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速行星齿轮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98915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30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速行星齿轮箱,涉及数控机床机械自动化领域,包括输入壳体,所述输入壳体上设置输入轴、输出壳体以及换挡器,所述输出壳体上设置输出轴、内齿圈以及通过行星架设置行星轮,所述输入轴上设置太阳轮,所述输出轴与行星架连接,所述行星架上设置第二离合器齿盘,输入壳体内部设置第一离合器齿盘,所述换挡器上设置换挡拨叉以及滑动离合器,所述输入壳体上圆柱导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直连1:1高速传动同以及经过行星减速机构减速增扭后的低速传动,使得装置可以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此外改进了换挡结构方式,将减速机内部齿轮模数加大,减速机承载能力大幅提高,换挡器采用电机驱动,方便实现数控程序自动换挡。方便实现数控程序自动换挡。方便实现数控程序自动换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速行星齿轮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机床机械自动化领域,具体是一种双速行星齿轮箱。

技术介绍

[0002]数控机床主轴由主轴电机提供动力带动刀具或工件旋转完成工件的加工。主轴电机一般分为高速低扭主轴电机和低速高扭主轴电机两类。当数控机床采用高速低扭主轴电机方案时主轴可以达到较高转速,此时机床可以进行小进给、小切削量的精加工,但机床无法完成大进给、大切削量的粗加工。当数控机床采用低速高扭主轴电机方案时主轴可以达到较高扭矩,此时机床可以进行大进给、大切削量的粗加工,但机床主轴无法高速旋转,工件精加工表面质量差,限制了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
[0003]现有的可换挡位双速齿轮箱,多采用平行轴齿轮结构,此类齿轮箱由于机械原理结构限制,同等传动功率时齿轮箱体积较大,由于体积较大导致龙门型数控机床无法使用,现有的可换挡位双速齿轮箱的换挡机构无法与数控系统联动,无法实现数控程序自动换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速行星齿轮箱,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双速行星齿轮箱,包括输入壳体,输出壳体以及换挡器,所述输入壳体内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输入轴,所述输出壳体通过螺栓设置于输入壳体上,所述输出壳体内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输出轴,所述输出壳体内部通过轴承设置有行星架,行星架上设置有行星轮,所述输入轴右侧末端位于输入壳体内部设置有太阳轮,所述太阳轮与行星轮相互啮合,所述输出壳体内部还通过轴承设置内齿圈,所述行星轮与内齿圈啮合,所述输出轴的左侧末端与行星架连接,所述行星架上还设置有第二离合器齿盘,所述输入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一离合器齿盘,所述输入壳体顶部还设置有换挡器,换挡器上设置有换挡拨叉,所述输入壳体左侧内壁上还设置有圆柱导轨,所述换挡拨叉与圆柱导轨滑动连接,所述换挡拨叉上还设置有滑动离合器。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行星轮、太阳轮、行星架以及内齿圈构成行星减速机构。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离合器的外齿与内齿圈的内齿啮合。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离合器沿内齿圈的内齿轴向滑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离合器的内齿可与第二离合器齿盘的外齿啮合。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换挡器包括设置于输入壳体上方的蜗轮蜗杆减速机,蜗轮蜗杆减速机的动力输入端设置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蜗轮蜗杆减
速机的动力输入轴连接,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圆柱齿轮,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底部还滑动设置有齿条,所述圆柱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所述滑动拨叉设置于齿条底部,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上还设置有位置感应开关。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离合器的内齿可与第一离合器齿盘的外齿啮合。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行星轮通过销插设置于行星架上。
[00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在输入轴、太阳轮、行星轮以及输出轴的作用下,不仅使得该装置可以实现直连1∶1高速传动同时也可以实现经过行星减速机构减速增扭后的低速传动,使得装置可以更好地满足数控机床高速高效进行小进给、小切削量的精加工和大进给、大切削量的粗加工的要求;
