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气动空载快速的液压双速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6304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双速千斤顶及其兼具气动空载快速扬升功能的结构,其技术方案是:在运动机构的作用下,台阶泵芯与泵缸小活塞环联合上下位移中循环地实施千斤顶的吸油与压油,并按系统油压的大小,自动转换快慢泵;若在空载时,对附加的气动阀块气室导入高压气并操纵按钮变换气路,则高压气进入储油腔,可迫使液压油经相关油路压入油缸工作油腔,引发活塞杆的快速扬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重工具,尤其是一种兼具气动空载快速的液压双速千斤顶
技术介绍
液压千斤顶是一种被广泛用于起升车辆或重物的起重装备,现有的液压千斤顶通常使用具有一单圆柱泵芯与泵体孔作间隙配合作为手动液压的动力油缸,其结构简单、工艺成本低,但不能满足液压千斤顶在空载或轻载时快速上升的功能要求。中国专利ZL200620075069. 1双速液压立式千斤顶公开了 一种空载或轻载下的液压系统低压时泵芯所吸油液可全部压入工作油缸缸腔,在系统高压时,可将部分油液压入泵缸的上腔,部分油液压入工作油缸缸腔使得活塞组件在小流量油液的作用下平稳慢速地顶升负载物,但其泵芯泵体结构工艺性较为复杂,导致加工成本高,不利于产品的国际竞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对比文件技术方案的不足,提出一种能使人力操作的液压千斤顶动力泵以较简单的复合泵芯形式实现液压千斤顶的低压快泵和高压慢泵之功能,同时提供一选择使用的空载气动结构方案即以高压气为动力,通过向千斤顶储油腔压入高压气迫使千斤顶活塞缸缸腔接收由储油腔较高气压压出的大流量液压油从而引发空载或轻载下的活塞杆快速顶升。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兼具气动空载快速的液压双速千斤顶,包括骨架部件、底座、活塞杆、油缸、外套、连杆、销轴、踏脚杆、泵芯、泵体、密封件、回油阀,其特征在于阀底板与底座固联,泵体下固定套与阀底板作密封性固联,泵体分别与上固定套和下固定套作密封性固联,泵缸小活塞环分别与泵体的内孔和台阶泵芯下段外圆组成动密性移动副,下固定套之上端面及上固定套的大外圆配合弹簧座、挡圈定位了压簧,台阶泵芯的中部设有泵芯台阶界面; 一种兼具气动空载快速液压千斤顶的结构,包括气阀过桥、气动阀块、气源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气动阀块的同轴台阶孔内设有垫圈、按钮、气动阀芯、压簧、阀芯固定座。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泵缸小活塞环轴心孔与台阶泵芯圆柱段的间隙配合构成一移动副,泵缸小活塞环外圆与泵体孔亦组成一移动副,设计结构简单,依靠泵芯台阶界面作快慢泵转换可靠性好且有优良的加工工艺性,成本低。又专为该类千斤顶配置的气动阀部件增加了以高压气使储油筒外套内的液压油快速压入油缸工作油腔,实现空载或轻载下的千斤顶活塞缸或活塞杆快速扬升的功能从而可提高产品的实用性,也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实施例的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带有局部剖面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在图3上的"A-A"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在图3上的"B-B"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在图3上的"C-C"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在图3上的"D-D"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相对图2上放大的"E-E"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相对图2上的"F"局部放大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相对图9 "F"局部放大图的另一工作状态图,特别表明了高压气通向储油腔时按钮与气动阀芯的所在位置。