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吡咯并吡咯二酮l^共聚物电致红光材料及其制法和应用駄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发光材料,具,及吡(W吡咯二酮类共聚物,红光材料及其制法和应用。 背景駄由于尚未找到能有效发白光的有机材料,目前的pled技术是基于红、绿、蓝三原色叠加实 现的,因此能否找到效率高、亮度大、色度纯、寿命长的电致红、绿、蓝三原色材料至关重要, 高性能的绿光、蓝光材料已经可以满足PLED技术的要求,但红光材料相对缺乏,巳经严重制约了 PLED的发展。导致红光材料匮乏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红色发光材料的带隙會铋须足够窄,否 则容易出现短波长的杂光。所以必须通过精确的M结构设计才能得至鹏和红光皿。(2)红光 材料在固体薄膜状态时由于具有较强的刀-JI相互作用或者具,强的电荷转移特性常会发生浓 度猝灭效应,导致器件的发光效率低下。(3)大多数红光材料都以掺杂的形式帝恪PLED器件,但 掺杂体系必须在色纯度和发光效率间寻求平衡,两种竞争因素的相互制约使得器件难以达到色纯 度和发光效率俱佳的状态。(4)红光材茅獵发态与激态之间的會激差距较小,縱态染料肝的 一端射失活较为显著,所以红光材料一^tP难以 ...
【技术保护点】
吡咯并吡咯二酮类共聚物电致红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化学结构式: *** 其中,R为碳原子数为1~10的直链烷基或支链烷基,n的范围为5~1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德榕,乔智,林水木,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