[0016]2、利用换挡器带动换挡拨叉以及滑动离合器移动,改进了换挡结构方式,使整机结构更加紧凑,同时将减速机内部齿轮模数加大,减速机承载能力大幅提高此外换挡器采用电机驱动,方便与机床数控系统连接,实现数控程序自动换挡。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主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左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高位档时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低位挡时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换挡器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换挡器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注释:1、输入轴;2、输入壳体;3、换挡拨叉;4、换挡器;401、步进电机;402、蜗轮蜗杆减速机;403、圆柱齿轮;404、齿条;405、位置感应开关;5、输出壳体;6、行星轮;7、太阳轮;8、行星架;9、输出轴;10、内齿圈;11、第一离合器齿盘;12、滑动离合器;13、第二离合器齿盘;14、圆柱导轨;15、销插。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专利技术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范围。
[0026]实施例
[0027]请参阅图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双速行星齿轮箱,包括输入壳体2,所述输入壳体2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输入轴1,所述输入壳体2上通过螺栓设置有输出壳体5,输出壳体5内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输出轴9,所述输出壳体5内通过轴承设置有行星架8,行星架8上通过销插15设置有行星轮6,所述输入轴1右侧末端位于输入壳体2内部设置有太阳轮7,所述太阳轮7与行星轮6相互啮合,所述输出壳体5内部还设置有内齿圈10,所述行星轮6
与内齿圈10啮合,所述行星轮6、太阳轮7、行星架8以及内齿圈10构成减速机构,所述输出轴9的左侧末端与行星架8连接,所述行星架8上还设置有第二离合器齿盘13,所述输入壳体2内部设置有第一离合器齿盘11,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输入轴1的左侧末端与动力设备的动力输出轴连接,通过电力设备带动输入轴1转动,此时,输入轴1带动太阳轮7转动,太阳轮7带动行星轮6在内齿圈10上运动,行星架8会在行星轮6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同时因为行星架8与输出轴9连接,从而使得行星架8可以带动输出轴9转动,此时因在太阳轮7以及行星轮6的作用下,会将输入轴1输入的转动速度进行削减后再由输出轴9输出,从而实现相应的减速效果。
[0028]所述输入壳体2顶部还设置有换挡器4,所述换挡器4包括通过与输入壳体2上方的蜗轮蜗杆减速机402,蜗轮蜗杆减速机402的动力输入轴上设置有步进电机401,步进电机401的动力输出轴与蜗轮蜗杆减速机402的动力输入轴连接,利用步进电机401即可带动蜗轮蜗杆减速机402运作,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402的动力输出轴上设置有圆柱齿轮403,输送蜗轮蜗杆减速机402底部还滑动设置有齿条404,所述圆柱齿轮403与齿条404相互啮合,所述齿条404底部设置有换挡拨叉3,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402上还设置有位置感应开关405,所述输入壳体2左侧内壁上还设置有圆柱导轨14,所述换挡拨叉3与圆柱导轨14滑动连接,所述换挡拨叉3上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速行星齿轮箱,包括输入壳体(2),输出壳体(5)以及换挡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壳体(2)内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输入轴(1),所述输出壳体(5)通过螺栓设置于输入壳体(2)上,所述输出壳体(5)内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输出轴(9),所述输出壳体(5)内部通过轴承设置行星架(8),行星架(8)上设置有行星轮(6),所述输入轴(1)右侧末端位于输入壳体(2)内部设置有太阳轮(7),所述太阳轮(7)与行星轮(6)相互啮合,所述输出壳体(5)内壁内部还通过轴承设置内齿圈(10),所述行星轮(6)与内齿圈(10)啮合,所述输出轴(9)的左侧末端与行星架(8)连接,所述行星架(8)上还设置有第二离合器齿盘(13),所述输入壳体(2)内部设置有第一离合器齿盘(11),所述输入壳体(2)顶部还设置有换挡器(4),换挡器(4)上设置有换挡拨叉(3),所述输入壳体(2)左侧内壁上还设置有圆柱导轨(14),所述换挡拨叉(3)与圆柱导轨(14)滑动连接,所述换挡拨叉(3)上还设置有滑动离合器(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速行星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6)、太阳轮(7)、行星架(8)以及内齿圈(10)构成行星减速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速行星齿轮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潘聚刚李田阳李嘉鑫
申请(专利权)人:纽氏重载伺服行星传动科技淄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