图11是本专利技术相对图2上的"G"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所示零部件名称如下1活塞杆,2活塞缸,3油缸,4外套,5骨架部件,6底座,7阀底板,8泵芯台阶界面,9连杆,10踏脚杆,11销轴,12销轴,13销轴,14台阶泵芯,15挡圈,16压簧座,17泵缸小活塞环,18压簧, 19泵体,20上固定套,21下固定套,22密封圈,23挡圈,24密封圈, 25密封圈,26泵腔, 27台阶孔内端面, 28压油单向阀钢球, 29油路,30油路,31油路,32 吸油单向阀钢球,33油路,34油路, 35油路,36油路,37回油操纵杆,38扭簧定位套,39扭簧, 40回油阀杆,41回油阀固定座,42阀顶杆,43回油阀钢球,44压簧, 45气动阀芯,46阔芯固定座,47气室,48垫圈,49按钮,50消声器, 51密封件, 52密封件, 53高压气室,54气路,55气动阀块, 56气源接头组件,57高压调压阀组件,58密封件,59内锥面,60密封 垫,61螺纹副,62弹性圆柱销,63气阀过桥,64连杆销轴定位块, 65密封垫,66圆柱斜切平面,67油缸工作油腔,68压簧,69密封件。70密封件,71密封件,72内孔,73密封件,74孔用轴向挡圈,75闷头 螺钉,76滚珠,77密封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将有助于对本技术 内容和效果的理解,但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由附图可见,骨架部件5固联了底座6,油缸3与底座6焊接,外套4 上下位置分别与油缸3、底座6作密封性焊接;活塞杆1与活塞缸2之间经 作相关密封形成移动副;活塞缸2与油缸3之间经作相关密封形成移动副; 连杆销轴定位块64与阀底板7固联;底座6与阀底板7固联,并在两者 相关油路的接合处作液压密封连接处理;将泵体下固定套21与设有单向阀 钢球32、油路33、 34和压油单向阀钢球28、油路29、 30、 31的阀底板7 以螺纹副固定联接,并在下固定套21的外螺纹尾部轴肩处设有密封垫65, 使其在下固定套21与阀底板7之间密封高压油;泵体19与下固定套21以 螺纹副连接,两者之间以密封圈77作孔轴间的静密封;泵缸小活塞环17上装有能与台阶泵芯14作孔轴动密封的密封圈22;台阶泵芯14之下端设有轴用挡圈23;上固定套20同已装入泵缸小活塞环17及其配件的泵体19 之上部以螺纹副联接,并以密封圈25在泵体19的上部外圆和上固定套20 的内孔之间作静密封;台阶泵芯14上段大外圆与上固定套20内孔间为非 密封性间隙配合,下固定套21之上端面及上固定套20的大外圆配合弹簧 座16、挡圈15定位了压簧18;在连杆销轴定位块64上设有销轴11,使连 杆9下部与销轴11之间形成转动副;在踏脚杆10之左端部位同连杆9上 部以销轴12组成转动副,并在台阶泵芯14上部与踏脚杆10之间以销轴13 实施转动联接;在压油油路29上,相交地配置了设有高压调压阀57的支 油路以供限定液压系统负载油压;调压阀57的上部设有闷头螺钉75。由附图6可见,在阀底板7的放油油路中,回油阀钢球43的下方是压 簧44,钢球43上方是一与阀底板7构成孔轴移动副的阀顶杆42,阀顶杆 42上部空间是一内螺纹孔,它与回油阀固定座41之外螺纹组成螺纹副61, 回油阀固定座41之外螺纹尾部轴肩平面与密封垫60、阀底板7的上平面, 通过旋紧螺纹副而密封;回油阀杆40与回油阀杆固定座41组合成动密封 转动副,阀杆40上部与扭簧定位套38作轴孔配合后,再以弹性圆柱销62 固定联接,并使阀杆40上部与回油操纵杆37固联;回油阀杆固定座41内 孔台阶平面与阀杆40运动平面之间装有滚珠76,回油阀杆下部有一个圆柱 斜切平面66,该平面与阀顶杆42之间为滑动性接触。又,在扭簧定位套 38与回油阀固定座41之间设有扭簧39,扭簧39的两端头分别与定位套38 和固定套41固定搭接。图8、图9、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气阀过桥63的左侧与外套4焊接, 其右侧与气动阀块55用密封件69作密封性连接,气动阀块55上的气路54 与外套4内的储油腔连通,高压气室53与气源接头组件56连通,气动阀 芯45及相关位置上设置有作为动密封的密封件51、 52、 58、 70以及作为 静密封的密封件71,气动阀块55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双速千斤顶,包括骨架部件、底座、活塞杆、油缸、外套、连杆、销轴、踏脚杆、泵芯、泵体、密封件、回油阀,其特征在于:阀底板(7)与底座(6)固联,泵体下固定套(21)与阀底板(7)作密封性固联,泵体(19)分别与上固定套(20)和下固定套(21)作密封性固联,泵缸小活塞环(17)分别与泵体(19)的内孔和台阶泵芯(14)下段外圆组成动密性移动副,下固定套(21)之上端面及上固定套(20)的大外圆配合弹簧座(16)、挡圈(15)定位了压簧(18),台阶泵芯(14)的中部设有泵芯台阶界面(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志强陈有源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通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