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冷却的增压器执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8136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5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冷却的增压器执行器,包括第一外壳、内置于第一外壳的执行器本体,执行器本体包括第二外壳、内置于第二外壳的橡胶膜片以及推杆,第二外壳和第一外壳之间形成有第一冷却腔室,第一外壳具有第一进气端和第一出气端,第一进气端开设有第一进气通孔,第一出气端开设有第一出气通孔,第二外壳包括第二进气端和第二出气端,第二进气端开设有第二进气通孔,第二出气端开设有第二出气通孔,橡胶膜片将第二外壳的内腔分隔成第二冷却腔室和第三冷却腔室。如此设置的结构不仅能从外部对执行器本体隔热,还能在内部通过气流的流通自行进行冷却,以降低执行器内腔的热量,从而降低执行器的温度,且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安装。安装。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冷却的增压器执行器


[0001]本技术涉及涡轮增压器执行器
,尤其是一种自冷却的增压器执行器。

技术介绍

[0002]在发动机技术中,涡轮增压器作为发动机的重要性能部件,而执行器又作为涡轮增压器的关键且易损零部件,执行器失效首先引起增压器故障,进而影响发动机输出功率,
[0003]近年来,由于发动机技术的进步,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的升功率越来越大,发动机排温也越来越高,且采用SCR、DPF等后处理导致整机设计越来越紧凑,发动机机体附近热辐射也随之变高,对发动机各零部件的耐高温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
[0004]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加冷却液进行冷却,以达到降温的目的,或者是请参考已公开的中国专利CN204532547U中所揭示的涡轮增压器执行器隔热罩,通过在执行器与执行器支架中间加装隔热罩以降低涡轮增压器执行器所承受的热负荷,但其只能从外部隔绝热量,无法减少执行器内部的热量,从而使得内部零部件因高温受到损耗。
[0005]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自冷却的增压器执行器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冷却的增压器执行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只能从外部隔绝热量,无法减少执行器内部的热量,从而使得内部零部件因高温受到损耗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冷却的增压器执行器,包括第一外壳、内置于所述第一外壳的执行器本体,所述执行器本体包括第二外壳、内置于所述第二外壳的橡胶膜片、推杆以及弹簧;其中,
[0008]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第一外壳之间形成有第一冷却腔室;
[0009]所述第一外壳具有沿自身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进气端和第一出气端;所述第一进气端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冷却腔室的第一进气通孔,所述第一出气端开设有供所述推杆贯穿且用于排气的第一出气通孔;
[0010]所述第二外壳包括沿自身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进气端和第二出气端;所述第二进气端开设有第二进气通孔,所述第二出气端开设有供所述推杆贯穿且用于排气的第二出气通孔;所述第一出气通孔、所述第二出气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推杆的外径;
[0011]所述橡胶膜片的外周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橡胶膜片将所述第二外壳的内腔分隔成靠近所述第一进气端的第二冷却腔室和远离所述第一进气端的第三冷却腔室。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端沿所述第一外壳的轴向向外凸设有气嘴,所述气嘴与所述第一进气通孔连通。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通孔与所述第二进气通孔间隔设置。
[0014]优选地,所述执行器本体还包括两根内置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定位连接杆,所述第一外壳的第一出气端开设有供所述定位连接杆贯穿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外壳的第二出气端开设有供所述定位连接杆贯穿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外壳通过所述定位连接杆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定位连接杆固定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通孔与所述第二进气通孔同轴心线设置。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壳的所述第一出气端通过铆接与所述第二外壳的所述第二出气端密封连接。
[0017]优选地,所述气嘴与所述第二进气通孔之间间隔的预设距离为2cm~3cm。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自冷却的增压器执行器,包括第一外壳、内置于第一外壳的执行器本体,执行器本体包括第二外壳、内置于第二外壳的橡胶膜片以及推杆,第二外壳和第一外壳之间形成有第一冷却腔室,第一外壳具有第一进气端和第一出气端,第一进气端开设有第一进气通孔,第一出气端开设有第一出气通孔,第二外壳包括第二进气端和第二出气端,第二进气端开设有第二进气通孔,第二出气端开设有第二出气通孔,橡胶膜片将第二外壳的内腔分隔成第二冷却腔室和第三冷却腔室。通过如此设置的结构不仅能从外部就对执行器本体进行隔热,还能使得执行器本体在内部通过气流的流通自行进行冷却作用,以降低执行器内腔的热量,从而降低执行器的温度,大大的减少高温对执行器内部橡胶膜片、O型密封圈以及有机密封套的侵蚀,提升了执行器的可靠性,以降低增压器的故障率,且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安装。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0023]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0024]附图标号说明:
[0025]10、第一外壳;110、第一冷却腔室;120、第一进气端;121、第一进气通孔;130、第一出气端;131、第一出气通孔;140、气嘴;20、执行器本体;21、第二外壳;210、第二进气端;211、第二进气通孔;220、第二出气端;221、第二出气通孔;230、第二冷却腔室;240、第三冷却腔室;22、橡胶膜片;23、推杆;24、弹簧;25、定位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9]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0]请参阅附图1

2,本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的一种自冷却的增压器执行器,包括第一外壳10、内置于所述第一外壳10的执行器本体20,所述执行器本体20包括第二外壳21、内置于所述第二外壳21的橡胶膜片22以及推杆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冷却的增压器执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外壳、内置于所述第一外壳的执行器本体,所述执行器本体包括第二外壳、内置于所述第二外壳的橡胶膜片、推杆以及弹簧;其中,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第一外壳之间形成有第一冷却腔室;所述第一外壳具有沿自身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进气端和第一出气端;所述第一进气端开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冷却腔室的第一进气通孔,所述第一出气端开设有供所述推杆贯穿且用于排气的第一出气通孔;所述第二外壳包括沿自身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进气端和第二出气端;所述第二进气端开设有第二进气通孔,所述第二出气端开设有供所述推杆贯穿且用于排气的第二出气通孔;所述第一出气通孔、所述第二出气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推杆的外径;所述橡胶膜片的外周与所述第二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橡胶膜片将所述第二外壳的内腔分隔成靠近所述第一进气端的第二冷却腔室和远离所述第一进气端的第三冷却腔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冷却的增压器执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端沿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涛徐晓波刘惠军姚国瑞张建鹏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