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矩补偿机构、转向管柱总成、线控转向系统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8970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8 11:17
本公开涉及一种摩擦力矩补偿机构、转向管柱总成、线控转向系统及车辆,摩擦力矩补偿机构包括抵压单元,抵压单元包括安装件、弹性件及抵压件,抵压件具有用于与管柱转轴的侧壁摩擦抵接的第一接触面,抵压件远离第一接触面的一端设置有安装部,安装部内设置有弹性件;安装件上设置有用于抵压弹性件的抵压部,以通过弹性件使第一接触面压紧在管柱转轴上。基于此,可以使抵压件始终压紧在管柱转轴的侧壁上,额外提供摩擦力矩以减小因磨损造成的摩擦力矩下降量。另外,通过增加驱动单元,可根据不同工况需求主动控制提供补偿转动力矩,选用更小规格的手感模拟电机就可以提供足够大的转动模拟力矩,有利于降低成本和减小线控转向管柱整体尺寸。柱整体尺寸。柱整体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擦力矩补偿机构、转向管柱总成、线控转向系统及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转向
,尤其涉及一种摩擦力矩补偿机构、转向管柱总成、线控转向系统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电动化、智能化、科技化是车辆发展趋势,采用线控转向系统的车辆将逐步成为主流。在相关技术的线控转向系统中,转向管柱总成的摩擦力矩由管柱内部的相关零件转动副摩擦阻力决定,这种设计的摩擦力矩通常不可调整。但是,上述设计的转动副会随着使用时间增加逐渐磨损,导致相关零件间隙逐渐增大,使得车辆的NVH表现逐渐变差,降低驾驶体验。同时,也会造成摩擦力矩逐渐减小,影响控制稳定性和安全性。尤其在高速行驶过程中且手感模拟电机无法输出足够力矩时,由于摩擦力矩偏小,轻微转动方向盘就可能导致转向器转动过大的角度,很可能导致车祸,降低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摩擦力矩补偿机构、转向管柱总成、线控转向系统及车辆。
[0004]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摩擦力矩补偿机构,包括用于布置在转向管柱上的安装孔内的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力矩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布置在转向管柱上的安装孔内的抵压单元,所述抵压单元包括安装件、弹性件及抵压件;所述抵压件具有用于与管柱转轴的侧壁摩擦抵接的第一接触面,所述抵压件远离所述第一接触面的一端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内设置有所述弹性件;所述安装件上设置有抵压部,所述抵压部用于抵压所述弹性件,以通过所述弹性件使所述第一接触面压紧在所述管柱转轴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力矩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设置为能够沿所述安装孔的轴向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管柱转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擦力矩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圆柱段,所述圆柱段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用于与所述安装孔的内螺纹配合,以使所述安装件能够沿所述安装孔的轴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擦力矩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力矩补偿机构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安装件传动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安装件沿所述安装孔的轴向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擦力矩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圆柱段,所述圆柱段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用于与所述安装孔的内螺纹配合;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电机用于安装到所述转向管柱的管柱壳体上;所述第一传动轴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或者,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安装件传动连接,用以带动所述安装件绕自身轴向转动,从而使所述安装件能够沿所述安装孔的轴向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擦力矩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沿所述安装孔的轴向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传动轴及凸轮,所述第二电机用于安装到所述转向管柱的管柱壳体上;所述第二传动轴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或者,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布置方向与所述安装孔的轴向相交;所述凸轮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并与所述安装件形成凸轮副,以使所述凸轮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安装件沿所述安装孔的轴向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擦力矩补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的轮廓在其与所述安装件的接触点位置的法线穿过所述凸轮的转动中心。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新富李秀阳
申请(专利权)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