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封严可靠性航空发动机滑油通风系统
[0001]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封严可靠性航空发动机滑油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高温、高转速工况对航空发动机轴承工作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润滑油带走轴承高速旋转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了防止轴承腔内滑油泄漏,需设计滑油引气通风系统,以保证足够的封严压力差。典型的航空发动机滑油通风系统共包含3个轴承腔,即前轴承腔、中轴承腔和后轴承腔,滑油箱腔与附件机匣腔相连通,滑油回油系统通过回油泵组将前轴承腔、中轴承腔和后轴承腔内油气混合物抽回至滑油回油管路,经油气分离器进入滑油箱腔内,滑油通风系统主要包含2个流路,即引气流路和滑油通风流路。当发动机处于较低转速时,低压气体通过引气管路流入轴承腔,经通风管路流出轴承腔,但是,传统的引气系统引进的气压会随着发动机的转速改变,使引气压力与轴承腔腔压的差值不能保持理想状态,导致前、中腔轴承腔封严压差较低,不能满足封严要求,导致滑油泄漏;回油泵组回油能力较低,对轴承腔内油气抽吸能力较弱,影响轴承腔抽油气效果,可能会导致滑油泄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封严可靠性航空发动机滑油通风系统,用于给航空发动机轴承腔提供封严压差,轴承腔包括前轴承腔(A),中轴承腔(B)以及后轴承腔(C),其中前轴承腔(A)与中轴承腔(B)采用接触式密封,后轴承腔(C)采用非接触处式密封;其特征在于,前轴承腔(A),中轴承腔(B)以及后轴承腔(C)分别连接引气管路;引气管路将发动机的气体分别引入前轴承腔(A),中轴承腔(B)以及后轴承腔(C)中;前轴承腔(A),前轴承腔(A)联通用于排气的第一滑油腔通风路,中轴承腔(B)连接用于排气的第二滑油腔通风路,后轴承腔(C)连接用于排气的第三滑油腔通风路,第一滑油腔通风路与第二滑油腔通风路联通后再与第三滑油腔通风路联通形成主滑油腔通风路,主滑油腔通风路通入附件机匣腔(E),附件机匣腔(E)具有用于排放气体的离心通风器(3)与高空活门(2);主滑油腔通风路具有通风活门(5);在第一滑油腔通风路与第二滑油腔通风路联通之后,主滑油腔通风路之前处具有通风电磁阀(7);当发动机转速低于预设值时,电磁阀(7)关闭,当发动机转速高于预设值时,电磁阀(7)打开;中轴承腔(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冷子昊,程荣辉,曹茂国,苏壮,侯宏建,胡兴龙,谷智赢,宋冠麟,李国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