装置10、轴承11、机匣12、第二螺钉13、第六胶圈14、带加强筋的内蒙皮15(含顶丝孔31)、隔热层16、外蒙皮17、铆钉18、双联锁片19、喷嘴20、供油管21、第四胶圈22、供油转接座23、平锥头半空心铆钉24、第三螺钉25、锁片26、第五胶圈27、供油座28、第四螺钉29、耳片30组成。
[0021]具体为:蒙皮隔热组件由带加强筋的内蒙皮15(含顶丝孔31)、外蒙皮17组成,隔热层16根据加强筋形状裁剪后填充于内蒙皮15与外蒙皮17之间,内蒙皮15与外蒙皮17径向外侧通过平锥头半空心铆钉24连接固定、径向内侧通过铆钉18固定;蒙皮隔热组件与衬套4、安装座1通过第一螺钉3连接固定,并使用双联锁片19锁紧,第一胶圈2位于蒙皮隔热组件与衬套之间,起密封作用;供油管组件由喷嘴20、供油管21、供油座转接座23组成;供油管组件与蒙皮隔热组件通过第三螺钉25、第四螺钉29进行连接,并使用锁片26、耳片30进行锁紧,蒙皮隔热组件与供油管组件共同组成一体化后盖组件;供油座与机匣12通过螺栓连接,第四胶圈22位于供油座与机匣12之间,起密封作用;一体化后盖组件与机匣12使用螺栓13固定,第六胶圈14位于机匣12与后盖组件之间,起密封作用;两个第五胶圈27位于后盖组件与供油座组件之间,起密封作用。
[0022]转子由轴9与收油环6组成,第二胶圈7、第三胶圈8位于轴9与收油环6之间,起密封作用;静子由机匣12与一体化后盖组件、供油座组件组成;轴承11位于转子与静子之间,起支撑作用;密封装置10位于轴9与机匣12之间,起密封作用;密封装置5位于转子与静子之
间,起密封作用;转子与静子之间形成低温低压滑油腔A腔,静子外侧为高温高压气腔B腔。
[0023]实施实例:
[0024]滑油通过机匣12、供油座组件、一体化后盖组件中的供油管组件进入低压滑油腔A腔,后经转子进入轴承,起润滑冷却的作用;蒙皮隔热组件中隔热层16起隔热作用,避免高温高压气腔B腔的热量进入低温低压滑油腔A腔,为轴承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采用一体化高强度轴承腔供油隔热结构后,装配顺序可以调整为先将转子与机匣12进行装配,将第四胶圈22、供油座28、第五胶圈27装配在机匣12上,之后使用引导结构,在可视条件下将一体化后盖组件装配在机匣12上,完成转子与静子的装配工作,避免磕伤密封装置5等结构;在分解过程中,使用顶丝孔31可直接将一体化后盖组件从机匣12上分解下来,大幅提升一体化高强度轴承腔供油隔热结构装配分解可靠性。
[0025]同时,经仿真计算,采用一体化高强度轴承腔供油隔热结构,优化蒙皮隔热组件,使用带加强筋的内蒙皮15后,在同样的边界条件下,外蒙皮17应力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一体化高强度轴承腔供油隔热结构,包括:转子(9),与转子(9)连接的机匣(12);安装在机匣(12)上的供油管(21),罩在供油管(21)上的盘状的蒙皮隔热组件;其中,机匣(12)径向外侧上具有供油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供油口上安装有供油座(28),供油座(28)一端固定在所述供油口上,另一端为与供油座转接座(23)插合连接的管口;供油座转接座(23)具有套在供油座(28)管口的筒口以及与供油管(21)连接的套口,供油座转接座(23)将供油座(28)的油通入供油管(21)中;供油座转接座(23)上还具有与蒙皮隔热组件配合安装的凸起,蒙皮隔热组件具有容纳所述凸起的凹陷;安装时,供油管(21)一端通过供油座转接座(23)固定安装在蒙皮隔热组件径向外侧,另一端固定在蒙皮隔热组件径向内侧;将供油座转接座(23)的筒口插入供油座(28)的管口中之后,蒙皮隔热组件固定安装在机匣(12)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一体化高强度轴承腔供油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蒙皮隔热组件包括内蒙皮(15)、外蒙皮(17)以及填充在内蒙皮(15)与外蒙皮(17)之间的隔热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子昊程荣辉曹茂国苏壮郭松张杰一郑凯李国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