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柱组件以及具有转向柱组件的机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8483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14 22:34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组件,该转向柱组件具有:支承壳体和转向轴,转向轴安装在支承壳体中;以及调节设备,转向轴可以借由调节设备被调节。调节设备具有:驱动器,该驱动器带有驱动元件、带有驱动轴的马达;以及第一柔性引导元件,该第一柔性引导元件以张紧的方式在两个第一张紧点之间在第一张紧方向上延伸。这里,此外,驱动元件被第一引导元件无游隙地缠绕至少一次并且以传递扭矩的方式联接到第一引导元件,使得当驱动轴在旋转方向上或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时,驱动器沿着第一引导元件在第一张紧方向上或在与第一张紧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此外,提供了一种具有这种类型的转向柱组件的机动车辆。类型的转向柱组件的机动车辆。类型的转向柱组件的机动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柱组件以及具有转向柱组件的机动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组件,该转向柱组件具有支承壳体和转向轴,该转向轴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承壳体中,并且该转向柱组件具有调节设备,借由该调节设备,驾驶员可以相对于机动车辆的车身调节转向轴,以单独适应于所述驾驶员。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车身和此类型的转向柱组件的机动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组件和具有转向柱组件的机动车辆是已知的。
[0003]转向柱组件通常具有支承壳体和调节设备,具有方向盘的转向轴可旋转地安装在该支承壳体中,借由该调节设备,转向轴可以相对于机动车辆的车身进行调节,以便使方向盘在间距和倾斜度方面的定位和/或取向适应于驾驶员。
[0004]为了增加舒适性,现代转向柱组件具有马达,该马达驱动调节设备,并由此经由传动机构对调节设备进行调节。这里,使用了螺纹主轴,以便将马达的扭矩转换成转向轴和/或方向盘的对应调节运动。
[0005]带有螺纹主轴的传动机构需要高转速,以便可以快速、且因此舒适地设定方向盘。此外,由于制造的原因,螺纹主轴在齿式系统中存在游隙。因此,具有螺纹主轴的传动机构的缺点是,方向盘的调节伴随有一定程度的噪音,这降低了车辆乘客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组件,该转向柱组件可以以低噪音进行调节,并且因此特别平稳地运行。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这种类型的转向柱组件的机动车辆。
[0007]该目的通过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转向柱组件实现,该转向柱组件具有支承壳体和转向轴,该转向轴可旋转地安装在支承壳体中,并且该转向柱组件具有调节设备,借由该调节设备,驾驶员可以相对于机动车辆的车身调节转向轴,以单独适应于所述驾驶员。这里,调节设备具有驱动器,该驱动器带有驱动元件和马达,该马达带有驱动轴,该驱动轴形成驱动元件或以传递扭矩的方式联接到驱动元件。此外,调节设备具有第一柔性引导元件,该第一柔性引导元件以张紧的方式在两个第一张紧点之间延伸,并且在第一张紧方向上从第一张紧点中的一个第一张紧点延伸到另一个第一张紧点。这里,驱动元件被第一引导元件无游隙地缠绕至少一次并且以传递扭矩的方式联接到第一引导元件,使得当驱动轴围绕驱动轴的纵向轴线在旋转方向上或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时,驱动器沿着第一引导元件在第一张紧方向上或在与第一张紧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取决于驱动方向)移动。此外,调节设备联接到支承壳体,使得在旋转的驱动轴的驱动下,转向轴相对于车身围绕枢转轴线枢转并且/或者相对于车身在转向轴的轴向方向上被调节。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已经认识到,驱动元件由于缠绕了引导元件而可以基本上无游隙地联接到引导元件,并且驱动元件的旋转导致驱动器相对于引导元件在张紧方向上移动。以
这种方式,转向轴可以借由调节设备以特别低的噪音(尤其是在高调节速度下)进行调节。因此,转向柱组件特别平稳地运行且令人舒适。
[0009]这里,引导元件可以被夹紧,也就是说被紧固在张紧点处或在张紧点处偏转,并且因此可以被紧固在距相应的张紧点一定距离处。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调节设备具有第二柔性引导元件,第二引导元件以张紧的方式在两个第二张紧点之间延伸,并且在第二张紧方向上从第二张紧点中的一个第二张紧点延伸到另一个第二张紧点。因此,调节设备具有第二张紧方向形式的第二自由度,借由该第二自由度,调节设备可以具有更灵活的设计,以便相对于车身调节转向轴。
[0011]这里,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元件可以被第二引导元件无游隙地缠绕至少一次并且可以以传递扭矩的方式联接到第二引导元件,使得当驱动轴围绕驱动轴的纵向轴线在旋转方向上或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时,驱动器沿着第二引导元件在第二张紧方向上或在与第二张紧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取决于驱动方向)移动。以这种方式,驱动元件既联接到第一引导元件又联接到第二引导元件,从而驱动元件的旋转导致在第一张紧方向和第二张紧方向上的组合运动。因此,转向轴可以通过单个驱动元件同时相对于车身围绕枢转轴线枢转和可以相对于车身在转向轴的轴向方向上调节。
[0012]在替代实施例中,调节设备具有带有第二驱动元件的第二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具有第二马达,该第二马达具有第二驱动轴,该第二驱动轴形成第二驱动元件或者以传递扭矩的方式联接到第二驱动元件。此外,第二驱动元件被第二引导元件无游隙地缠绕至少一次并且以传递扭矩的方式联接到第二引导元件,使得当第二驱动轴围绕第二驱动轴的纵向轴线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或在与第二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时,第二驱动器沿着第二引导元件在第二张紧方向上或在与第二张紧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取决于驱动方向)移动。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提供了两个独立的驱动器,借由这两个驱动器可以对调节设备进行调节。因此,调节设备可以被设计成使得转向轴可以通过一个驱动元件相对于车身绕枢转轴线枢转,同时独立于此,转向轴可以通过另一个驱动元件相对于车身在轴向方向上进行调节。
