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轴承座与轴承腔回油池一体化结构
[0001]本申请属于发动机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轴承座与轴承腔回油池一体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轴承座是将主轴承外圈与发动机承力结构相连接的关键部件,起到保证发动机主轴承稳定工作的作用。发动机轴承腔是发动机主轴、主轴承、供油喷嘴、密封装置、回油结构、通风结构等的综合体。低温、清洁的滑油对轴承等生热部件冷却润滑之后需要以最短的时间和最短的路径从轴承腔排出去。每个轴承腔的底部设计一个合适的空间,存放待排出轴承腔的滑油,这个空间即为轴承腔回油池。轴承腔回油池主要作用是短时存储滑油、避免轴承腔内高速转动部件产生气流对滑油油气流动路径的影响,回油池结构是否合理是保证轴承腔滑油油气介质能否顺利排出的关键因素。
[0003]目前部分发动机轴承腔设计方案中,轴承座与回油池为独立结构,从功能上也无相关性,具体有以下缺点:回油池结构不能对高速运动的滑油油气介质形成有效的降速,对滑油回油不利;回油池内回油口的位置不合适,对滑油回油不利。
[0004]因此,希望有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轴承座与轴承腔回油池一体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涡轮盘(3)以及后轴承座,所述涡轮盘(3)的前侧形成前轴承腔,所述涡轮盘(3)与所述后轴承座之间形成后轴承腔前段,所述后轴承座内部形成后轴承腔后段,其中,所述涡轮盘(3)上设置有前轴承安装部以及后轴承安装部,所述前轴承安装部与前轴承(2)的外圈过盈配合,所述后轴承安装部与后轴承(4)的内圈过盈配合,所述涡轮盘(3)上开设有轴向通孔,所述轴向通孔用于连通所述前轴承腔与所述后轴承腔前段;所述后轴承座包括第一后轴承座安装部(5)以及第二后轴承座安装部(7),所述第一后轴承座安装部(5)与所述后轴承(4)的外圈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后轴承座安装部(7)安装在所述涡轮盘(3)上,所述后轴承座上沿轴向开设有多个后轴承座导油孔(11),所述后轴承座导油孔(11)用于连通所述后轴承腔前段与所述后轴承腔后段,所述后轴承座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后轴承腔后段连通的回油池(8),所述回油池(8)具有回油口,所述回油池(8)上方设置有后轴承座遮挡部(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兴龙,冷子昊,李国权,苏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