[0013]此外,可以提供的是,一个或多个引导元件是绳索、线材、线缆、带子、皮带或球链。以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引导元件与驱动元件之间可靠的非强制锁定和/或强制锁定的扭矩传递。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柔性引导元件应被理解为特别是指可以被卷起和/或展开的引导元件。柔性引导元件以至少一个环和/或至少一个吊索的形式围绕驱动元件在相对于引导元件的张紧方向横向的方向上可以优选地被引导或被引导。特别地,柔性引导元件在长度上是稳定的和/或在张紧方向上不能被拉伸和/或是不可拉伸的。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还提供了一种机动车辆,该机动车辆具有车身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有上述优点的转向柱组件。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向柱组件具有转向柱联结件,支承壳体借由该转向柱联结件附接到车身,使得支承壳体可以围绕枢转轴线枢转。这确保了支承壳体可靠地紧固到车身并且可以以限定的方式相对于车身枢转。
[0017]另外或作为替代方案,第一马达和/或第二马达可以附接到支承壳体,因此当支承壳体枢转时,第一马达和/或第二马达与支承壳体一起被调节。
[001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马达和/或第二马达附接到车身,因此第一马达和/或第
二马达以固定的方式紧固在机动车辆中。
[0019]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马达和/或第二马达被安装成使得它们可以相对于车身在竖直方向上被调节。特别地,转向柱组件具有至少一个支撑元件,该至少一个支撑元件在竖直方向上支撑第一马达和/或第二马达。通过相对于车身以一定自由度安装一个或多个马达,调节设备可以具有特别灵活的设计,特别是以便确保一个或多个马达可以沿着相应的相关联引导元件移动。
[0020]此外,可以规定,第一引导元件的两个第一张紧点附接到车身,第一张紧方向尤其指向竖直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如果第一张紧方向与竖直方向(也就是说,当机动车辆停在准备行驶的水平面上时的垂直方向)相差小于45
°
或小于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10)的转向柱组件(20),所述转向柱组件具有支承壳体(22)和转向轴(24),所述转向轴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支承壳体(22)中,并且所述转向柱组件具有调节设备(26),借由所述调节设备,驾驶员(16)能够相对于所述机动车辆(10)的车身(12)调节所述转向轴(24),以单独适应于所述驾驶员(16),所述调节设备(26)具有驱动器(34),所述驱动器带有驱动元件(52)和第一马达(48),所述第一马达带有驱动轴(50),所述驱动轴形成所述驱动元件(52)或以传递扭矩的方式联接到所述驱动元件(52),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设备(26)具有柔性的第一引导元件(36),所述第一引导元件(36)以张紧的方式在两个第一张紧点(42)之间延伸,并且在第一张紧方向(40)上从所述第一张紧点(42)中的一个第一张紧点延伸到另一个第一张紧点(42),所述驱动元件(52)被所述第一引导元件(36)无游隙地缠绕至少一次并且以传递扭矩的方式联接到所述第一引导元件,使得当所述驱动轴(50)在旋转方向上或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时,所述驱动器(34)沿着所述第一引导元件(36)在所述第一张紧方向(40)上或在与所述第一张紧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所述调节设备(26)联接到所述支承壳体(22),使得在旋转的驱动轴(50)的驱动下,所述转向轴(24)相对于所述车身(12)围绕枢转轴线(S
L
)枢转并且/或者相对于所述车身(12)在所述转向轴(24)的轴向方向(A)上被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设备(26)具有柔性的第二引导元件(38),所述第二引导元件(38)以张紧的方式在两个第二张紧点(46)之间延伸,并且在第二张紧方向(44)上从所述第二张紧点(46)中的一个第二张紧点延伸到另一个第二张紧点(4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柱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元件(52)被所述第二引导元件(38)无游隙地缠绕至少一次并且以传递扭矩的方式联接到所述第二引导元件,使得当所述驱动轴(50)在旋转方向上或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时,所述驱动器(34)沿着所述第二引导元件(38)在所述第二张紧方向(44)上或在与所述第二张紧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柱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设备(26)具有带有第二驱动元件(70)的第二驱动器(68),所述第二驱动器(68)具有带有第二驱动轴(74)的第二马达(72),所述第二驱动轴形成所述第二驱动元件(70)或以传递扭矩的方式联接到所述第二驱动元件(70),所述第二驱动元件(70)被所述第二引导元件(38)无游隙地缠绕至少一次,并且以传递扭矩的方式联接到所述第二引导元件,使得当所述第二驱动轴(74)在第二旋转方向上或在与第二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时,所述第二驱动器(68)沿着所述第二引导元件(38)在所述第二张紧方向(44)上或在与所述第二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
申请(专利权)人:ZF汽车德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